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 浙科版必修3 人类与环境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 浙科版必修3 人类与环境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4-26 20:3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类与环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泰山柳是泰山特有物种。截止到2012年,科研工作者在泰山仅找到了3株泰山柳。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角度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措施
B.应将泰山柳移栽到公园保护
C.泰山柳有重要的生物价值
D.反对盲目开发和利用泰山柳
【答案】B
【解析】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A正确;泰山柳是泰山特有的物种,如果将其移到公园可能会由于环境、气候等条件不适宜造成灭亡,B错误;泰山柳具有潜在价值,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反对盲目开发和利用泰山柳,D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与群落
2.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生态系统中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B.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D. 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生物不论在进化地位上的位置如何,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具有适应能力,A错误;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防止其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化,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沿着食物链进行,也可以在生物和环境之间进行,C错误;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点睛】混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方向,能量流动只能单向,物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循环的,在生物之间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3.下列有关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观体现
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共同进化是指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发展的过程
【答案】D
【解析】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项正确;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观体现,B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自然选择导致了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项正确;共同进化是指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共同发展的过程,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形成。
【名师点睛】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关的3个误区:①把“突变”误认为就是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②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③把物种误认为种群: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4.人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各地普降酸雨 B. 二氧化碳过量排放
C. 生物多样性下降 D. 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人口增长过快,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各地普降酸雨、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内,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要与资源和空间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控制人口增长。综上所述,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5.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中尽量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即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生活方式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A. 使用节能家电产品
B. 使用一次性快餐盒
C. 减少空调使用
D. 出行搭乘公交车代替自驾汽车
【答案】B
【解析】使用节能家电产品,能减少能量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低碳生活方式,A错误;使用一次性快餐盒,能增大消耗的能量,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B正确;减少空调使用,能减少能量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低碳生活方式,C错误;出行搭乘公交车代替自驾汽车,能减少能量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低碳生活方式,D错误。
6.DDT曾作为一种高效农药广泛用于防治害虫,而现在被禁止使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DDT是光受热而被分解、失效
B.DDT污染环境,危害多种生物生存
C.DDT被生物吸收后产生生物富集作用
D.随着食物链的延长,生物体内DDT含量急剧增加
【答案】A
【解析】DDT是一种不易分解的农药,虽能杀死农业害虫,但污染环境,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在生物体内含量急剧增加,危害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生物的生存,故禁止使用。
7.(2008年上海春季,2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构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彼此交织成食物网。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 ( )
A.4条 B.5条 C.6条 D.7条?
【答案】 C?
【解析】 该食物网中a、b是生产者,共有6条食物链。①a→c→d→e;②a→f→g→e;③a→f→h→i;④b→c→d→e;⑤b→e;⑥b→g→e。
8.某同学跟随父母到某鸟类自然保护区游玩,看到水边的草丛中有许多鸟蛋,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该同学最合理的做法是( )
A. 尽快离开草丛,不要惊扰鸟类 B. 搜集不同鸟蛋,做成标本
C. 搜集不同鸟蛋,人工孵化养殖 D. 搜集不同鸟蛋,用于保护鸟类宣传
【答案】A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其中最有效的是就地保护,因此该同学最合理的做法尽快退出,不要惊扰鸟类,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关键是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并明确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措施。
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B. 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D.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A错误;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10.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型鱼类种类减少,将导致(  )
A. 生物群落发生演替
B. 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
C. 食物链的环节增多
D. 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
【答案】B
【解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型鱼类种类减少,没有发生演替,生物种类减少,营养结构降低,使得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食物链的环节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故选B。
11.腐败细菌属于:
A 生产者 B 一级消费者 C 二级消费者 D 分解者
【答案】D
【解析】D正确,因为腐败细菌专门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死的有机物质为生,它们从这些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中获得能量以便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殖,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界的各种复杂有机物质被分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质,而最终则被分解为可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和吸收的无机物,从而完成生态系统极为重要的物质循环功能。A不对,因为生产者能自己合成制造有机物质,而腐败细菌则不能。B不对,因为一级消费者是植食动物,它们以各种活的植物为食,而腐败细菌则不是。C不对,因为二级消费者以活的植食动物为食,而腐败细菌则不是。
12.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沼泽地、泥炭地、河流、红树林和沿海滩涂等都属于湿地
D.在多雨季节,湿地可以起到调节流量和控制洪水的作用
C.有的湿地可以围湖造田,增加粮食产量
D.湿地通过物理沉降或生物分解等方式净化污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识记能力。湿地类型众多,沼泽地、泥炭地、河流、红树林和沿海滩涂等,甚至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水域,都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污水净化主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方式。围湖造田、滥垦沼泽等,将会使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减,湿地控制洪水、调节气候等功能大为削弱。
13.绦虫可以造成寄主营养不良、机械损害以及化学危害,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绦虫是:
A .猪绦虫? ???B .牛绦虫? ???C .禽类绦虫? ? D .细粒棘球绦虫
【答案】D
【解析】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分单性棘球蚴和多房性棘球蚴两种。多房性棘球蚴能在人体内恶性增殖,极容易转移到其它组织,特别是肺和脑,危害性大。
14.下面所列举的各组生物在其相应的生态系统中都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海带、梨树、酵母菌 B. 蘑菇、水绵、洋葱
C. 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 硝化细菌、紫花、苹果树
【答案】D
【解析】对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代谢类型缺乏正确的理解,误认为蘑菇为生产者。另外对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积累不够,对题中所提到的各种生物有的不太熟悉。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还有少量的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自养型生物,即代谢类型为自养型的生物。
15.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
【答案】C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正因我国人口较多,我们才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6.温室效应不会导致
A. 冰川加速融化 B. 海平面上升
C. 全球降雨格局改变 D. 我国农业生产能力上升
【答案】D
【解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加速融化, 海平面上升,全球降雨格局改变,但不会使我国农业生产能力上升,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17.一些动物如蜈蚣、海螵蛸、蝎子等都是重要的动物药材,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A. 科研价值 B. 直接价值 C. 间接价值 D. 潜在价值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是指生物的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美学鉴赏等价值;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维护上的价值,潜在价值是尚未发现的价值。动物的药用价值是直接价值,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8.某小组的同学准备制作一个生态瓶,为使它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一位同学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A.所用瓶子应是透明的,以便使瓶内生物得到充足光照?
