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 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解读这段材料,回答以下1-5题
1.智者学派研究和探索的主题是
A.自然界的各种现象B.道德的感知和体验C.“神”的存在与本质D.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
2.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倾向表现在①普遍的怀疑神的存在②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③认定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④对人的尊严和人生价值的关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依据材料的逻辑继续推理,下列哪一说法是与其思想一致的逻辑推论
A.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B.谁说天上有神?不!没有!
C.我们谁也没有见过神 D.神是不存在的事物的尺度
4.就材料本身来看,它不能显示的智者学派的观点是
A.人们无法知道神是否存在 B.人们也无法知道神是如何存在的
C.法律和道德是人为的产物D.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当然就不能衡量什么
5.结合材料来看,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评述错误的是
A.呼应了希腊社会中人的地位日益突出的现实B.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尝试
C.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D.使人的自我意识从原始宗教的统治下觉醒过来
6.由于智者学派的出现,古希腊产生了所谓的智者运动,则运动产生的因素可以有
①希腊工商业的发展②公民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③个人主义的成长④城邦制度的衰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思想家的师承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
8.柏拉图除创建雅典学园,还有著作传世,其中最著名的是
?A.《十日谈》B.《对话录》C.《理想国》D.《法律篇》
9.马克思称苏格拉底为“哲学的创造者”,其主要依据是苏格拉底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的主张 B.强调人类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D.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10.画作《雅典学园》中有亚里士多德在谈论自然科学的情境。对此最佳的判断是
A.不可信 B.不可信,只是画家想象C.可信 D.可信,与亚里士多德的事迹相符
11.对《雅典学园》的历史解读错误的是
A.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B.找到了希腊罗马文化的思想光芒
C.真实意图是赞美柏拉图D.体现了那个时代以人为中心价值追求
12.欧洲文艺复兴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宗教改革的发生 B.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C.城市经济比较繁荣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D.资产阶级要求改变各种传统观念
13.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14.中世纪的人类意识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在意大利,这层纱幕首先烟消云散了。这层纱幕消散的直接原因是
A.人文主义在意大利首先发端 B.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C.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D.西欧的宗教改革首先在意大利爆发
15.被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的是①薄伽丘②但丁③彼特拉克④莎士比亚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这反映了
A.肯定人的价值及创造性的思想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性
C.人文主义蔑视宗教神学作用的思想D.资产阶级追求现时幸福生活的思想
17.被称为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思想启蒙运动C.宗教改革运动 D.文艺复兴运动
下列两幅图片都与15~16世纪的欧洲宗教问题相关,阅读图片及文字说明,回答18~21题
马丁·路德面对教皇组织的围剿,慷慨陈词,他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
18.15世纪末荷兰画家的画作所讽刺的对象及其马丁·路德抗辩的对象都是
A.教会的修士、修女B.天主教会C?教皇D.基督教
19.图片揭示了16世纪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下列与图片相关的表述正确的原因是
A.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行为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
B.罗马教皇竟然围剿马丁·路德引发人们的不满
C.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宗教信仰,反对禁欲苦行
D.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激起人们的反感
20.如图所示,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他的意见是
A.国家和个人都应该摆脱宗教束缚而获得自由B.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C.信仰即可得救,无须教皇和教士的中介D.列举兜售赎罪券的诸多荒谬
21.解读两幅图片,它们反映了那个时候西欧知识阶层的
A.发展资本主义的信心 B.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信心
?C.对宗教信仰的渴望 D.对思想自由和解放的渴望
22.西欧宗教改革产生的最深远的历史作用是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B.没收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
C.民族国家的兴起和思想的解放 D.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专制制度
23.西欧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呼唤 D.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24.下列主张不属于卢梭的是
A.倡导人民主权说 B.倡导社会契约C.提出三权分立说 D.重视公共意志
25.启蒙运动对改变社会实际状况产生了积极的政治影响,下列表述的正确有①在它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②在它的影响下,美国发生独立战争并且制订了1787年宪法③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④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教会宣扬蒙昧主义,实行愚民政策,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了树立神学的权威,教会把古代科学文化视为“异教”而横加摧残。教皇格里哥利一世在其所著《对话录》中说:“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他下令烧毁藏书丰富的古罗马图书馆。在教会怂恿下,许多古代建筑、雕刻和书籍被破坏,修道士刮去古代羊皮纸手稿上的字迹,去抄写神学教义、信条、神奇故事、修道院编年史等,致使许多古典学术著作毁灭而失传。教会宣扬人是上帝的奴仆、上帝的羔羊,人们必须弃绝现实的物质享受,克制欲念,才能求得死后进入“天堂”。 ──人教版《历史必修3教师用书》
材料三 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
材料四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五 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如果说自然树立了某种权威,那就是父权;可是父权有它的限度,在自然状态中,只要儿女一能自立,父权即行结束。其他任何权威,全都来自一种异于自然的来源。只要仔细考察,总归会给任何一种权威追溯到两个来源之一:或是出于垄断权威的人的实力和暴力,或者是由于服从权威的人们根据他们与被他们授予权威的人之间所订立或假定的一种契约,表示同意。
──狄德罗《百科全书》“政治权威”
(1)材料二反映了中世纪思想文化领域怎样的现象?后来通过哪些运动予以否决?
