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18学年第一学期
咸祥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题3分,共3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 锲而不舍qiè 饿殍piǎo 静谧mì 赭色zhě
B. 冯虚御风pín 恣意zì 打夯hāng 跫音qióng
C. 飞来横祸héng 祍席rèn 槎桠yā 灰烬jìn
D. 引觞满酌 shāng 愀然qiǎo 跬步 guǐ 颓圮pǐ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B项,冯虚御风pín——píng;C项,飞来横祸héng ——hèng;D项,跬步 guǐ——kuǐ。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笔杆 勾消 颓圮 峥嵘岁月
B. 雾蔼 缱绻 仓皇 闻过饰非
C. 寥廓 沧桑 溯源 唉声叹气
D. 符箓 慰藉 收迄 凭心而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勾消——勾销;B项,雾蔼——雾霭,闻过饰非——文过饰非;D项,凭心而论——平心而论。故选C。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 我们都是一起到这儿来的,我们有困难了,你们竭力帮我们,你们有困难时,尽管吩咐,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 他是我们单位前几年从外地招聘过来的一位人才,带领着一帮年轻人,奋战在生产一线,成绩突出,有目共睹。
C. 将士们在战场上历尽千辛万苦,南征北战,狐死首丘,每每想到这些,我心中总觉得有点不安,试问我们工作时能懈怠吗?
D. 以词为诗,苏东坡可是始作俑者,在他的倡导和实践下,词在宋代兴盛起来了,宋词成了继唐诗之后诗歌发展史上的另一座高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A“鼎力”是受助方对赞助方的感谢用语。B有目共睹:人人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C“狐死首丘”的意思是思念故乡。D,“始作俑者”是贬义词,形容坏风气的创始者。所以选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忽视。
B.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C. 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D. 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B错在状语位置不当,“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从现在起到年底”这个状语是修饰动词“承办”的,而不是修饰动词“宣布”的,所以修饰语要紧跟着被修饰语,正确说法应该是“国家大剧院宣布从现在起到年底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C暗换主语,最后一分句加上“《食品安全法》”D句式杂糅,“是设在……”和“是在……举行的”,两种句式糅杂在一起。故选A。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襟危坐 危:危险
B. 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赏
C.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D.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奉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危,是端正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级。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侣鱼虾而友麋鹿
A.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舞幽壑之潜蛟 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情况。解答时首先要明确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然后分析所给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再将选项与例句相对应,就可以找到答案了。本题例句:侣:以……为伴侣(意动);A.日:每天 名词作状语;B.水:游泳 名词作动词;C.舞:使……舞,使动用法;D.师:以……为师,意动用法。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现象,属于实词考查的一部分,高考一般不单独设题。常见的实词活用情况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备考时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掌握实词活用的常见类型,注意识记和累积,学会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语境分析法等方法来推断。
7.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举匏尊以相属
B.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C.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 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尊”同“樽”,C“有”同“又”,“暴”同“曝”,D“不”同“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定语后置。A宾语前置,B前句判断句,后句宾语前置,C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打扰您了,我想咨询一下如何解压并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B. 明日搬新家,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欢迎拜访。
C. 贵书店即将开张大吉,无论是多忙,到时我都一定会拨冗出席。
D. 天气日渐寒冷,侄儿在校是否需要叔父寄送御寒物品?望钧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拜访”不当,C“拨冗”不当,D“钧裁”不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0.阅读下面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智能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三点原因。(三点总字数不超过20个字)
当前,我国超过90%的智能手机使用国外手机操作系统,虽然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可以对系统进行“二次加工”,但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而手机用户下载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或盗版软件,则又将会面临病毒感染、信息泄露等更多的风险。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安全领域,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对应用软件的安全审查机制,相关的法律条文还很少。因此,我国智能手机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不容小视。
【答案】① 缺核心技术 ② 缺防范意识 ③ 缺法律保障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种题型和普通的压缩语段有所不同,但方法大同小异。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最终,压缩到词而不是句。本题同时还有逻辑方面的要求,也就是一个合理的次序。本题划分层次后,分别概括。注意每个长句子的主语及特点。结合“但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而手机用户下载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或盗版软件,则又将会面临病毒感染、信息泄露等更多的风险”“相关的法律条文还很少”分析概括,从核心技术、防范意识、法律保障等角度答题。
【点睛】提取关键词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指答题者所提取的词语必须包含整个语段的主旨,避免出现过宽或过窄的错误。而这些涵盖主要信息的关键词有无或是否齐全,将成为评分的重要依据。检查反馈原则。指选出的关键词,检查是否与题干要求相符合,如要点是否齐全,数量是否达标,是否字数超限等。既然有定词语数量的要求,那么超过这个限定是要扣分的。试题所限定的词语数量通常是参照最佳答案设定的,对答题应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出自原文原则。考生找到所谓的关键词应是材料中出现的词语,这是这类题有别于其他概括压缩型题型的地方。次序固定原则。
11. 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5分)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学是赛跑时的起跑,中学是赛跑中的加速,大学是赛跑的冲刺,社会是赛跑后的颁奖。
【解析】
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和语言的生动、形象。注意不要写成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了,每写出一句比喻,给1分;四句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给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各题。
①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②虽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
(节选自《想北平》)
12. 第①段中,“摇篮”是比喻的说法,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似之处?
