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三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单元设计
在初中阶段,我们初步接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以及法国大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17~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通过形式各异的资产阶级革命、改良运动先后确立起了符合本国国情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迈出了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步骤,反映了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美国《联邦宪法》的颁布和共和政体的确立,以及法、德两国代议制度的特点等几个大问题入手,再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艰辛与曲折的历程,勾勒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以及各国代议制度所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
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知识建构作为出发点,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以成品的方式交给学生,而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对外在信息的独特理解、感悟、体验和特定情境下的心里加工,建构知识意义与价值理念,因此教学环境包括以下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其中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是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光荣革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复杂和曲折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完成。
第二,《权利法案》。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逐渐扩大。1689年3月,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所拥有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
第三,责任制内阁。这种由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完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体制,已经是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的雏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它作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发挥了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反作用。马克思得出结论:“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作用,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再现“光荣革命”的情境,体会“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关系;情境再现分析材料;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与曲折性,认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它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名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课时:1课时
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难点: 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对本节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民主制的特点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上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欧洲古代社会民主与法治的实践。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了解这些重要的原则在近代社会中的发展和普及。
在当今史学界,对近代的开端众说纷纭。传统的观点认为发生于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的开端,而把1500年左右视为近代开端的也大有人在。无论如何,自16、17世纪开始,人类便逐渐从古代社会步入近代社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思考:近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相比,在政治上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略
师:民主代替专制是近代政治的基本特点。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又可把这种变化再分为两个方面去理解: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
请同学们讨论:何为法治?何为人治?
生:略
师:人治指统治者根据自己的个人意志对国家进行统治;而法治则是依据法律治理国家的方针,它与民主政治紧密联系,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和普遍守法,任何个人的权利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近代社会在政治上的突出特征就是建立了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用以取代以君权为代表的封建特权。
那么公民和臣民又有何区别呢?
生:略
师:公民是近代国家国民的一般称谓,通常指具有一国国籍,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同时也承担义务的人。而臣民是古代君主专制国家国民的称谓,由于古代国家政治以人治而不是法治为基本特点,因此与近代公民相比,臣民的基本权利无法获得起码的保证。
以上,我们简单分析了近代国家在政治上与古代国家相比的基本区别。而这些近代政治原则的确立和普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开端始于英国,源于一场革命的发生、一部法案的颁布和一种制度的确立。
( 因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这一课是专题三的第一课,所以有必要解释清楚一些重要问题,如近代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民主代替专制是近代政治的基本特点?把这些问题解释清楚了,学生才能对本专题有个大致的认识。同时这也能导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这一课,这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师展示材料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 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
结合材料设问: 在英国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又为什么“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这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在英国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
带着一些列问题,导入教材第一个专题;光荣革命
讲授新课
一、光荣革命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历史纵横”,并播放纪录片《大国崛起》中关于英国议会斗争的片段。通过这些资料,学生对英国有关议会与王权之间关系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知道英国议会的形成以及发展过程。
2.指导学生阅读“光荣革命”一目,然后提问,1640年为什么会被送上断头台?进而引入资产阶级革命会发生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导致同封建专制的矛盾激化)和革命的过程(1640开始 → 1649成立共和国 → 1660复辟 → 1688光荣革命)同时设置以下问题:
(1)在共和国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什么能够结成联盟?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斗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3)光荣革命的结果是维持了英国传统的君主制,这一结果能不能说明革命失败了?为什么?
在学生自由讨论和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1) 都从事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有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
(2)斗争顺利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得到了广大市民和自耕农的支持,所以能够取得胜利。
(3)并不是失败,这一结果沿袭了英国的历史传统,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的稳定,在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维持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权。
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激发了学生对本课学习兴趣,明确了君主立宪制形成的背景,并自然过渡到对《权利法案》的学习。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这一目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①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②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学习这一目时,采用问题情境的设置来梳理基本史实和突破重点和难点。
师: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制定了一系列法案,旨在限制王权。其中最为著名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下面,我们通过材料来分析这部法案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补充材料)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师:这条内容规定,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废除法律。请大家注意:在原文中,使用了“僭越”一词。有人知道这个词的含义吗?
生:略
师:“僭越”的意思是超越本分,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物品。例如,春秋时期鲁国贵族季孙氏在祭祖时竟用了周天子的礼仪──八佾之舞,极其重视“礼”的孔子怒不可遏,说:“八佾之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因为按照周礼,大夫祭祖只能用四佾之舞。冒用周天子的八佾之舞,在孔子看来就是“僭越”。可见,僭越一词,有以下犯上之意。请同学们注意:这个词在《权利法案》中被用来形容什么行为?
