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检测试卷2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唐(tuí) 品行(háng) 不屑置辩(xiè)
B.夹袄(jiā) 恐吓(hè) 千钧之力(jūn)
C.坎肩(kǎn) 捯气(dǎo) 一气呵成(hē)
D.驾驭(yù) 礼聘(pìn) 形影不离(yǐ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哄笑 羼水 千钧之力 无缘无故
B.荤菜 荒唐 望眼欲穿 无精打彩
C.惦记 门槛 提心掉胆 如坐针毡
D.坎肩 洋溢 不屑置辨 一想天开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见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不消片刻,一篇佳作便展现在大家面前。
B.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探索。
C.每当他拿出那本自制的复习大全时,同学们总是冷嘲热讽,对此他都不屑置辩了。
D.演讲比赛中,他一时忘了词,在大家目光的注视下,他满脸通红,如坐针毡。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②古人写信,内容包罗万象,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③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尝诗文、训诫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等。④所以,书信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1)第①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与__________互换位置。
(2)第②句结构混乱,应将__________删去。
(3)第③句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4)第④句成分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
一生的时光,该由多少个温馨串织?那些虽然一纵即逝却潮润眼眸的感念,那些纵然久远亦不能淡忘的故事,都会在心中渐渐沉淀成一份最隽永的温馨。温馨是上学前妈妈语重心长的一句叮嘱;温馨是公园中老人互相搀扶的一对背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蒲柳人家》一文的作者是刘绍棠,其主要作品有《京门脸子》《蛾眉》《运河的桨声》等。
B.《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C.《孔乙己》《社戏》和《藤野先生》里的“我”都是作者自己。
D.吴敬梓的《范进巾举》和鲁迅的《孔乙己》都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7.初中时光已悄然过去。
回首逝去的日子,校园里留下了数不清的欢乐。初中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为此你班决定开展“岁月如歌”的主题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班级组织编委会编写班史,每人珍藏一本,作为对这段生活的永久纪念,请你设计班史的内容。
内容一:班级毕业照
内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四:个人成长记录
(2)假如你是编委会的组长,去邀请校长为班史题词,你该怎么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要组织一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毕业晚会,请你设计一条主题语,要求语言简洁、紧扣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辨,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②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③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节选自《孔乙己》)
8.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第①段中画横线句是_________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①段中画波浪线句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表现了孔乙己__________的生活状况。
11.选段中写了三次笑声,表现了掌柜和众人的_______ ___。
12.将“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中的“走”改为“爬”可不可以?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孔乙己到了如此地步,掌柜仍然对他提那十九个钱,这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男儿有泪
木 铃
①邻居田四毛比我大一个月,常常哭。我嫌他。我妈说按礼节我得叫他“四哥”。嘁!哭鼻子的怎配当“哥”?免礼了。
②我们村有个孩子叫张小挂,这个囫囵小子邪得很。一场春雨过后,无数的蜗牛从湿漉漉的草丛里逃命似地往路上爬。张小挂疯子似的狂跳,每一脚下去,“吧唧”,一片蜗牛遭殃。田四毛看着殒命的蜗牛哭。张小挂则更兴奋,跳得更来劲。田四毛突然猛地扑向张小挂。我们都以为他要拼命,谁知他蹲下来抱着张小挂的双腿继续哭。田四毛因此得了个外号叫“林黛玉”,哭是他的杀手锏。
③有一回村长娘在杀山鸡。山鸡是刚套得的,胸脯上的锦毛闪着光泽,翎羽高扬,特漂亮。等村长娘一声号令我们随时准备扑上去拔鸡毛,我看中了脖子上的一簇红绿蓝黑相间的锦毛,光滑闪亮,像缎子一样。
④“林黛玉”把我们往后推,说你们别拔它,疼。说着就哭了。我们不理他。“林黛玉”说,你们敢拔,我就不跟你们玩了。这句话像空气一样刚飘过,村长娘说,拔吧。我立刻飞速跑——鸡毛没拔着,我被“林黛玉”拉住了。等我摆脱了“林黛玉”,山鸡已经被割了脖子,脖子上的那簇锦毛被鸡血染脏了。
⑤后来,我足足有一个月没有理“林黛玉”。我妈说我,你田阿姨孤儿寡母不容易,别像其他孩子那样欺负四毛。田四毛本来有三个哥哥,都夭折了。
⑥就这样哭哭啼啼长大后的田四毛娶了一个漂亮媳妇。我开玩笑说,结婚后可不能哭了啊。四嫂笑得花枝乱颤,说他再敢哭,她有大剂量药包治他。确实该有人下狠招管管田四毛了,一个大男人被人叫作“林黛玉”,多寒碜!