B.瓶内生物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瓶内绿色植物越多越好?
D.瓶内各生物之间应存在营养上的联系
【答案】 C?
【解析】 生态瓶制备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置于透明瓶中,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放置;②瓶内应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成分,且它们之间可以构成食物链关系;③生态瓶不宜过大,投放的生物宜小不宜大,且数量不宜多等等。
19.你估计一个湖泊里的氧浓度在什么时候(白天或晚上)和什么样的水中(污染的或未污染的)最高 ( )
A.夜间、污染的 B.夜间、未污染的?
C.白天、污染的 D.白天、未污染的
【答案】 D?
【解析】 因为植物在白天阳光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释放氧气,而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白天湖泊中的氧浓度高。湖水污染后水生生物死亡分解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未污染的水中含氧量高。
20.科学工作者对引起某水库水华的有害藻类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并绘制了如右图曲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氮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
B.磷浓度越高硅藻生物量越高
C.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大于氮
D.硅藻的繁殖与温度和溶氧量无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磷浓度为0.05mg/L曲线数据显示,当氮浓度大于1mg/L时,随着氮浓度的增加硅藻生物量下降,A项错误;当氮浓度为1mg/L,磷浓度为0.05mg/L时硅藻生物量大于磷浓度为0.08mg/L时硅藻生物量,B项错误;当磷浓度为0.1mg/L,氮浓度从0.5mg/L增加到2mg/L,增加了4倍,而硅藻生物量从106增加到107,增加了10倍,但是当氮浓度为2mg/L时,磷浓度从0.01mg/L增加到0.1mg/L,增加了10倍,而硅藻生物量从105增加到107,增加了100倍,且实验中的磷含量远远低于氮的含量,可见磷对藻类繁殖的影响大于氮,C项正确;硅藻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其繁殖时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其有氧呼吸的进行也与溶氧量有关,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21.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 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的关系:人口增长,而土地总量未变,导致人均耕地较少,为了生产更多的粮食,人们大量破坏森林等开垦土地,导致植被破坏,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下降,自然灾害频繁,答案是A。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下图表示不同果实类型

图中②表示
A花梗   B花托 C种子 D胎座
【答案】D
【解析】左图是梨果,右图是浆果。梨果的食用肉质部分主要由花筒(花托)发育而成。浆果的肉质食用部分主要由发达的胎座发展而成。
2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C.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D. 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物种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其三个层次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项正确;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如森林和草原对水土的保持作用)远大于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B项正确;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C项正确;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项错误。
2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实施大型生态工程
C.防治生态环境污染 D.人工栽培和养殖生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选:A.
25.下图中的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抵抗性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和),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T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TS表示曲线与正常之间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依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同干扰,T值越大,表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小
B.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C.在一定干扰范围内,TS值越大,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如果有同样的T值,则所受干扰程度一定不同
【答案】B
【解析】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受到相同程度的外界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距离即图示的T值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小,受到相同程度的外界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距离即图示的T值就越大,故A项对;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越大,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的时间就越短,即图示中S的距离越短.故B项错.由于ST值越大,就意味着T值和S值均大,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力性就越小.故C项正确;由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若所受干扰程度相同,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T值要小于草原生态系统的T值,若有相同的T值,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所受的干扰程度肯定大于草原生态系统.故D项正确.
