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名师教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名师教案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17 16: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教版)
一、 教材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习要点:“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组成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本课分为四个子目来展开以上内容。由于内容较多又比较抽象,所以本课拟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主要教授第一第二子目的内容。
二、学生分析
本校是重点中学,学生整体素质较高,文科基础扎实。本堂课的知识在初中的历史、政治课中都曾接触过,经过半个学期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及教学模式已比较熟悉,因而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历史视野,激活历史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基础知识
1、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使学生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情况,新中国的诞生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3、通过课堂上的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分析方法。
2、通过学生的搜集资料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展在网络中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精神。
2、作为上层建筑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之上,以此加强学生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难点: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三)教学方式:
1、合作学习法:上课的前10分钟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分成小组讨论本课的知识结构,让其派出代表板书。
2、讨论学习:人大制度与三权分立制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四)教学模式示意图
教师活动:
利用图片创设情景,提问导入新课。
指导看书,补充相关材料,并引导回顾所学知识
对于浅层次的问题,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对于深层次问题,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并及时点拨导思
课堂小结随堂检测
产生学习兴趣与动力
学生活动:
解决问题:对于浅层次问题直接回答,对于深层次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析疑,最后各小组给出答案
阅读教材,获取新知识,回顾旧知识
整理知识巩固运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美国总统竞选图片,指出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民主共和制,日本是君主立宪制,新中国将采取何种政权组织形式?民主同盟主席张澜曾说过:“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也不同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政治制度?要想解开这道谜题,我们共同探索第四单元第一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我们将用2课时来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到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包括哪些内容,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何不同?(出示图片,设问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下面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利用十分钟时间,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本课的知识结构,然后派出一名代表上讲台板书。
(学生活动)
然后教师拿出自己的板书加于对照评比。注意:无论何种板书模式,只要能反映本课知识结构就赞同。
(二)讲授新课:
1、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诞生
投影打出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并让学生高声朗读,从诗词引入,开始本目题的学习。
有关政协会议的召开,教师提问:“新政协召开的前提是什么?” “《共同纲领》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1949年新政协与1946旧政协有哪些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
(1)人民政协召开(1949 北平)
a前提:①②③
当涉及到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时,投影《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资料,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概括、评述,培养学生研读史料的能力。
b与会代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使他们明白:政协会议有代表全国人民性质,可以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联系课文中P81“学思之窗”
c内容:
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确定首都、国旗、国徽、国歌
(让学生说出国旗、国徽的构造、含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开国大典(1949.10.1)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的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出示“开国大典”图片,并请一位同学简介当天的情节,让学生在历史的“再现”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新中国诞生的意义采取由教师启发,学生讨论的形式学习。教师可启发学生从国内影响、国际影响两方面考虑,“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时代的开始’,哪种时代的结束?哪种时代的开始?”“在世界历史上作用如何?”
(学生各抒已见,热烈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一目,先让学生谈谈从祖辈口中了解到的建国初期的社会经济情况。然后老师补充恢复和发展经济的相关史料。让学生懂得,民主政治作为上层建筑,必定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9 北京)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生自主学习,从中掌握内容,意义)
投影:宪法第一、第二、二十一、二十二条。请学生根据这些内容,归纳出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小组讨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b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
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六、课堂小结:
课后学生要对自己的综合表现及个别同学的突出表现作评价及记录(附表见后)
随堂检测:投影练习
布置课后拓展探究:回顾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说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附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 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诞生
1、人民政协召开(1949、9 北京)
(1)、前提
(2)、与会代表
(3)、内容:①②③④
(4)、会议性质:民主协商,建国筹备会议。
2、新中国诞生 (1949、10、1)
(1)、开国大典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北京)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内容
②意义
(2)、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
(3)、二届人大、三届人大的召开
附:学生评价表
(一)自我评价
1.本子专题的自主学习结果:
算一算: 完成以上问题的成功率为 % 想一想:在完成的过程中, 又发现了哪些问题


2.本子专题涉及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情况。其中你最感兴趣的是:

3.本子专题涉及的内容中,你最感枯燥的是:         ;
原因是                  ;
4.在本子专题的学习中,你学会的历史思维方法有:
(请在你的选择前打“√”并在其后的横线上填写你对本子专题相应内容的认识)
□A. 鉴别小说和影视剧,如
□B.从历史材料中认识历史, 如
□C.社会进步的观点,如
□D.体验历史的能力,从课内外的历史材料中收集资料,重现历史

□E.分析和综合历史阶段特征 如
□F发问质疑,如
□G 其他
6.在合作学习中,我认为自己的表现:很好□、尚可□、不好□
7.在本子专题的学习中,是否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是□、否□)如“是”,老师和同学关注的是:
为此,我感到:自豪□、自责□、无所谓□ 其他□
(二)同学互评
评价项目 评价状况
优 良 一般
A 该同学在本子专题的“研讨交流”在讨论到 时表现
B 该同学能否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C 该同学在本子专题的“合作学习”中,是否积极承担学习任务
D 该同学在学习中是否有独特的见解,其观点能否经常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E 该同学能否注意吸取其他的同学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是否乐于与其他同学共同探究并分享成果
F与该同学学习是否愉快
G 该同学是否及时完成作业
该同学在学习中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该同学在学习中还有什么有待改进的地方
你对自己说的话是:
自我测评 优良一般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