⑦四嫂捡了一条流浪狗,皮包骨头似的,还特别脏。田四毛见了,急忙去宠物市场买狗窝狗粮,跟养了贵宾犬似的。他给流浪狗洗澡擦虫药时摸到了骨头,心疼得直掉泪,发誓要给它真正的幸福。他给流浪狗起了个名字叫“金鱼”,因为金鱼娇贵。他张口闭口都是“我们家金鱼”,听的人思维不断在金鱼和狗两者中切换,别扭死了!
⑧有一天,我在巷子口遇见了田四毛。他满脸悲切地说,你四嫂病了。天!这年头最怕这句台词配这样的表情。我一时呆了,不知怎么安慰他。他接着说,急性阑尾炎,开刀了,我回来给她做吃的。切!阑尾炎算个啥嘛?
⑨没过多久,田四毛的外婆哮喘病犯了,很严重,家里人排班轮值照顾。几天不见,田四毛形象突变,胡子邋遢,眼圈乌青乌青的。一问才知道,陪夜全被他包了。我问,为什么啊?四嫂说,你四哥自己愿意的,是想趁外婆在世时多尽点孝心。
⑩以前我总觉得常常抹眼泪的男人压根不算一个man(男人,男子汉),但那么多年看过来,田四毛这个男人真不算差。我决定从这一天开始正式给田四毛一个新称呼,四哥!
(有删改)
14.文中多次写了田四毛的“哭”,他分别是为什么而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子,说说其写出了田四毛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写田四毛,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19.根据语境,完成任务。
班上有些同学写作文经常使用“呆萌”“666”“酱紫”“抓狂”之类的网络词语。对此,语文老师提出了“如何看待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的问题,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请拟写100字左右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有理由,有条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
请以“那天,如果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D解析: A项,“行”应读“xíng”;B项,“夹”应读“jiá”;C项,“捯”应读“dáo”。
2.A
3.B解析:“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法实现的事,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句中用于修饰“自然科学领域”的“神秘现象”,不合语境。
4.答案:(1)传承文化传递感情(2)把(或“被”)(3)品尝品赏(或“欣赏”“品析”“品味”等)(4)不知不觉(或“于无形之中”)
解析:(1)应先“传递感情”,后“传承文化”。(2)该句“把”和“被”同时用造成结构混乱,应删去其一。(3)搭配不当,多指词语、短语等搭配不当,相互之间或矛盾,或重复,或修饰不当。句中 “品尝诗文”搭配不当,“品尝”指细致地辨别;尝试(滋味),多用于食物,而“诗文”是文化,只可“赏”,不可“尝”。(4)“不知不觉”指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现多指未加注意。“无形之中”指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不具备名义而具有实质的情况下。二者意思有重复,应删去其一。
5.答案要求:内容紧扣温馨;句式整齐。(示例)温馨是放假时外婆精心准备的一桌佳肴温馨是困惑时老师情真意切的一次长谈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仿写的能力。首先明确仿写的内容要紧扣“温馨”。其次注意观察画线句的句式特点,发现画线部分是“温馨是……(具体生活场景)的……(数量词+名词)”结构,其中“具体生活场景”最好采用“地点+人+事”的结构。最后注意仿写的句子句式要与所给句子一致,句意要连贯。
6.C解析:《孔乙己》《社戏》里的“我”不是作者自己。
7.答案:(1)(示例)班级大事记班级日记摘抄(2)(示例)校长您好,我是××班级的编委会的组长,我们班级编写了班史,我代表班级成员真诚地邀请您为班史题词,希望您完成我们的心愿好吗?(3)(示例)难忘今宵,今宵难忘!