13. 选文第②段中作者说“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结合本段内容,概括说明“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2. “摇篮”具体是指北平城。有两点相似:一是有个边际;二是有所依靠,让人感到安适。
13. ①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②不在处处设备的完全,而在处处有空;③既能看见人文景观,又能看到自然景观。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及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首先明白“摇篮“的特点,婴儿的住所,有边际、睡在里面安稳,结合原文北京也有这样的特点。结合文本内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分析,即比喻“北京”相似之处,从特点上概括。
点睛:首先要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注意重点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句在原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的,还要理解深层的意思,把作者最重要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概括说明“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具体体现,结合“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分析,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结合“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分析,处处有空儿,处处是美景,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结合“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分析可知,在街上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能看见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烛照无人苍茫时
杜怀超
①水烛,其实就是菖蒲,亦名香蒲。我更青睐于水烛这个诗意的名字,水是滋润万物的元素,烛是照彻万物的光亮,水烛拥有照彻水面之下与内心之中的光芒,是世间少有的音符,是充满灵性的想象。
② 水烛生活在水中,茫茫水域,无花无柳,却有这么一丛植物,从水底滋滋冒出来,遍身裹满碧绿,密匝匝地林立于水面之上,苍白空洞的时空充溢着生命的涌动。然后从深邃无言的水面上,从碧绿的内部,开始孕育,开花,到了秋天,茎干上端就会生出艳丽的蒲棒来,越到深秋越是膨大,颜色也由刚开始的淡黄逐渐变深,棕黄,直至绛黄。
③水烛本身的绿就够人细细品味了。能使一江春水,化作万顷绿波,摇曳在水波之上,拓展生命的足迹,让我们看到水是活的,甚至水面上的日子都是那么充满灵气。水烛看上去是纤弱的,不禁水面上的风雨,却蕴含着无限的坚韧之劲,从虚无处葳蕤一片绿地。在苍茫辽阔的水面上,一丛丛水烛在彰显着什么?一片水域的孤独伴随着一群水烛的孤独,一个万物相依的境界呼之欲出,水为水烛而生,水烛是点亮水的眼睛。那高飞的鸟群,偶然会把这片清凉的绿地当做停息的月台。
④ 每一种植物,都是一盏灯。水烛的最后,上演的是灯火星散的一幕:西风下,原本凌波的傲然,只幻成了一绺绺的丝缕、团絮状物,带着细小的种子飘散四方,无数鲜活幼小的生命从四面八方开始新的跋涉。而在水底深处,水烛的根依然还在。根在,水烛就不会消失,那光芒就不会熄灭。
⑤ 我关注水烛,他们独处水域一角,在不知名的时空里,潜滋暗长,抽出细长碧绿的叶子,长出赫黄色的蒲棒。无数柔弱与秀美的绿叶,在晨曦的微风里,恰似披着长发的女子,站在诗经吟唱的河畔,遥望着,沉思着。
⑥据《礼记》记载,周朝时水烛与人们的生活就纠缠在一起了。农人把水烛的叶子晾晒干后,编成修身养息的蒲席。轻盈的蒲席,托着沉重的肉身,安置着农人栖息的夜晚。随着对水烛的熟稔,农人对水烛有了新的开拓。斗笠、草鞋、草席、草扇、草帘等走进了农人生活中。农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旷野中行进。
⑦一旦一件物什与生命、生活息息相关,这物什就会变得神秘而深邃,水烛亦是。当水烛变成了传说中捉鬼专家钟馗手中的蒲剑,或走到端午的门楣,信奉自然、神灵的农人立马恭敬起来,这水烛不再是一棵植物,物性消失,神性生成。至今,多少农家小院,端午时节依旧高挂水烛、艾草,祛邪避灾。
⑧诗人们,则在水烛身上,找出性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这蒲苇就是水烛。坚韧的水烛恰似《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执著爱情,至死不分离。这场爱情悲剧里,水烛由自然物转化成人的情感的承载物。这绵绵不断的情思,正是水烛与生俱来的气质,是大自然最牢不可破的的爱。
⑨一件件水烛的草编织品,似乎是我们生活的昨日镜像,用反光的方式,用可以穿透时空的自然之物,越过沟壑与深渊,抵达我们层层栅栏与樊篱的内心。用粗糙代替精细,用简朴代替豪华,用原始代替包装,还原生活的面目,还原生命的根本,还原人类的最初行走。在当今生活的微弱光亮中,我倍加怀念千百年前古人穿着蒲草鞋行走的背影,怀念那坐着蒲草垫挑灯夜读时的月色。因为在这些水烛编织品面前,我们找到了一种久已消失的光芒,与古人简朴生活的心灵互应、对接。正是水烛编织品,让我们复杂、浮华、虚化和迷乱的生活里有了本真的镜像,有了与日月星辰同在的草木本色。
