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一、单选题
1.“塑胶”跑道是由聚氨酯橡胶等材料建成,聚氨酯橡胶属于( )
A.有机高分子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硅酸盐材料
D.天然橡胶
2.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采用最新的纳米技术,成功地开发出了“CO2制取全降解塑料”的新技术,则下列有关此项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纳米技术应用的重大突破
B.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C.该塑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
3.目前利用废弃塑料的基本方法有( )
①加热熔融或粉碎后,直接用做生产新产品的材料
②加热分裂成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又可循环再用于制造新的塑料
③催化裂解可以制得柴油、煤油、汽油及可燃气体,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有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只有③
4.加热聚丙烯费塑料可以得到碳、氢气、甲烷、乙烯、苯和甲苯,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废旧塑料的再利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乙的试管中可收集到芳香烃
B.装置丙中的试剂可吸收烯烃以制取卤代烃
C.最后收集的气体可做燃料
D.聚丙烯的链节是﹣CH2﹣CH2﹣CH2﹣
5.三层复合石头纸是一种新型纸张,其结构如图所示:上下两层为聚乙烯,中间层为碳酸钙,下列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易生物降解
B.可替代木浆纸以减少树木砍伐
C.与普通纸相比难以燃烧
D.具有防水防油的特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B.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C.Cl﹣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食品不宜直接存放在铝制容器中
D.将(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聚乙烯塑料可作食品包装袋
B.乙醇和葡萄糖分子中都含有羟基
C.乙烯和苯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高吸水性树脂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
B.SiC,Al2O3的熔点很高,可用作高温结构陶瓷
C.光导纤维、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合金拓展了金属材料的使用范围,合金中也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9.现在许多汽车的保险杠是用塑料制造的,取代以前的钢制保险杠,下列不同的人士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这种改变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汽车制造商:车的外形变得美观,能够提高销量;易于加工,降低成本
B.车主:车的重量减轻,油耗降低;汽车价格便宜
C.意外被保险杠撞到的行人:具有缓冲作用,减轻伤害
D.旁观者:用塑料作保险杠没有一点安全感
10.下列有关生活和生产中的化学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
C.发电厂的燃煤在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有利于环境保护
D.因为食盐能使细菌等蛋白质发生变性,所以用食盐腌制过的食品能较长时间不变质
11.我国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宇航服,其主要成分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它耐高温,抗氧化
B.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
C.它有固定的熔、沸点
D.它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12.最新研发的波音787客机具有更省油、更舒适的特点,波音787还是首款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超过50%的客机,开创了在航空领域复合材料大范围代替传统金属材料的新时代,如图所示的某聚酰胺树脂是波音飞机材料中的一种,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耐水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碳纤维是增强材料,该树脂是基体材料
B.复合材料是未来材料发展的趋势,因此应该停止对金属材料的研究
C.该树脂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该树脂可以由单体和通过加聚反应得到
13.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B.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C.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而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我国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
14.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聚乙烯食品包装袋、食物保鲜膜都是无毒的高分子化合物
B.使用生物酶降解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C.植物油和裂化汽油都可以使溴水褪色
D.神七宇航员所穿航天服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做成,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明矾净水过程中利用了胶体的吸附作用
B.不法分子制作假鸡蛋用的海藻酸钠、氯化钙以及碳酸钙都属于盐
C.碳纤维、黏胶纤维、醋酸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广州亚运会火炬“潮流”采用丙烷(C3H6)作燃料,充分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
二、填空题
16.2﹣羟基异丁酸乙酯能溶于水,是一种应用于有机合成和药物制造的化工原料。
(1)2﹣羟基异丁酸乙酯的分子式为_________,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不同的吸收峰,则2﹣羟基异丁酸乙酯有_________个吸收峰;
(2)①②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I为溴代烃,I→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缩聚产物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5)下列关于和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双选,填字母);
