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26 21:5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春季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会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时间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连续雾霾,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
在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而人为因素一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北方在冬季取暖时,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二是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三是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的不良影响,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使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尤其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空气污染严重,这样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国家可以修改《环境保护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环保法律。
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源头。为此,国家一定要加大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加大对燃料燃烧废气的加工和处理,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增加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我国的重化工业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高耗能的钢铁工业的比重过高,而且中小钢铁企业数量多,能耗高。所以,必须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减少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从而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减少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以减轻雾霾对城市和人体的影响。
汽车废气是污染的一大主要原因,而三效催化剂(TWC)法是净化汽车尾气的有效手段。添加适当的贵金属助剂,如镧、铈、钡等,能够同时除去机动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三种污染物。其中铂、钯对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氧化脱除具有高活性,而镧具有对一氧化氮优良的催化还原作用,它能选择地将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而抑制氨气的生成。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通过政府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力治理,相信雾霾天气终将成为历史,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1.下列对于“雾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口密度超出常规,经济和社会活动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可能会导致雾霾。
B.PM2.5排放如果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而浓度积聚,加之其他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
C.我国中东部地区是雾霾的高发地,京津地区连续雾霾尤为严重,而其他地区少有出现雾霾。
D.雾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必然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霾的组成成分复杂,包括几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有害健康的物质直径极小。
B.稳定的天气形势下,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浅层积聚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C.人为因素导致雾霾的原因较多,但相对来讲,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D.雾霾天气产生,必然使空气中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然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源头,那么,国家就应该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受影响的首要条件下,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
B.完善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修改相关环保法律,加大政府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C.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减少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就一定能减少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减轻雾霾对城市和人体的影响。
D.添加适当的贵金属助剂,能够同时除去机动车尾气中的各种化合物。各种物质的助剂、功效不同,但应该都能行之有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定子,字瞻叔。嘉泰二年举进士,授郪县主簿。吴曦畔,乞解官养母,曦诛,摄府事以忠孝两全荐之,调中江县丞。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
前是,酒酤贷秫于商人,定子给钱以籴,且宽榷酤,民以为便。麻菽旧有征,定子悉弛之。会水潦洊饥,贫民竞诉无所于籴,定子曰:“女毋忧,女第持钱往常所籴家以俟。”乃发县廪给诸富家。俾以时价粜,至秋而偿,须臾米溢于市。邻邑有争田十余年不决,部使者以属定子,定子察知伪为质剂,其人不伏。定子曰:“嘉定改元诏三月始至县,安得有嘉定元年正月文书邪?”两造遂决。四川总领所辟主管文字,同幕有以趣办为能迫促诸郡者,定子白使者斥去之。总领所治利州,倚酒榷以佐军用,吏奸盘错,定子躬自究诘,酒政遂平。
制置使郑损强愎自用,误谓总领所擅十一州小会子之利,奏请废之,令下,民疑而罢市。定子力争,乃得存其半。损又欲增总领所盐课,取旧贷军费,定子辨其颠末,损乃释然。