解析:(1)主题活动是“岁月如歌”,班史的内容一定要体现集体的活动和事件。答案不唯一,仿照示例形式拟写即可。(2)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写清邀请校长为班史题词的原因或理由;再次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态度要诚恳。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3)因为是为毕业晚会设计一条主题语,所以要体现难舍难忘的要素。答案不唯一。
8.答案:孔乙己被打折腿后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形。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此段,找出人物——孔乙己,事件——被打折腿后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据此总结即可。
9.答案:环境(景物)渲染悲凉气氛,暗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答一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环境描写的判断及对其作用的分析能力。按对象不同,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要结合语境,从“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如何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等角度思考作答。
10.答案:外貌描写穷困潦倒、可怜悲惨(答一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描写的分析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了孔乙己的脸色、衣着等,属于外貌描写。从“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破夹袄”可见其穷困至极:“盘着两腿”“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可见其遭遇的悲惨,让人觉得可怜。
11.答案:冷漠无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细节的理解能力。首先要从文中找到三次“笑”;然后分别结合文意分析这三次“笑”时,孔乙己的境遇如何,以及掌柜和众人“笑”的原因,这“笑”显示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最后用合适的词语概括掌柜和众人在对待孔乙己时显示出怎样的性格、心理。
12.答案:不可以。“走”说明他的下肢已不能动了,写出遭遇的凄惨。将“走”改为“爬”则没有此种效果。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原字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13.答案:掌柜只看重钱,说明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答题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14.为殒命的蜗牛哭;为山鸡的毛被拔会疼痛而哭;为流浪狗瘦到皮包骨而哭。
15.“猛地扑向张小挂”,说明田四毛对蜗牛的关切,表现了他的善良;“蹲下来抱着张小挂的双腿继续哭”,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田四毛的软弱、无助。
16.第一句话承接上文,进一步表现“我”对田四毛的轻视和不满;母亲的话交代了田四毛出生的环境,这是他性格形成的基础。
17.作者先写田四毛的好哭,“林黛玉”般的性格,表达嘲讽贬抑之情;后文写田四毛心疼妻子,照顾外婆,这是赞扬他有男人的责任与担当。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也写出了作者对田四毛的认识过程。
18.最后一段总结了全文,点明了“这个男人真不算差”这一主题,表达了对田四毛的肯定;(2分)“四哥”的称呼回应了开头,首尾圆合,构思精巧。
19.答案:(示例1)我觉得不妥当。网络词语虽然新潮,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但在规范性、科学性上存在着一些欠缺。写作文是为了提高我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使用如“666”“酱紫”这样的网络词语,文章会显得不够规范、典雅,又影响他人理解。
(示例2)我觉得合理。语言本身就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我们要善于接受新鲜词汇,以丰富自己的语言。作文使用网络词语,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何况,现在很多网络词语,如“抓狂”“点赞”已经被大家熟知和接受,收录到了《现代汉语词典》中。
(示例3)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别对待。网络词语良莠不齐,写作时我们要善于取舍,慎重选用。使用那些已被大家熟知并广泛接受的网络词语,如“给力”“点赞”等,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坚决不用那些不够规范、健康的网络词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拟写发言稿,首先明确你的观点,即“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是否合适;然后细读材料内容,明确你持此观点的理由,即“如何看待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最后拟写时,语言要委婉得体,做到观点明确、理由充足、条理清晰。
20.该题为半命题作文。首先根据提示语补好题目,可以填写“做某事”或者“没做某事”,也可以填写“帮助了你”等,写生活中的人、事、景带给自己的思考。
写作思路一:叙述那一天,我做了错事,爸爸妈妈一反往日的慈爱,狠狠批评了我,使我能够健康地成长,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母爱和父爱。
写作思路二:叙述那一天在面对闲难时我退缩了,没能战胜它,也许不退缩的话,我会做得比现在更好。
写作思路三:记叙那一天我如果后退一小步,我可能有更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