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2章城市与环境(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春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2章城市与环境(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4-27 08:38:34

文档简介

2019春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2章第1节(城市空间结构)
一、选择题
(一)右图为某都市圈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都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芜湖 B.南京
C.淮安 D.扬州
2.关于该都市圈的正确叙述有(  )
①南京的服务范围包括都市圈中其他城市的服务范围
②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相距越近
③滁州比南京的服务种类多、级别低
④淮安距南京较远,所以等级比镇江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B 2、A。
第1题,在图中的城市中,南京是省会城市,等级最高。第2题,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相距越远,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高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较低一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南京在本城市圈中的级别最高,淮安与镇江的等级高低与距南京的远近无关。
(二)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2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 C )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 B )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三)下列各组城市的排序,依次作为宗教圣地、矿产地和政治中心而兴起的一组是(  )
A.拉萨、攀枝花、华盛顿 B.耶路撒冷、大同、十堰
C.伊斯兰堡、大庆、巴西利亚 D.麦加、宝鸡、堪培拉
【解析】选A。世界上有些城市,最早是作为宗教中心发展起来的,如拉萨、耶路撒冷、麦加等;也有的城市是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兴起的,如攀枝花、大同、大庆等;还有作为政治中心而兴起的城市,如华盛顿、伊斯兰堡、巴西利亚、堪培拉等。
(四)(2018·哈尔滨高一检测)安徽省将在统筹协调好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构筑以合肥为中心的“1+10”江淮城市群。读江淮城市群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因素中,与“1+10”江淮城市群发展关系密切的有 ( A )
①地处东部平原南北交通要冲,交通便利
②地形平坦广阔
③气候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显著
④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合肥市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 D )
A.自然环境优美 B.市场广阔
C.劳动力量多价廉 D.科技力量雄厚
(五)下图中城市得以形成和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有(  )

A.地形和气候 B.河流和自然资源
C.河流和铁路运输 D.政治和军事
【解析】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1949年以前城区沿河流分布,说明河流是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现在的城区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非常明显,说明其主要受铁路运输的影响。
(六)(2018·重庆高一检测)下图为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等地价线分布概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依次递增)。读图回答3--4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 ( B )
A.b、c、d分布有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图中等地价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
C.市区边界应在a线附近
D.①处的建筑物比d处更高大密集
2.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化工厂,在图中①②③④处选择厂址,则最佳位置可能是 ( D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二、非选择题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为 商业 区,对应地租水平 D (字母)线,原因是 商业区支付的地租最高 ,对该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
(2)B为 住宅 区,对应 E (字母)线,原因是 该地区可方便工人上下班,又接近市场,地租较市中心要低 。?
(3)C主要为 工业 区,对应 F (字母)线,原因是 远离市中心,只有工业支付的地租最高 。?
(4)示意图表明 距市中心的远近 直接影响地租的高低,在竞争的环境下,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 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 。?
(5)图中功能分区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在图中改正。
答:将B与C的界线改为E、F交点虚线下方





2019春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2章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选择题
(一)读1990~2010年江西省、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与江西省相比,1990~2010年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和速度是(  )
A.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小
B.城市化速度一直较慢,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大
C.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
D.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
2.从人口迁移角度来看,促使江西省、安徽省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拉力因素是 (  )
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优美
B.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高
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解析】1选D,2选B。第1题,注意图中不同省区、不同年份人口比重差异;由图可知与江西省相比,安徽省1990~2000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较大,2000~2010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较小,即城市化速度前十年较快,后十年较慢。第2题,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农村收入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是农村的推力因素;由材料可知,两省城市化发展较快,城市中提供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是城市吸引农村人口迁移的主要拉力因素。
(二)读下图,回答1--2题。

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所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D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
2.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D )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三)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 338 1 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解析】选D。表中数据不能判断城市化水平;也不能判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多少;但由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总人口比重,以及各国的人口总数,可以比较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的数量,所以经计算,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和印度多。
(四)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15年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特点是 ( B )
A.新增铁路干线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2.从1990年到2015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市区迁移到郊区,主要的原因有 ( C )
①市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③郊区的劳动力更加廉价
④避免市区的客运和货运发生干扰,产生交通拥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五)(2018·集宁高一检测)读世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1--2题。

1.能够体现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是 ( A )
A.M1曲线  B.M2曲线 
C.N1曲线  D.N2曲线
2.N1曲线和N2曲线发生了两次交叉,说明 ( D )
A.工业革命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低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水平高
C.1850—1975年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快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速度
D.交叉点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大致相等

二、非选择题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中,A、B、C、D、E、F反映的是 城市化 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是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笫二、三产业转移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 和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左图中的变化过程与右图中的曲线相对应的是 a 。?
(2)图①中E→F反映了 逆城市化 现象,其原因是 大城市环境日趋恶化,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
(3)图②中,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 。?
(4)图②中,A、B两类国家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是 发达国家在农业中就业比例低,在服务业中的就业比例高;发展中国家在农业中就业比例高,在工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例低 。?