(2)概要列出材料五倡导的思想主张,并且据此推测狄德罗的文化身份。
?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历程。
?
27.阅读下列两则材料
材料一 我觉得,你严厉谴责我的风流韵事,不是出于事实本身,而是出于你庸俗的偏见,说什么如果我选择了一个出身高贵,而不是一个出身低贱的人,那你也许就不会生气了。因此,你指责的不是我的过失,而是命运的过失。命运往往把那些酒囊饭袋捧上高位,把精明强干的人才埋没起来啊。
?我们暂且不说这些,你还是看看最基本的事理吧:我们都是血肉之躯,是同一个造物者缔造的,我们的灵魂具有相同的力量、相同的潜力、相同的品质。既然我们生来相同,区别我们的主要差别就是品德。具有好的品德并付诸行动的人,称为高贵的人,反之则是不高贵的人……就是说,行为高尚的人就是高贵的人,不把他们称为高贵的人,那不是他们的过错,而是不这样称呼他们的人的过错啊。──薄迦丘《十日谈》
?材料二 一位近代意大利文艺评论家曾经把《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因为该书以生动的故事讴歌人性,认为人的天性无所不在,不可窒灭,更无从回避。 ──《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结合所学课本知识,用一句话介绍薄迦丘其人。(1分)
?
(2)分别用一句话说明《十日谈》的作品性质及其主题思想。(2分)
?
(3)材料本身显示了薄迦丘的哪些观点?(3分)
?
(4)结合材料二并且摘引材料一的关键语句,说明薄迦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
28.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请回答:恩格斯对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作出的概括是什么(摘引材料回答)?基于这一视角,启蒙思想家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人文精神的?
29.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
?
一、选择题
?
1.D 2.D 3.A 4.C 5.C 6.A 7.A 8.C 9.C 10.D 11.C 12.D 13.A 14.C 15.B 16.A 17.D 18.B 19.A 20.C 21.D 22.C 23.A 24.C 25.B
?
二、非选择题
26.(1)教会宣扬蒙昧主义,禁欲苦行,实行愚民政策,以维护封建统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地否决教会的精神的禁锢。
(2)每一个体都享有理性和自由的权利;权威来自于契约。狄德罗是启蒙思想家,是百科全书派的代表。
?(3)古希腊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树立了人的权威和尊严,成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古希腊罗马文明之后的中世纪,封建神学统治西方社会,实行愚民政策,抑制人性,人成为上帝的奴仆,人文主义思想几近湮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抨击教会的禁欲思想,极力张扬人的价值和个性,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复苏了人文主义;随后的宗教改革运动否定教皇权威,抨击教会的腐败,使人获得精神的自由,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在大众层面上传播了人文精神;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在继续批判教会的思想束缚的同时,直指世俗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特权制度,弘扬人的理性和自由,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并且趋向成熟。(10分)
27.(1)薄迦丘是佛罗伦萨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
(2)《十日谈》是用意大利方言创造的短篇小说集。主题思想是抨击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3)出身的高贵并不决定一个人的才干;人类是平等的;人和人的差别在于品德,行为高尚的人就是高贵的人。
(4)《十日谈》讴歌人性,以致被称为《人曲》。材料一中的“你严厉谴责我的风流韵事,不是出于事实本身,而是出于你庸俗的偏见”和“文明都是血肉之躯,是同一个造物者缔造的”,说明了他反对禁欲苦行,提倡追求幸福,宣传平等。这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的基本思想。因此,薄迦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28.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是“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或者说是“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他们继承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中倡导的人文精神,尊重人及人的需要,同时他们又进一步提出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理想的社会,根据人的理性尺度(所谓“思维着的悟性”)来衡量个人和社会的思想行为。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他们要以理性的尺度去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理解、关怀和爱等人道主义情感需要,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民主反对专制、以自由反对禁锢,弘扬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反对教条的束缚。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在这些方面,他们发展了人文精神。
29.①就产生的社会条件而言,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时代,都是出于对天主教会精神禁锢和腐朽统治的不满,但是宗教改革还表现在对天主教会的超国家控制和剥削的不满。②就性质而言,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是文艺复兴是人文主义的复苏,而宗教改革是在文艺复兴基础上的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③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④就信仰与宗教宽容而言,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⑤就参与阶层和作用而言,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地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因而其作用的范围更为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