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七年级北师版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我夯基 我达标
1.2010广东汕头中考模拟,1 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成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和阶级分化,推动了各国竞相变法,这些变法是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的社会变革。
答案:C
2.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春秋五霸出现先后顺序的准确记忆能力。春秋时期第一个起来称霸的是齐桓公。
答案:A
3.下列各项中,表明齐桓公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的是( )
A.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B.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C.周王派代表参加会盟 D.组建强大的军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标志性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当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周王派代表去参加诸侯的会盟,就表明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
答案:C
4.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
A.尊王攘夷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纸上谈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成语典故所反映历史事实的准确记忆能力。尊王攘夷的是齐桓公,退避三舍是指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纸上谈兵是指赵国的赵括对秦国用兵。只有卧薪尝胆与春秋末年的吴越争霸有关,是指越王勾践为报国仇、发愤图强的故事。
答案:C
5.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①管仲改革 ②城濮之战 ③勾践灭吴 ④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春秋时期重大事件的准确记忆能力。可用推理法,管仲改革是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的重要途径,而齐桓公又是第一位霸主,勾践是最后一位霸主,故正确答案是D项。
答案:D
6.春秋时期同晋国争霸中原的是( )
A.齐 B.吴
C.楚 D.越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楚国与晋国都是中原地区的大国,两国都想称霸中原,所以,春秋时期同晋国争霸中原的是楚国。
答案:C
7.下列内容和管仲改革无关的是( )
A.改革币制 B.改革内政
C.发展生产 D.改革军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管仲改革的再认再现能力。内容涉及正文和小字两部分,需稍加组合,管仲改革主要是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和改革军制,没有改革币制。
答案:A
8.齐桓公能够首先称霸的原因包括( )
①齐国是比较大的诸侯国 ②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③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④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和再认再现能力。有利条件是齐国是比较大的诸侯国,综合国力较强;最主要原因是管仲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加上齐桓公采取了正确策略,即提出“尊王攘夷”,终于在公元前651年以葵丘会盟的形式,成为第一位霸主。正确答案是A项。
答案:A
9.电视剧《荆轲刺秦王》中的壮士荆轲是战国时哪国人( )
A.秦国 B.齐国
C.燕国 D.赵国
解析:本题借助电视传媒的影响,考查基本的历史常识。在燕国遭到秦国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壮士荆轲想刺杀秦王,挽救燕国,结果失败,荆轲的壮举留下了千古悲歌。
答案:C
我综合 我发展
10.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3~5个。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很多,列举时注意时间的限定。
参考答案:退避三舍、老马识途、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朝秦暮楚等。
11.阅读下列材料: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宪问》
请完成: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解析:首先抓住材料中提到的两个关键人物齐桓公和管仲,然后判定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作为,结合教材中提到的有关管仲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回答。
参考答案:(1)春秋。?(2)管仲帮助齐桓公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3)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首先称霸。
我创新 我超越
12.战国时期,各国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除了在军事上付诸战争外,还展开政治与外交上的攻势,这是一种没有硝烟的战争。由此出现了合纵与连横两种完全不同的外交策略。请完成:在当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对一个国家而言,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外交活动日益显示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你认为历史上的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对我国参与世界事务,加强与各国交往是否有借鉴价值?试举例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