A.后者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而前者不可
B.两者都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C.两者都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当两者物质的量相等时,消耗氢氧化钠的量不相等
D.两者都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17.①一种二肽的结构简式为:,合成这种二肽的氨基酸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②生活中有大量的铝制品.家用铝锅不能用热碱水洗涤去污,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
③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产生的污染称之为_________,防治该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是进行回收利用,将回收后的塑料进行_________,可以获得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
④传统生产水泥的原料中除了石灰石、粘土外,还经常添加_________,以调节水泥的硬化速度。
18.玻璃钢可由酚醛树脂和玻璃纤维制成。
(1)酚醛树脂有苯酚和甲醛缩聚而成,反应有大量热放出,为防止温度过高,应向已有苯酚的反应釜中_________加入甲醛,且反应釜应装有_________装置;
(2)玻璃纤维由玻璃拉丝得到.普通玻璃是由石英砂、_________和石灰石(或长石)高温熔融而成,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玻璃钢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_________;玻璃钢具有_________等优异性能(写出亮点即可);
(4)下列处理废旧热固性酚醛塑料的做法合理的是_________;
a.深埋 b.粉碎后用作树脂填料
c.用作燃料 d.用有机溶剂将其溶解,回收树脂
三、实验题
19.废旧塑料回收和利用是减轻“白色污染”、实现资源再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20.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组成,取W 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_________;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填写字母),操作时应先点燃_________处的酒精灯;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4)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
(5)读取氮气的体积时,应注意: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6)实验中测得氮气的体积为V mL(标准状况),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要的有关数据有_________(填编号)
A.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B.生成水的质量
C.通入氧气的体积 D.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21.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是人类使用的三大类基础材料,它们以各自的特点满足着人类多方面的需要。
(1)金属材料中,有一类贮氢合金能够结合氢气形成金属化合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氢气,该贮运原理属于_________变化,钢铁是制造轮船的主要金属材料,船身外通常装上一定数目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以防止腐蚀,该金属块可以选择_________(选填“铜块”、“锌块”、“铅块”);
(2)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用于电子工业的高纯碳酸钙、高纯氧化钙生产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硝酸钙与碳酸铵在溶液中反应,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②实验室常采用_________操作进行沉淀分离;
③生产高纯碳酸钙时,选择“220℃恒温干燥”而不选择“灼烧”的原因是_________;
④高纯氧化钙生产过程中,“干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有机高分子材料“玉米塑料”,因其可降解被广泛用来替代一次性泡沫塑料,“玉米塑料”的使用可减少_________污染,20世纪30年代,尼龙因其抽成细丝极像蚕丝而被推向世界,生活中可采用________ 方法区分尼龙和蚕丝。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A.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分天然产生的高分子化合物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棉花、羊毛、天然橡胶是天然存在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是人工合成的,聚氨酯橡胶是人工合成的橡胶,故A正确;
B.无机非金属材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故B错误;
C.硅酸盐材料主要包括玻璃、陶瓷、水泥等,故C错误;
D.天然橡胶是天然存在的,聚氨酯橡胶是人工合成的,故D错误。
2.【答案】C
【解析】A.化学研究所采用最新的纳米技术,是纳米技术应用的重大突破,故A正确;
B.CO2制取全降解塑料,能缓解温室效应,故B正确;
C.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故C错误;
D.CO2制取全降解塑料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故D正确。
3.【答案】B
【解析】①加热熔融或粉碎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故①错误;
②加热分裂成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又可循环再用于制造新的塑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②正确;
③裂解是指只通过热能将一种样品(主要指高分子化合物)转变成另外几种物质(主要指低分子化合物)的化学过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③正确;故选B。
4.【答案】D
【解析】A.加热聚丙烯可以得到碳、氢气、甲烷、乙烯、苯和甲苯,苯和甲苯的沸点较高,所以试管中最终残余物为固体碳,试管B收集到的产品是芳香烃苯和甲苯,故A正确;
B.进入锥形瓶C的气体乙烯,烯烃可以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烃使溴水褪色,故B正确;
C.最后收集的气体为氢气和甲烷,可作燃料,故C正确;
D.聚丙烯,聚丙烯的链节是﹣CH2﹣CH(CH3)﹣,故D错误。
5.【答案】A
【解析】A.石头纸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聚乙烯,难降解,故A错误;
B.石头纸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所以可以减少对树木的依赖,故B正确;