⑩几千年前,我们就是靠着水烛、水芹之类走出时间的荒原,走出历史的封面。草根、草叶、果实、花朵等曾都是我们的腹中之物,一天,一年,一百年……用坚韧和卑微养活着人类。那时我们都是匍匐着身子在大地上寻找,我们的头颅我们的身子高不过任意一棵水烛。而现在,沿着水烛的微光,我们或许还能找到那些本真、质朴、坚韧……至少,在苍茫的寒冬,我们不至于在水烛四下纷飞之际,瞬间白头。
(选自《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02日 24 版,有删改)
14.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作者笔下水烛的形象特点。
15.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第⑤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6. 文章第⑧段画线句子引用了经典名句,试分析其妙处。
17. 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本文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
【答案】14. 充满灵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外表柔弱而内心坚韧;孤独中彰显着力量;柔弱而秀美;本真而质朴。(答满4点即给满分)
15. (1)内容上:既写出了水烛在不知名的空间里潜滋暗长的特点,又写出水烛的柔弱与秀美的形象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水烛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后文揭示文章的主旨张本。(3分)
(2)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水烛形象的描写转入下文对由水烛引起的沉思与遐想的抒写。(3分)
16.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烛坚韧的特性,表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执著与忠贞。(2分)(2)意象优美,水烛由自然物转化成人的情感的承载物,绵绵不绝的情思与水烛与生俱来的气质,交相辉映。(2分)(3)引用经典名句既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又丰富了文章的文学文化内涵,使得文章更厚重,更具诗意美。(2分)
17. 本文中作者通过对充满灵性、生命力旺盛、柔弱而坚韧、孤独中彰显着力量、本真而质朴的水烛形象与精神的抒写和赞美,(3分)反思了当下人们复杂、浮华、虚化和迷乱的生活状态,呼吁人们重构人类自身的精神家园,回归本真、质朴、坚韧的生活状态。(5分)(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要分析水烛的形象,需要结合文本内容,从文中“水烛拥有照彻水面之下与内心之中的光芒,是世间少有的音符,是充满灵性的想象“、“水烛看上去是纤弱的,不禁水面上的风雨,却蕴含着无限的坚韧之劲,从虚无处葳蕤一片绿地”、“ 而现在,沿着水烛的微光,我们或许还能找到那些本真、质朴、坚韧……”等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重点段落作用的题目,回答时,需要注意内容上与文本主旨联系,结构上,一般是承上启下,等加以分析作答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是分析重要语句的含义,需要联系文本内容,注意句子的修辞手法、所写意象,同时,要注意引用经典名句对增加文章的文学意味所起的作用作一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回答时,注意结合题干,亮明观点;概括情节,照顾问题;联系背景,概括主旨;明确小说创作意图。此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联系文章主旨,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古诗文阅读(共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几,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减)
1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军旅未息,庶务繁剧 庶:希望
B. 于是编氓籍 氓:百姓
C. 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 怙:依仗,凭借
D. 素孚于人 孚:信任
19. 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 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 醉则更相枕以卧
C. 福数裁抑之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福才干深受各位皇帝倚重。明太祖破格提拔他为工部右侍郎,建文帝时深受重用。虽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指摘,恢复了他的官职。