顷之,召入奏事,吏民追送,莫不流涕;邻郡闻定子至,焚香夹道,举手加额曰:“微公,吾属涂炭久矣。”定子之未去郡也,伯兄上印而归,了翁亦至自靖州,过定子于绵,定子为筑棣鄂堂,饮酒赋诗为乐,一时以为美谈。入对,极言时敝。时史弥远执国柄久,故有曰:“陛下优礼元勋,俾得以弛繁机而养静寿,朝廷得以新百度而革因循,不亦善乎?”既对,人为定子危之,定子曰:“乖逢得丧,是有命焉,吾得尽言,乃报君职分也。”弥远没,__言之者纷然,识者谓定子先事有言,视诸人为难。
寻兼权参知政事。因请致仕,不许,力辞,退居吴中,深衣大带,日以著述自娱。以资政殿学士转一官致仕,卒,赠少保。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八》,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
B.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
C.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
D.父就养/得疾/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居丧哀毁/骨立服除/成都府路诸司/辟丹棱令丁母忧/服除差/知夹江县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榷酤,汉以后历代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
B.质剂,古代贸易券契质和剂的并称。长券叫质,用来购买马牛之类;短券叫剂,用来购买兵器珍异之物。
C.改元,君主改用新年号纪年,年号以一为元,故称改元。年号有一帝一元和一帝多元的情况。
D.盐课,指用缴纳一定食盐来替代应做的徭役和应缴纳的粮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定子善于断案。根据嘉定改年号的诏书三月才能到县里这个情况,顺利地解决了邻县十多年无法解决的争夺田地的案子。
B.高定子做事果断。高定子被四川总领所聘为主管文字时,看到幕僚中有一个急于显示自己办事能力强而不断催逼各郡的人,就自作主张把这个人赶走了。
C.高定子为官清正深得人心。高定子被召回朝廷奏事,官吏百姓都追随着送他,没有不流泪的;就连邻郡的人听说高定子到来,就焚香夹道欢迎。
D.高定子敢于直言。史弥远当时长期把持朝政,但高定 子没有害怕,而是对皇上说朝廷可以把元老的公务减轻,让他们颐养天年,朝廷也可以在各方面创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发县廪给诸富家。俾以时价粜,至秋而偿,须臾米溢于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弥远没, 言之者纷然,识者谓定子先事有言,视诸人为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夜泊
罗 隐[注]
冷烟轻霭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注】 罗隐:唐末文学家,少时即负盛名。但因其诗文好抨击时政,讥讽公卿,故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隐。
8.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宋人《桐江诗话》评价罗隐诗歌“篇篇皆有喜怒哀乐心志去就之语,而终不离乎一身”,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雀东南飞(并序)》中描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告别时忧愁伤感的样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一再恳请琵琶女演奏,琵琶女最终应允、羞怯出场的情景。
(3)李白《蜀道难》中描写飞流轰响,水冲击山崖,使石块落下,山谷间发出巨大声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出 关
鲁 迅
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所以绕不到七八丈路,一群人马就从后面追来了。那个探子跃马当先,其次是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
“站住!”几个人大叫着。
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
“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这真是万想不到的。”
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胡胡的说:“我记性坏……”
“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
这时签子手便翻了一通青牛上的鞍鞯,又用签子刺一个洞,伸进指头去掏了一下,一声不响,撅着嘴走开了。
“先生在城圈边溜溜?”关尹喜问。
“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
“那很好!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
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了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
……
大家喝过开水,再吃饽饽。让老子休息一会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同来的八人之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账房和厨房。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
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在动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他慢慢的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然而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大家还是听不懂。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的受苦。
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就加上一句道:“完了!”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
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请他去休息。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的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得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非常可惜,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
“来笃话啥西,俺实直头听弗懂!”账房说。
“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蛆一场哉啘。阿是?”书记先生道。
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手。
……
老子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
“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称他立刻要走的意思。
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作过别,拨转牛头,便向峻坂的大路上慢慢的走去。
