必修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辛亥革命 课时练习1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辛亥革命 课时练习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17 16: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20世纪初,民主革命取代维新变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是因为
①戊戌变法失败②《辛丑条约》的签订
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④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发动革命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改朝换代,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实现君主立宪的国家政权
C.开辟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 D.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实现中华民族独立
3.《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4.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12年的是
A.立宪、八国联军、南昌、赔款、阿Q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逸仙、共和
C.新文化、北洋、实业救国、张骞、仲甫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5.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武昌起义成功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6.1915年12月20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居仁堂正式登基称皇帝,改元洪宪,册封了将领、皇子、后妃。这套做法实际上是恢复了
A.共和制度 B.宗法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
7.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最主要原因是
A.控制着北洋新军 B.立宪派的支持 C.帝国主义的扶植 D.革命党人妥协
8.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9.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0.《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 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材料二 下图是近代美国国家的结构及运作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宣传画,各自反映的历史信息。
图画序号 反映的历史信息
图片一
图片二
图片三
(2)“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片三中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这个创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观念?其出现的社会原因如何?
(3)材料二所示美国政府权力的构建体现何原则?对美国有何积极影响?
(4)在中国近代,也曾进行类似的尝试。尝试的标志是什么?失败原因何在?
12.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论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请回答: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取代清王朝的民主共和过和以往封建王朝的根本不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序号 1 2 3 4 5
答案 C C B B B
序号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B B
二、非选择题
11.(1)
图画序号 反映的历史信息
图片一 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图片二 共和力量淡薄,革命隐藏着失败危机。
图片三 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欢呼民国的建立
(2)思想观念: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主权在民)。
社会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的宣传与斗争、中华民国建立等
(3)体现原则:三权分立
积极影响:美国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
(4)标志:《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直接原因: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废除《临时约法》
根本原因: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12(1)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请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
(2)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采用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