2019春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2章第3节(城市化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选择题
(一)在2016年春夏,由于持续的大雨和暴雨,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现象。武汉等城市相继出现城市看海的尴尬景观。针对这种现象,国务院再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增加城市“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地区中最需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下列造成城市“一雨即涝”的人为原因是(  )
①城市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
②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
③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
④城市建设大面积增加湿地与绿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活动属于建设城市“海绵体”的是(  )
①发展城市立体交通网
②铺设透水路面
③建设与改善城市地下排水管网
④建设地下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
⑤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面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解析】1选C,2选A,3选D。第1题,根据材料推断“一雨即涝”的城市应该位于我国降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雨季较短,而且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而华北地区城市众多,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发生“一雨即涝”。第2题,城市建设使得耕地、草地等转变为建设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使得水分下渗减少,地表易积水成涝;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使得地表水无法及时汇入河流,易导致城区积水;城市建设大面积增加湿地与绿地,会加大下渗,减少内涝现象。第3题,城市“海绵体”是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建设城市绿地、铺设透水路面可增加地表水下渗,绿地面积大,布局合理,分布不均,有利于雨水下渗。建设地下雨水收集和储存系统,有利于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但建设与改善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发展城市立体交通网不符合“海绵体”的作用。
(二)(2018·济南高二检测)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桥头堡”,合理发展城市非常重要。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 B )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2.下列途径能有效解决当前城市化问题的是 ( C )
A.限制中小城市的规模,提高生态效益
B.扩大大城市的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C.在大城市周围建卫星城
D.城市职能向综合方向发展
(三)城市建设深刻地改变了大自然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某城市土地覆盖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城市城市化过程中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明显的是(  )
A.水汽输送 B.下渗
C.降水 D.蒸发
2.该城市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诱发(  )
A.泥石流 B.风沙侵袭
C.洪涝灾害 D.狭管效应
【解析】1、 2、 C。
第1题,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不透水层的覆盖面积逐渐增大,导致水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故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明显的是下渗。第2题,水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再加上排水能力不足,最易导致洪涝灾害。
(四)(2018·长春高一检测)某年夏季北京市连续遭受几次严重的城市内涝。读表格中提供的该年北京市城市中心区和郊外平原区相关数据,完成1--2题。
降水量 (mm) 径流总量 (mm) 地表径流 (mm) 地下径流 (mm) 蒸发量 (mm)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44 267 96 171 377
1.城市建设导致 ( A )
A.市区蒸发量减少   B.郊区径流总量减少
C.市区地下径流增加  D.郊区降水量减少
2.要减轻内涝对北京市中心区的影响,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 D )
A.将市中心区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B.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C.扩大城市的规模
D.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五)减载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水汽蒸发减少
B.地表水下渗增加
C.地表径流增加
D.大气降水减少
2.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的是(  )
A.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
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解析】1、B 2、A。
第1题,水汽蒸发和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对大气降水影响较小。第2题,可以调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地表土壤干燥度,减小城市气温日较差;不会根治城市内涝和地下水位下降问题。
(六)(2018·太原高一检测)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有学者提出:打造宿州市“绿心”,探索城市绿心空间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 B )
A.游乐中心 B.园艺苗圃
C.商贸中心 D.交通枢纽
2.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将会 ( D )
A.保持原有地貌形态不变
B.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C.出现城市“空心化”现象
D.增加该区域的地下径流量
二、非选择题
(2018·天津高一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基本出发点,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我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人口较少,土地面积广,以农业用地为主,是河北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材料二 雄安新区位置图。

(1)简析我国选择在雄安建新区的原因。
答:距北京、天津近,有利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转入和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有公路、铁路与京津等地相连,交通便利;有较大面积湿地,生态环境好;多农业用地,新区建设用地充足。(任答对三点即可)
(2)雄安新区的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必要性。
答:北京交通拥堵;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高;“疏解”有利于缓解北京的城市化问题。(以上四点,任答对一点即可)
(3)“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指出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合理措施。
答: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比重;合理规划城市,加大湿地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排放;加强宣传,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以上五点,任答对一点即可)
(4)位于雄安新区的白洋淀面积336平方千米,是河北省第一大湖泊,有人提出填埋部分湖面以扩大雄安新区用地规模,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阐明该做法不可行。
答:湿地面积减少,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蓄水能力下降;该地为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水旱危害加剧;净化环境功能降低,污染加剧。(任答对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