B. 黄福做事符合实际,都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鼓励交通运输,抚慰父老,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C. 黄福在交阯为官不畏豪强,多次抑制马骐仗着自己受宠爱就虐待民众的行为,曾经遭到马骐的诬陷,离开交阯的时候,民众哭泣不舍,
D. 黄福很有个人修养,他注重仪容,公正廉洁,宽恕他人,被人们信任。做官不为名利,做事情严谨细致,非常节俭,只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衣食,俸禄都用来招待了宾客。
2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⑵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答案】18. A 19. D 20. D
21. ⑴第二年因事获罪,被逮捕并被关押到牢狱中,被贬谪充当为事官。
⑵选出贤明者与他们共事,因此贬谪者有到了这里就像回家的感觉。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庶”,结合“时远方初定”“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分析可知,译为众多、各种、多种。句意:军队尚未歇息,事务多而繁杂。故选A。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代词,他;兼词,于此。B项,来,表目的,连词;而,表修饰,连词。C项,代词,他;结构助词,无义。D项,表转折,连词。故选D。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俸禄都用来招待了宾客”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分析可知,俸禄不是都用来招待了宾客,而是用来接待宾客和周济了缺衣少食的人。故选D。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明年”,第二年(古今异义词);“坐事”,因事获罪;“逮”,被逮捕;“谪”,被贬谪;“充”,充当;“为”,成为,动词。(2)“甄”,选择、审查、鉴别;“其”,助词,不译;“与”,和;“由是”,因此;“如”,像。
【点睛】参考译文: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曾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很赏识他,把他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期,他深受信任和倚重。成祖列出奸党二十九人,黄福是其中之一。成祖入京师后,黄福迎接并归附。李景隆指责黄福是奸党,黄福说:“臣固然应该死,但被看为奸党,则臣心中不服。”皇上置之不问,给他恢复了官职。不久,他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永乐三年(公元1406年),陈瑛弹劾黄福不体恤工匠,他被改为北京行部的尚书。第二年因事获罪,被逮捕并被关押到牢狱中,被贬谪充当为事官。不久,他得以官复原职,督运安南军饷。
安南平定后,在那个地方设置郡县,皇帝命黄福以尚书衔掌管交趾布政司、按察司的事务。当时边远的地方刚刚平定,军队尚未歇息,事务多而繁杂,黄福因事制宜,处理地都很有条理。他上疏说:“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斟酌制定标准,务必从轻省方面考虑。”他又请求道:“沿泸江北岸到钦州,请设立卫所和驿站,以方便往来。实行开中法,给予商人们运销食盐的权利,再让商人输运粮食到交趾,通过这样来充实军粮储备。官吏的俸禄,仓库储粮不足则以公田的产出补足。”他又说:“广西百姓输运粮饷,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去供给。”这些建议都被批准了。于是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设置驻军,多次召见当地父老宣谕圣上德治之意,告诫下属官吏不要苛刻、侵扰人民。一切治之以静,上下安然。当时群臣因为细小而不值得计较的事情被贬谪到交阯的有很多,黄福(对他们)都加以拯救和抚恤,选出贤明者与他们共事。因此贬谪者有到了这里就像回家的感觉。镇守宦官马骐依仗受宠侵害百姓,黄福多次压制他。马骐诬陷黄福有谋反异志。皇上觉察出这并不真实,不追究。仁宗即位后,黄福被召回,命他兼任詹事,辅导太子。黄福在交趾共十九年,到他回来时,交趾人民搀扶着他一路相送,哭号泣涕不忍分别。他回来后,交趾人的反叛加剧,终于无法平定。仁宗逝世后,他总督献陵工程。
黄福有丰姿,身材修长仪表整洁,不苟言笑。历经六朝事务,提出过不少建议,他公正廉洁宽恕,一向得到他人的信任。他当官不图赫赫之名,办事无论大小都很谨慎。忧国忘家,越老越坚定。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妻子儿女仅够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而已。当初,成祖写下十位大臣命解缙品评,解缙只对黄福写下这样的评语:“秉性率直,为人确实有原则有操守”,没有丝毫贬抑他。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2. 诗中能体现二人空间距离很近的词有哪些?
