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学考物理 新一线同步(讲义+课件):第七章 实验十 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的关系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浙江学考物理 新一线同步(讲义+课件):第七章 实验十 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的关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4-28 10:15:41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
第七章
实验十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的关系
[实验基础]
[实验目的]
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2.掌握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原理]
1.用伏安法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实验电路如图(甲或乙)。
2.由电阻定律R=ρ,得ρ=R。
[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直径测定: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
2.电路连接:按实验原理电路图甲或乙连接好电路。
3.长度测量: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4.U、I测量: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5.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数据处理]
1.在求Rx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
(1)用Rx= 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
将记录的数据Rx、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式ρ=Rx=。
[误差分析]
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
[注意事项]
1.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
3.测金属导线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
4.闭合开关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I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演练考法]
(2017·4月浙江学考)小明用电学方法测量电线的长度。首先,小明测得电线铜芯的直径为1.00 mm,估计其长度不超过50 m(已知铜的电阻率为1.75×10-8 Ω·m)。
现有如下实验器材:①量程为3 V、内阻约为3 kΩ的电压表;②量程为0.6 A、内阻约为0.1 Ω的电流表;③阻值为0~20 Ω的滑动变阻器;④内阻可忽略、输出电压为3 V的电源;⑤阻值为R0=4.30 Ω的定值电阻,开关和导线若干。
小明采用伏安法测量电线电阻,正确连接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的示数从0开始增加,当示数为0.50 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1所示,读数为________ V。根据小明测量的信息,图2中P点应该________(选填“接a”、“接b”、“接c”或“不接”),Q点应该________(选填“接a”、“接b”、“接c”或“不接”)。小明测得的电线长度为________ m。
 
解析:由题图1可知,所用量程为3 V,所以需要估读,即读数为2.50 V;由于保护电阻,因此实验电路图如下:
P点应接b,Q点应接a。根据Rx+R0=,Rx=ρ,S=,联立可得L=31.4 m。
答案:2.50 接b 接a 31.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