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来,帝国主义又相继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个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在这过程中,具有超级稳定结构的封建制度下的中国被迫改变了平静、独立的发展轨迹,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市场和国际政治斗争中。这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既是一个屈辱的、痛苦的过程,又是一个抗争的、进步的过程。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顽强抗争,使帝国主义始终不能灭亡中国。反抗、反抗、再反抗、再失败,最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各阶级、阶层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史。
把握以上线索,是学生辩证地、理性地看待中国近代历史问题的关键所在。
A、导入新课:
引言导入:结合前三单元中西方对比,回望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状况。在对比中引出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并且史实也证明:随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完成,中西放差距日益明显,西方的大炮最终洞开我国国门。1840年鸦片战争就是起点。
B、新课讲授:
第一次鸦片战争
1、背景:
19世纪中叶,中国已处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末期,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政治极度腐败、军事疲弱,经济上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处于虚假繁荣状态,阶级矛盾激化。长期闭关锁国政策更使国人昧于世界大势,盲目自大,还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清政府面临严重社会问题 ——— ———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1)政治:落后的封建制度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经济: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 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
(保守、落后、自给自足) (开放、先进、无法满足:市场、原料)0
3)对外:闭关锁国 要求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根本原因)
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指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限制对外贸易。这虽然起到了民族自卫的作用,但也妨碍了自身的发展,不利于中外交往。
★ 注意:讲背景的时候应将中西方对应着分析,从比较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同时强调:英国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决定了英国一定要打开中国大门,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变中国为其殖民地,这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2、导火线:林则徐禁烟运动(直接原因)
1)“烟”从何来?——英鸦片走私
2)“烟”何以来?——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走私鸦片的目的)
出超即贸易顺差,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其出口值大于进口值而形成的顺差,又称贸易盈余。?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获取高额利润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目的所在。
3)“烟”的危害:
林则徐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抑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4)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马克思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到虎门,下令将收缴的鸦片2万余箱共计230多万斤全部当众销毁。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它不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还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强决心。
◆ 思考:有人说“林则徐是我国民族英雄,禁烟运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有人说“林则徐是千古罪人,如果不是他搞禁烟运动,就不会有鸦片战争的发生”,你如何看待?
3、战争概况
1)时间:1840年
2)经过:略(注意分两个阶段,请学生明确清政府的态度)
广东广州——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再退回广东——扩大战争——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重点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后到南京
3)战争中中国军民的抗争:镇江满族将领海龄、三元里人民抗英
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像陈连升、关天培、裕谦、陈化成、海龄等;各地人民也自发抗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 本部分也是单元教学的重点,突出中国军民不屈的斗争精神,可结合05年版人教版必修一教材图表进行介绍。
4、战争结果:
1)《南京条约》及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① 割地:香港岛 ② 赔款2100万银元 ③ 开埠通商(广厦福宁上)④ 协定关税
割地赔款,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加重了人民负担。
“五口通商”、“关税协定”则破坏了中国贸易权和关税自主权,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 请学生注意条约性质、内容、具体内容的危害,通商口岸的位置等。
2)《望夏条约》
3)《黄埔条约》
5、战争影响:
1)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政治上,由于受列强侵略,中国的领土、司法、贸易等主权不断遭到破坏,已不再完整,但名义上的中国政府从未被列强灭亡;经济上,中国的资本主义因素在不断增长中产生了近代企业和资产阶级,并且资产阶级有了自己独立的政治主张,并登上近代历史舞台,领导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文化运动。这一切都说明 1840年以后的中国已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但同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虽有增长,却在近代始终未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而居主导地位的依然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所以说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要反对本国封建统治。
4)中国革命性质变化: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
☆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火再燃)
1、背景: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中有12年后修约的规定。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国政府提出修约,被清政府拒绝。
英法两国便分别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出兵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为什么?)
2、概况:
1) 开始: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建立广东巡抚衙门(以柏贵为首的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1858年夺大沽,进逼天津。俄、美、英、法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2) 1859年英法再袭大沽——1860年占天津——入北京,焚毁圆明园——签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3、结果:
1)《天津条约》:1858年
条约内容: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沿海沿江各口岸通航;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条约内容可巧记为:“二四六十”。二、两种船:外国军舰和商船;四、四种人:公使、游客、商人、教士;六、赔偿白银六百万两;十、开辟十处为通商口岸
2)《北京条约》:1860年。
条约内容: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条约内容可巧记为:“天 天 陪 酒”天、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天、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酒、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通过《北京条约》到19世纪80年代,俄国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4、影响:
1)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C、课堂小结: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获取市场和原料,而腐败落后的清政府成为掠夺的对象。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要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不久,鸦片战火再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加深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