C.石头纸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不能燃烧,故C正确;
D.石头纸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难溶于水和油,故D正确。
6.【答案】C
【解析】A.海水中只有化合态的碘,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然后需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在提取的过程中用的氧化剂可以是H2O2,然后再萃取,故A错误;
B.乙醇在浓硫酸加热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2=CH2↑+H2O,水的沸点为100℃,水浴的温度为小于100℃,而该反应的温度为170℃,显然不符,故B错误;
C.铝表面的氧化膜为氧化铝,当有Cl﹣存在时,Cl﹣替换氧化铝中的氧元素形成可溶性的氯化铝,所以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裸露出活泼的金属铝,铝具有两性,因此含盐腌制食品不宜直接存放在铝制容器中,故C正确;
D.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的盐溶液(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称为盐析,盐析具有可逆性,所以饱和(NH4)2SO4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不是变性,因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等导致蛋白质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是蛋白质的变性,所以CuSO4溶液能使蛋白质溶液发生变性,故D错误。
7.【答案】D
【解析】A.聚乙烯塑料无毒,可用于食品包装袋,故A正确;
B.乙醇和葡萄糖分子中都含有羟基,故B正确;
C.乙烯和苯都能燃烧,燃烧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
D.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8.【答案】C
【解析】A.高吸水性树脂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故A正确;
B.SiC,Al2O3的熔点很高,可做高温陶瓷,故B正确;
C.人造纤维、合成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材料中一定有金属,也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故D正确。
9.【答案】D
【解析】A.塑料容易加工,外形美观,故A正确;
B.塑料密度小重量减轻,故B正确;
C.塑料弹性好,具有缓冲作用,故C正确;
D.塑料作保险杠有较好的安全性能,能保证安全,故D错误。
10.【答案】C
【解析】A.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一般来说,活泼金属用电解法;铝是活泼金属,所以采用电解法冶炼,故B错误;
C.CaCO3分解生成CaO和CO2,CaO与SO2反应生成的是CaSO3,亚硫酸钙,亚硫酸钙再进一步氧化才会生成硫酸钙,可以减少SO2的排放,故C正确;
D.食盐不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D错误。
11.【答案】A
【解析】A.因为航天器在穿过稠密的大气层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高温,为了防止烧毁航天器,所以这种材料应具备耐高温的特点;还有要防止舱内温度过高导致对宇航员产生危险,这种材料还应具备隔热性好的特点,故A正确;
B.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结构材料.它比铝还轻、比钢还强,比碳化硅陶瓷更耐高温、更抗氧化烧蚀,而且克服了陶瓷的脆性,故B错误;
C.“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其主要成风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故C错误;
D.各成分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所以,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
12.【答案】A
【解析】A.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以树脂作为基体材料,碳纤维作增强材料,故A正确;
B.不可能停止金属材料的研究,故B错误;
C.该聚酰胺树脂分子中的N原子与周围的原子成三角锥构型,故C错误;
D.该树脂可以由单体和通过缩聚反应得到,故D错误。
13.【答案】D
【解析】A.非金属材料石墨是导体,故A错误;
B.丝、毛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含氮元素,燃烧有氮氧化物生成,故B错误;
C.核电站把核能转化成电能,故C错误;
D.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故D正确。
14.【答案】B
【解析】A.聚乙烯是无毒的高分子化合物,可制作食品包装袋、食物保鲜膜,故A正确;
B.垃圾的处理不能进行填埋处理,而应进行分类处理,故B错误;
C.植物油和裂化汽油都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溴水褪色,故C正确;
D.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结构材料.它比铝还轻、比钢还强,比碳化硅陶瓷更耐高温、更抗氧化烧蚀,而且克服了陶瓷的脆性,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正确。
15.【答案】C
【解析】A.明矾净水是利用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而除去水中的一些悬浮物,故A正确;
B.海藻酸钠、氯化钙以及碳酸钙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故B正确;
C.碳纤维是无机材料,故C错误;
D.丙烷(C3H6)只含有碳氢元素,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故D正确。
16.【答案】(1)C6H12O3;4 (2)消去反应;氧化反应
(3)
(4)(5)AC
【解析】(1)根据结构可判断2﹣羟基异丁酸乙酯的分子中含有3个甲基、1个CH2原子团、1个羟基和1个酯基,故可知分子式为C6H12O3,根据分子中的基团的结构和位置,可确定有4中不同性质的H原子;
(2)根据反应流程可知A为2﹣羟基异丁酸,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为,2﹣甲基丙烯酸;B为乙醇,可由溴乙烷水解生成,G为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乙酸,H为乙酸;
(3)溴乙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醇,反应方程式为:;
(4)2﹣羟基异丁酸中既含有羧基,又含有羟基,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缩聚反应,故答案为:;
(5)A,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则有机物中应含有酚羟基,故A正确;
B,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应含有羧基,前者无,故B错误;
C,前者含有酯基,后者含有酯基和酚羟基,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1mol前者消耗2molNaOH,后者消耗3molNaOH,故C正确;