23. 全诗写友情,别出机杼,试以三、四两句为例简要赏析。
【答案】22. 接、一道、同
23. 诗人以欢快写离伤三、四两句诗人用青山同享、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轻快地写出两人分别后的情景,但用意却在减轻朋友的离愁,以乐观又深情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
【解析】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题干的意思,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能体现二人空间距离很近的词,“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一道同”,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诗中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这是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这里,诗人再申述其意,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立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不也就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所以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古诗文默写(每格1分,共10分)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⑵_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⑶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劝学》)
⑸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⑹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⑺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答案】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 蟹六跪而二螯 (5).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6). 渺沧海之一粟 (7). 风华正茂 (8). 挥斥方遒 (9). 如怨如慕 (10). 如泣如诉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知”“鳝”“沧”“遒”“慕”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写作题(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如是说。我们也有谚语说:“是亲必顾,是邻必护。”人总要和周围的人打交道,左邻右舍,朝夕相处,休戚相关。邻里的情谊往往又和浓郁的乡情联系在一起,而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与人之间似乎越来越缺少传统的邻里乡情。
人无论离开故乡,还是身处故乡,邻里乡情都渗透进我们挥之不去的经历中,给予我们珍贵的成长体悟。请以“ 的邻里乡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感情真挚,且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醇香的邻里乡情
大抵是八月,家中院子里的葡萄成熟了。“满架高撑紫络索,一枝斜亸金琅珰。”爷爷奶奶把它从藤萝上一串串采下来,酿成了醇香的葡萄酒。
发酵了一段时日,现在已经能够品尝了。我小心摇晃着酒杯,深红色的液体泛着光。细细的抿上一口,酸酸甜甜,葡萄的醇香直抵心间。“得好好感谢隔壁老张的给我们枝还帮我们打理哩!”奶奶的一席话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他…
还依稀记得,张爷爷带来葡萄枝的时候,他满面春风的来到我们家,用流利的方言说:“老朱,我给你们家拿来一株枝,你们好拿来种葡萄的噢!”随后他与爷爷一同来到后院,边指点着边动手,不出一会就弄好了。
往后的日子里,他在照看自己家葡萄的同时,也不忘时常多来看看我家的。家里人忙的时候,他一个人默默无闻的替我们浇好水,摘好藤。然而摘藤不是一次就好的事,可他也不求回报地反复去弄。为了让葡萄更好的接受阳光,他把枝叶抬高。特别是在要浇农药的时候,总会余了些给我们家也一并施上。经验丰富的他总会来叮嘱我们,“这里葡萄藤太密了,好弄掉些哩!”,“葡萄刚刚长出穗,看样子长势很好哎!”……原本亲近的两家人家,似乎因为这株葡萄更加友好,它像座桥,维系着俩家人质朴深厚的感情。
思绪回到现在,我品尝的不仅是爷爷奶奶用心酿的葡萄酒,更是用张爷爷的耐心和蔼长出的葡萄所酿成的酒。这酒,比不上罗曼尼·康帝,比不上柏图斯,却实实在在带着平易近人的醇香。也许奢侈的红酒只是刺激了味蕾,敏感了神经,可在这酒里我体会到的是生活的美妙,邻里的和睦,以及人性的闪光。
我拿出一个瓶子,小心的灌了些葡萄酒。给隔壁张爷爷送去。他看见我,喜笑盈腮,连忙塞给我一把糖。我把酒递给他,向他表示了谢意和祝福。而我的内心却像是用过一股热流。
“没有木头,支不起房子;没有邻居,过不好日子。”老一辈的俗语不会骗人,此时我也真正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我想,家之所以让人眷恋,不只是因为亲人,因为回忆,也因为邻里乡情……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以半命题作文的形式考查。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2.要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3.要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以“ 的邻里乡情”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人无论离开故乡,还是身处故乡,邻里乡情都渗透进我们挥之不去的经历中,给予我们珍贵的成长体悟”分析,可以填入“日渐浓厚”“重要”“新时代”“城里”“难忘”“乡韵里”“几代人”等。结合所填的词语,结合材料内容立意。一个人只要在社会上生活,只要不离群索居,总是要在街坊邻居中同他人或其他家庭发生邻里关系。好的邻里关系对人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左邻右舍,朝夕相处,休戚相关,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这是对邻里关系的最好写照。可以结合现实生活里的邻里事件,邻里之间住得比较近,相互之间交往比较多,平时有困难、有麻烦也容易相互照料、相互关心等,抒发自己的感悟。在生活中,邻里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照料那时经常的事,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温馨、变得美好。特别是当在生活中发生困难时,左邻右舍的及时帮助那就变得尤其可贵。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片段,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主题。灵活表达,语言优美。多数考生愿意以叙述为主,写成记叙文,但如果能结合材料灵活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会增强表达力。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点睛】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