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26 14:5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分)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分)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下列示意简图中大致反映隋朝大运河的是(  )
A. B.
C. D.
3.(2分)我国古代皇帝的年号多取吉利吉祥、国泰民安的含义,或是显示皇权的神圣。历史上用“贞观”作为年号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宋太祖
4.(2分)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A.  人面鱼纹盆
B.   兵马俑
C.  骆驼载乐俑
D.渔樵耕读碗
5.(2分)如图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它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下列与之相关的人物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
6.(2分)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
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③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④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2分)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官宦专权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农民起义
8.(2分)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统治者在地方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
A.禁军 B.节度使 C.转运使 D.通判
9.(2分)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A B.B C.C D.D
10.(2分)宋朝时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管理,政府设立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都护府 C.枢密院 D.御史台
11.(2分)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
A.绍兴和议 B.澶渊之盟 C.宋辽协议 D.雁门关协议
12.(2分)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金﹣阿保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3.(2分)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
A.宋朝重文轻武 B.宋朝重武轻文
C.从军死伤几率大 D.从军收入低
14.(2分)南宋时期,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的著名将领是(  )
A.岳飞 B.秦桧 C.赵构 D.阿骨打
15.(2分)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著名的瓷都是(  )
A.开封 B.广州 C.景德镇 D.洛阳
16.(2分)“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材料反映宋代(  )
A.农业繁荣 B.手工艺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
17.(2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
A.建立元朝 B.设置行省 C.统一蒙古 D.开凿运河
18.(2分)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西藏的机构是(  )
A.四川行省 B.宣政院 C.西域都护 D.伊犁将军
19.(2分)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元朝建立 ②南宋灭亡 ③蒙古灭金 ④西夏灭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③①②
20.(2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A.藏族 B.维吾尔族 C.回族 D.满族
二、材料题(共30分)
21.(6分)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运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建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从材料一中“此河”北抵哪?南至哪?开通此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皮日休对大运河持肯定还是否定态度?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2.(10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盛世局面】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
【技术创新】
材料二:两幅图片
【和同一家】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对外友好】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2)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分别写出图一和图二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3)材料三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时期最主要的时代特征。
23.(7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下面是王明同学依据初中教材而绘制的我国古代某个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忽必烈即汗位之时……突破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他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建立起了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张传宝《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元朝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是什么机构?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什么?
(2)写出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这种制度正式确立于隋朝哪个皇帝在位时?
(3)元朝“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什么制度?
(4)为了加强台湾的管辖,元朝设置了什么机构?
24.(7分)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到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观察下列图片,它们都是我国宋朝时期的新生事物。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在哪些领域的发展情况?其中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一时期哪一地区?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解答】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亡南方的陈,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6年元朝灭亡南宋,结束长期分裂局,统一全国。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秦朝、隋朝、元朝的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解答】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其中永济渠的走向大致是由东北向西南,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的走向大致是由西北向东南。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解答】唐高祖李源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他的年号是贞观,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历史上称贞观之治。
故选:A。
【点评】注意治世局面与历史人物的关系。
4.【解答】本题是识图题,唐朝经济繁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制瓷业发达,著名的瓷器有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即是著名的瓷器,反映了唐朝盛世景象,同时体现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图片,注意准确识记唐朝制瓷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5.【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唐招提寺是中日友好交往的见证。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唐招提寺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唐朝与日本关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6.【解答】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由于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所以唐朝的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解答】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故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8.【解答】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在地方设立的机构是转运使。宋太祖在地方,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太祖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9.【解答】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解答】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获得大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有关内容。
11.【解答】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B。
【点评】注意识记澶渊之盟的内容及影响。
12.【解答】根据所学可知: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建立的一个政权,1038年,元昊建国时以夏为国号,又因其在西方,宋称之为“西夏”。阿骨打是女真族著名首领。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史称北宋。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部后,1115年建都立国,国号大金。综上所述,搭配正确是①②④。
故选:B。
【点评】熟记古代主要少数民族的重要首领、建立的政权等史实。
13.【解答】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不以从军为荣的原因是宋朝重文轻武。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观点。
14.【解答】岳飞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金对峙的相关知识。
15.【解答】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故选:C。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宋代城市功能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6.【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故材料反映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解答】元朝的前身是蒙古政权,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1271年,铁木真之孙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故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相关的史实是统一蒙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18.【解答】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9.【解答】据所学知,元朝建立于1271年,南宋灭亡1276年,蒙古灭金在1234年,西夏灭亡在1227年。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
20.【解答】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题(共30分)
21.【解答】(1)根据材料“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一中“此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开通此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
(2)根据材料“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皮日休对大运河持肯定。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但隋场帝开凿大运河,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灾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故答案为:
(1)涿郡、余杭;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肯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
【点评】本题考查了隋朝大运河,作用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解答】(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绘了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当时的统治者是唐玄宗。
(2)据材料二可知,图一是用于耕作的曲辕犁;图二是用于灌溉的筒车。这些新式工具的发明,促进了唐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3)据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可知,材料中的“公主”是指文成公主,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据材料四“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可知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唐太宗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佛经,并写成《大唐西域记》。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最主要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故答案为:
(1)开元盛世;唐玄宗。
(2)曲辕犁,筒车。
(3)文成公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玄奘,《大唐西域记》。
(5)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3.【解答】(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唐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元朝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是中书省,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御史台。
(2)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元朝“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
(4)为了加强台湾的管辖,元朝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故答案为:
(1)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枢密院。
(2)科举制;隋炀帝。
(3)行省制度。
(4)澎湖巡检司。
【点评】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解答】(1)据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可知,“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是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开发。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我国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其中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在我国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是经济重心南移,这种变化最终完成于南宋时期。
故答案为:
(1)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开发。
(2)农业、手工业、商业。北宋,四川地区。
(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的开发、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