D,前者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17.【答案】①甘氨酸;丙氨酸 ②Al2O3+2OHˉ=2AlO2ˉ+H2O ③白色污染;裂解 ④石膏
【解析】①该二肽的结构简式为,断裂肽键,氨基上增加一个氢原子,羰基上增加一个羟基,所以生成的氨基酸为;
②热碱水中有氢氧根离子,铝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ˉ=2AlO2ˉ+H2O;
③废弃塑料产生的污染,属于白色污染;塑料主要成分为聚乙烯,可裂解生成乙烯、丙烯;
④传统水泥中经常添加石膏,以调节水泥的硬化速度。
18.【答案】(1)间歇性、散热
(2)纯碱;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
(3)增强体 强度高、质量轻(或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等)
(4)bc
【解析】(1)苯酚和甲醛发生缩聚反应,反应有大量热放出,为防止温度过高,应向已有苯酚的反应釜中间歇性的加入甲醛,并装有散热装置;
(2)生产玻璃的原料:石灰石、石英砂、纯碱,反应原理为: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
(3)玻璃钢是将玻璃纤维和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其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增强体,合成材料是基体,它的优点有: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等;
(4)废旧合成材料的再生利用主要有三条途径:通过再生和改性,重新做成多种有用的材料和制品;采用热裂解或化学处理方法使其分解,用于制备多种化工原料;将废旧的聚合物作为燃料回收利用热能,塑料深埋很久不会腐烂,会造成白色污染,酚醛塑料不能溶于有机溶剂,故选bc。
19.【答案】(1)将混合物注入分液漏斗,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再往混合应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2)检验并除去气态不饱和烃
(3)无法判定E中是否有水产生
(4)气态烷烃;
【解析】(1)甲苯能够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中的物质,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苯中的甲苯,操作方法为:将混合物注入分液漏斗,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再往混合应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2)装置C中盛有溴水,利用溴水检验并除去废旧粗料分解生成的气态不饱和烃;
(3)装置F用于检验装置E中有水分生成,若没有装置D,用于气体中混有水分,无法证明装置E中有水生成;
(4)从C中出来的气体中,不饱和烃已经除去,另外生成产物有可能为氢气或饱和烃,所以其他成分可能是气体烷烃;CuO能将烃氧化成CO2和H2O,可以通过检验反应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就可以证明其它气体为饱和烷烃,所以图2的装置应该使用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验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图2装置可以为。
20.【答案】(1)将装置中的N2排净
(2)AD;D
(3)CxHyOzNm+(x+﹣)O2xCO2+H2O+N2
(4):吸收未反应的氧气,保证最终收集的气体为N2;
(5)①量筒内液面与广口瓶中的液面相持平 ②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6)ABD
【解析】首先观察装置图,很容易看出在A中是氨基酸的燃烧,在B中是吸收生成的水,在C中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D的设计是除掉多余的氧气,E和F的设计目的是通过量气的方式测量氮气的体积,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组成,需要测量的是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的量,这三个量可以确定氨基酸的实验式,所以再加上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就可以确定氨基酸的分子式,根据这个原理,实验的准确性取决于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的量的测量,而且关键是氮气的量的测量,对氮气量的测量最可能产生影响的就是原装置中的氮气和过量的氧气,所以一开始就应该先通氧气将原装置中空气排尽,而在测量氮气前,将过量的氧气排尽。
该实验原理为: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装置B内盛放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根据装置B增重,确定Wg该种氨基酸中含氢元素质量,根据F中水的体积确定氮气的体积,并由此确定待测氨基酸中含有的氮元素的质量,在计算氧元素的质量,确定分子中元素原子个数比,由此确定最简式。
(1)装置的空气中含有N2,影响生成氮气的体积测定,需将装置中的N2排净;
(2)氨基酸和氧气的反应,以及铜网和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应先点燃D处的酒精灯,吸收未反应的氧气,保证最终收集的气体为N2;
(3))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xHyOzNm+(x+﹣)O2xCO2+H2O+N2;
(4)由原理可知,铜网吸收未反应的氧气,保证最终收集的气体为N2;
(5)读数时必须保证压强相同,所以注意事项是①量筒中的液面应与广口瓶中的液面相持平;其次②视线应与刻度线和凹液面最低点相切;
(6)该原理可知,测出该种氨基酸分子式需要二氧化碳、水的质量以及氮气的体积,计算氧元素的质量,确定分子中元素原子个数比,再结合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
21.【答案】(1)化学;锌块(2)①复分解反应 ②过滤 ③高温灼烧会使碳酸钙分解,所得的碳酸钙含有杂质氧化钙而不纯 ④CaO+H2O═Ca(OH)2
(3)白色污染;灼烧
【解析】(1)根据反应过程:贮氢合金能够结合氢气形成金属化合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氢气,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比金属铁活泼的金属是锌;
(2)①硝酸钙与碳酸铵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硝酸铵和碳酸钙沉淀,化合物之间交换成分,属于复分解反应;
②固体和液体的分离采用过滤的方法;
③高温灼烧条件下碳酸钙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所得的碳酸钙含有杂质氧化钙而不纯;
④氧化钙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在高纯氧化钙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干燥”;
(3)可降解塑料不会导致白色污染,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会有焦羽毛味,人造丝因含有硫元素往往会燃烧后有刺鼻气味,且冒黑烟,生活中可采用灼烧的方法区分尼龙和蚕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