26.生物圈的稳态是因为生物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
A.生物之间的食物链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生物的多样性 D.生物的适应性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生物圈)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是由生物多样性、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
27.生活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采取的生活史对策为:
??? A.r—对策??? B. 杂草对策??? C.竞争对策??? D.胁迫忍耐对策
【答案】D
【解析】格里姆于1978年曾经根据植物的生活史和栖息地划分为三类:竞争型对策、耐受型对策和杂草型对策。当栖息地的资源丰富,干扰(指人类损害,动物取食和细菌致病)稀少,能建立拥挤的植物种群,有利于形成竞争型对策,它与K-对策相当。当资源丰富,条件不严酷,但干扰频繁,则易形成杂草型对策,它与r-对策相当。当资源稀少,条件严酷(指营养贫乏,光照和气候条件不利),但干扰不常见,就易形成耐受型对策。
28.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的功能,从干沙地开始的湿地演替过程为: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木阶段——湿地草本植物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其方向
C. 草本阶段比苔藓阶段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D. 草本植物的出现对地衣和苔藓植物的水平分布没有影响
【答案】D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这体现了它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B错误;草本阶段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苔藓阶段强,但是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草本阶段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条件,C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森林中仍会有灌木、草本、苔藓等对其水平分布没影响,D正确。
二、非选择题
29.以下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问题,请回答:
(1)东北虎和华南虎均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____________不同。
(2)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它们领地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 信息。
(3)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那么,B、D分别表示华南虎的 、 。若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_________倍。
(4)解释当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时,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就变得异常困难的原因除了因生存领地缩小,使华南虎难以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外,还有 。
(5)大熊猫也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更具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
【答案】
(1)基因库(基因频率) (2)化学(1分)
(3)同化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00
(4) 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雌雄个体之间的交配
(5)所处的营养级低(属于第二营养级),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相对容易满足
【解析】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亚种间的差异在于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不同.
(2)“尿液”中有化学物质,为化学信息.
(3)B、D、E 依次表示华南虎的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100倍。
(4)生存领地缩小,使华南虎难以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造成地理隔离,阻碍了雌雄个体之间的交配.
(5)大熊猫也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更具生存优势的原因是所处的营养级低(属于第二营养级),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相对容易满足
【考点定位】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名师点睛】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亚种未出现生殖隔离,差异在于种群基因库的不同.
2、由图分析可知 B、D、E 依次表示华南虎的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3、为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生产者固定能量最少值应按20%的传递效率来计算,虎位于第三营养级.
30.30.水体的污染包括有机型污染和无机型污染两种类型。有机型污染是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无机型污染是水体中无机盐离子过多。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冋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该河流的污染类型属于___________污染。图中细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属于___________型。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后,除通过图中途径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能力。
【答案】 有机型 需氧 藻类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所含的能量 物理沉降、化学分解 自我调节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1)分析图形在污水含量高时无机盐离子浓度较低,而细菌数量升高后,无机盐离子浓度也升高,说明该河流的污染类型属于有机型污染。因为开始时溶解氧浓度高,所以图中细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属于需氧型。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藻类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所含的能量。
(3)河流受到轻度污染后,除通过图中的微生物分解外,还可以通过物理沉降和化学分解来净化,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1.文曲河是万泉河的一条支流,她在万泉镇万泉墟的地方流入万泉河。该地西侧的河岸是是万泉新墟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据琼海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这块人工湿地是利用中科院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建设而成,通过人工填埋不同粒径配比的基质填料,在填料上种植特色的净水植物,形成湿地生态系统,使污水得到净化。某小组利用人工浮床技术对次级河流中水质净化分析,试验装置如图甲。

(1)湿地的污染源主要有 和 两种。
(2)此案例属 生态工程的实例,它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有
(写其中一个)。
(3)该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菰(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你认
为该实验装置应该准备____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2分)
(4)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 。
(5)该小组实验结果如图乙,从此表中看出,该小组的研究的因变量为______,你能从表
中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
【解析】略
32.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共同进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和发展。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________________。淀山湖水域中有十几种鱼,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有些空可以用字母表示)
A.生物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物种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明显大于它的____价值,比如森林草原的________作用,湿地的______________作用。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是________,还可以建立__________对濒危物种基因进行保护。
【答案】 A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D D 间接 直接 保持水土 调节气候 就地保护 精子库/种子库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能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三个层次、价值及保护措施,再结合题意,就能准确答题。
(1)共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和发展;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淀山湖水域中有十几种鱼,这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比如森林草原的保持水土作用,湿地的调节气候作用。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是就地保护,还可以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对濒危物种基因进行保护。
33.如图为某条小河从高山湖泊汇入大河的示意图,其中食品工厂、村庄会向小河中排污(含大量有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
(2)食品工厂排污后,河流水体变浑浊,但是下游村庄附近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说明该河流具有_____稳定性。
(3)有同学调査食品工厂附近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开装罝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4)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髙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有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河边的芦苇,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答案】 太阳能和工厂、村庄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等 抵抗力 偏小 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直接和间接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能结合结合题意和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食品工厂、村庄会向小河中排放大量的有机污染物,由此可推知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有太阳能和工厂、村庄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等。
(2)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
(3)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驱湿性特点,可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若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土壤中的有些小动物则不会进入捕虫器中,会导致统计结果偏小。
(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5)小河边的芦苇可以用于造纸,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河边的芦苇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