生:国王不经议会同意废除法律就是僭越。
师:可见,法权是高于王权的。在本课学习之初,我们就明确了近代国家的一个重要政治原则,还记得吗?
生:法治取代人治。
师:正确。王权是封建特权的最高级表现,而现在王权都要受到法权的制约,可见,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已经开始向近代国家过渡了。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这两条规定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
生:军事权和财政税收权。
师:正确。在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们就经常干涉工商业的生产经营,侵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而且在议会斗争失败后,查理一世利用手中的兵权悍然挑起内战。为防止类似的情况再度发生,《权利法案》做了以上规定。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这两条规定的用意何在?
生:略
师:在英国革命中,曾经发生国王带领军队闯入议会搜捕议员的情况。为防止这种情况再度发生,根据这两条规定,议员在议会中有活动的自由,国王不得干涉。
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这条规定又是为了什么?
生:略
师:国王不能实行无议会统治,也就是说,要处于议会的监督和限制之下。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的用意何在?
生:略
师: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证。从此,君主的权力由法律赋予,而所谓“君权神授”的原则被否定。这标志着一种区别于专制君主制的崭新的制度——君主立宪制度,开始在英国确立起来。
(然后结合上述分析解答学思之窗的第二个问题,《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学生结合教材所介绍的革命前英国国王的行为和议会的活动,对比国王和议会权力的变化,回答问题,教师最后总结。)
师: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材料的分析,并结合课本上对《权利法案》内容的描述,回答课本上“学思之窗”的第二问: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
生:略
师: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信奉“君权神授”理论,认为“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即王权是无限的,不受任何世俗权力的制约。而以下院为代表的英国议会只有提出财政议案和法律议案的权力。而《权利法案》的颁布,一方面从立法、司法、税收和军事等方面限制了王权,另一方面,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国王的权力也由法律赋予。这就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使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将王权置于议会的法权之下。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对于这一目,教学中尽量避免照本宣科,可以在学生泛读的基础上,通过设问法和结构归纳法使学生领会内阁制的含义和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
设问: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自《权利法案》颁布以后,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那么有什么人或者什么部门来掌管国家的行政权呢?
生:责任内阁制
师:那么责任内阁制是如何产生的呢?
生:略
师:……内阁中会有首脑即首相与内阁成员,那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首相是如何产生的?
生:略
师:……内阁与议会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略
师:……根据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相关知识,请问:你要想上台组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生:首先,你所在的政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其次,其政党必须单独拥有下院中一半以上的席位或与其他党派联合拥有一半以上是席位。再次,你本人必须是此政党领袖。最后,要由国王任命才行。
师:既然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那么请同学们思考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什么?它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生:略
师:
结构归纳:英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用幻灯片展示,关键语句可由学生完成)
课堂小结
可以让学生来归纳本课内容的重点,并对当堂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由师生共同解答。本课的主要内容是:1688年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逐渐形成了政党政治为基础的议会责任内阁制。内阁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议会君主制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课堂练习
1、(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9)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 ( A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C. 处死了封建君主 D. 创立了议会民主制
2、在英国,国家元首对于法律的批准( B )
A.拥有绝对的否决权 B.只是例行公事,只具有象征意义
C.可以用来控制、制衡议会两院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3、在英国,国王是国家的元首,是英国议会的一个组成机构,它的权力有( D )
A.对法律的通过具有一票否决权 B.撤消议员的权力
C.解散议会的权力 D.拥有对首相提名的官员的批准权
4、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是( C )
A.宣告英国君主制度的结束 B.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
C.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D.使议会权力超过了国王的权力
5、英国《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征税。”这表明( B )
A.国王失去了一切权利 B.资产阶级议会政治确立
C.成为制度完备的法制社会 D.建立起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6 、请看下列材料:
明朝废除丞相,皇帝君临天下,直接处理国家大事,设殿阁大学士辅政,后逐渐演变为内阁,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阁的最高长官称“首辅”。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
请问:同样是“内阁”,两者有何根本区别?
(明朝:封建君主专制,封建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课后练习
18 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和内阁制度逐步形成与发展,同时期的中国号称“康乾盛世”。
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哪个朝代开始设立内阁制?当时在位的最高统治者是谁?中国古代的内阁制与英国内阁制有何根本区别?
(2)17、18世纪英国在推动资本主义政治道路上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而同时期的中国又是如何?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历史趋势?
板书设计
首相
议会下院
内阁(政府)
对议会集体负责
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
英国议会与
政府的关系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对议会负责
提出名单组成
责任制内阁
议会制度的形成
英国君主
立宪制制
作用
内阁的由来
内阁的构成与首相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
光荣革命
议会权力
的确立
责任内阁
制的形成
光荣革命(1688年)
《权利法案》
作用
内容
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