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 内容 评价)新经济
政策(背景 内容 评价)斯大林
模式(背景 内容 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
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 评价)(背景 内容 评价)(背景 内容 评价)经济危机(原因 特点 影响)罗斯福新政(内容 实质 特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内容 结果 评价)《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 )1.1949年10月------1956年底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2年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1953年-----1956年底 三大改造时期 2.1956年-----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3.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4.1978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过渡时期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一五”计划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过渡: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时期内容:一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基本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要重点发展重工业?三、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表现: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工业上: 交通运输上:3、三大改造的完成1.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 1.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2.在土地改革后,在农村又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剥削现象等问题方式:必要性: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 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又称农业合作社,简称农业社。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由劳动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
按照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划分,农业社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两种。
在初级社里,社员的土地实行作股入社,统一经营;耕畜与大型农具等生产资料归社统一使用。社员参加集体组织的生产劳动。初级社的收入除扣留当年生产费用、缴纳一定数量的税金和提取一定数量的公积金、公益金外,余下部分分配给社员。社员除按劳分配获取收入外,还按提供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分红。初级社的最高管理机关是社员大会,实行社员民主管理。
高级社完全实行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社员个人收入的按劳分配。到1956年底,农业社发展到75万个,其中高级社54万个,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8%,标志着中国农村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3、三大改造的完成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民族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经济相比较,是一种落后的经济成分,而且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原因:方式:国家资本主义和赎买 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国家政权控制下的资本主义。
有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也有资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
两种国家资本主义最大区别在于由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掌握经济命脉。
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掌握国际经济命脉的条件下存在的同国营经济相联系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中共”八大”主要内容:主要矛盾的变化当前的主要任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评 价:是正确的的方针 设想富有创造性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 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评 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主观上)
但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客观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原因:毛泽东和一些领导人指导思想”左”的错误
a :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b :主观认为农业合作社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后 果:大跃进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挫伤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是导致了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大跃进”定义:
指1958年我国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全民性经济建设运动主要表现:①农业提出”以粮为纲”的口号,要求五年.三年以至一 二年达到十二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②工业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要求七年 五年以至三年提前实现原定十五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人民公社化运动定义:
指1958年出现的政社合一的组织.特点:“一大”--规模大,
经营范围大“一大二公”“二公”-------公有化程度高——一人民公社的特点:一曰大,二曰公。
我看,叫大公社。
大,人多(几千户,一万户,几万户),地多.综合经营,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大,人多势众,办不到的事情就可以办到;大,好管,好纳入计划。
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主义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搞掉。房屋、鸡鸭、房前房后的小树,目前还是自己的.将来也要公有。人民公社兴办公共食堂、托儿所、缝纫织,全体劳动的女都RJ以得到解放。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那里将会逐渐没有政权。 参考资料: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第741-742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4.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原 因:“左”倾(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反右倾斗争)错误的结果自然灾害严重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作协议据统计,三年经济困难期间中国国内人口非正常减少至少2000万,但该数字存在较大争议,争议的范围从1000万至1亿不等。...争议主要是非正常减少人口的具体数字与三年经济困难的责任追究。 5.”八”字分针“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1、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就是
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D、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D2、造成1959到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D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把私人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轨道
C、在中国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改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D4、“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A5、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我国
①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②已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B6、1958年,总路线和大跃进的失误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上
A、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客观规律
B、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C、违背了经济建设应综合平衡
D、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