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头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节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签子手“翻”“刺”“掏”“撅着嘴”等一连串动作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关口官吏的好奇。
B.全文有三处用“一段呆木头”来比喻老子。这是作者把老子“画”成呆头呆脑的老头子;也“画”出了他的思想过时、呆板、毫无生气。
C.小说细腻地描绘了听讲人们的神态,大家听完老子的课后“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侧面写老子讲得太多,时间太长。
D.老子在周朝镐京为官,“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没有牙齿”,这些合理想象出来的细节,将人物进一步漫画化。
E.老子花了整整一天半时间,写了五千个大字的讲义,用绳子穿起木札,计两串,来敷衍他们。
(2)小说改编自“老子出函谷关”的典故,意在讽刺什么?请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思考,关口有何含义?老子为什么要出关?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原文写的是孔、老相争,老子败后西出函谷关的故事,作品突出对老子“无为”哲学的批判。从《出关》看老子无为思想中的困境,对老子的不被理解和孤独有着哪些直接的刻画?试找出相关句子并加以分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窥见上帝秘密的人
[美]约翰·洛克菲勒
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或许都会愿意重拾记忆的片段,讲述那些大大小小的耕耘与欢愉。我正在变成这样一个絮絮叨叨的老人,在本书中,我将记录下一些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和事。在某种程度上,我所交往的是这个国家里最优秀的人。我所要记录的事件对我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们在我记忆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如何把握公开个人隐私的尺度,或者说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攻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过度地暴露自己的经历会有自大的嫌疑;而保持缄默有时更会招致误解,因为人们会认为你没有辩驳的理由。
我并不习惯将我的个人生活公之于众;但家人和朋友认为我有必要对一些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事情做一些澄清,我觉得我应该听从他们的建议,同时也重拾生命中的一些珍贵记忆。
撰写这本回忆性质的文字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如果人们传言的事情有十分之一是真的,我那些能干、忠实的朋友一定会觉得蒙受深冤,他们中很多人已经与世长辞。而我自己本来已经决定保持沉默,相信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后,真相会昭白于天下,历史会做出公正的裁决,但既然我活着,并且可以证明一些事情,似乎我应该澄清这些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我确信它们仍未得到充分的了解。所有这些关乎逝者的声誉以及生者的生活,公众在做出判断之前,有权利了解第一手的资料。
着手写这本回忆性质的文字时,我并没有希冀将它出版成书。我甚至没有把它当成一部非正式的自传,更没有考虑顺序、完整性的问题。
聊起多年来患难与共、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与同事,我感到无比开心和满足,同时也意识到:虽然这些记忆对我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但是长篇大论会令读者厌烦,所以我只提到了其中一些朋友,正是他们造就了我商业上的成功。
1909年3月
(摘自约翰·洛克菲勒《窥见上帝秘密的人·序》)
提起芝加哥大学这所年轻的学府,威廉·雷尼·哈颇博士的身影总会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倾情奉献为芝加哥大学创造了前景无限的未来。
芝加哥大学建立后,哈颇博士担任第一任校长。芝加哥大学的目标是聘请最优秀的教授,创办一家完全不受传统约束,遵循现代化的理念的大学。哈颇博士在芝加哥以及中西部民众中筹集到了几百万美元的资金,并获得了当地一些领袖人物的赞赏。这是哈颇博士的过人之处,他不仅获得了物质上的资助,而且得到了忠实的拥护,引发了强烈的个人兴趣——这意味着最大程度的帮助与合作。而哈颇博士的成就远远超过他自己的想象。他在大学教育上的崇高的理想引发了中西部地区推进高等教育的思潮,推动了个人、宗教组织、立法机构的共同行动,做出了行之有效的举措。现在的人们或许再也想象不到目前地区在大学教育上的成就在多大程度上应该间接归功于这位仁士的智慧。
哈颇博士不仅学识渊博,管理才能出众,而且具有非凡的个人魅力。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哈颇博士和夫人时不时会到我家做客,这正是我们家庭生活的愉快经历之一。在生活中,哈颇博士也是最令人愉悦的好朋友。
能为由哈颇博士担任校长的芝加哥大学捐资,我倍感荣幸,然而报道总是将事情描绘成哈颇博士是通过我们的私交才获得这些捐赠。这个话题为漫画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在有的漫画里,漫画家描绘哈颇博士闯进我的办公室,而我正在埋头从报纸上剪优惠券,一看到他,我立刻丢下手头的事情,从窗户落荒而逃;在有的漫画里,哈颇博士像俄罗斯故事中的狼一样,紧跟在我后面,我想要与他拉开距离唯有丢下一张一百美元的支票,而哈颇博士便会停下来捡。
这些漫画带着调侃的意味,虽然其中一些确实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对哈颇博士来说,这从来都不是一种幽默。这些漫画对他是种深深的侮辱,如果他仍在世,他一定会很开心听到我现在所说的话,那就是,在他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期间,他从未书面也从未口头向我索取过一分钱。无论是日常的交往还是在家中促膝长谈时,我们的话题从来都没有涉及芝加哥大学的财政问题。
(摘编自约翰·洛克菲勒《窥见上帝秘密的人》第七章)
相关链接:
约翰·洛克菲勒(1839.7-1937.5),实业家、慈善家。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亿万富豪和全球首富。创办了顶尖的芝加哥大学与洛克菲勒大学。其家庭出资建造了联合国总部大楼、洛克菲勒中心等纽约市地标建筑。洛克菲勒坚信人生要“尽力地赚钱,尽力地存钱,尽力地捐钱”。
(摘自维基百科)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写作这本自传只是为了“重拾记忆的片段”,并未考虑出版事宜,故而写的只是那些让自己“感到无比开心和满足”的一些朋友。
B.洛克菲勒写作时,特别考虑读者的感受,对作者来说,有些回忆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但也绝不长篇大论,一切以读者需要为目的。
C.哈颇博士担任校长的芝加哥大学轻易就能得到洛克菲勒的捐款,根本不需哈颇当面开口索要,主要就是因为两个人的社交很好。
D.从材料叙述的故事中,读者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叱咤商海的亿万富豪形象,而是一个平和、坦诚甚至有些絮絮叨叨的古稀老人形象。
E.亿万富豪和慈善家的洛克菲勒努力践行“尽力”“赚钱,存钱,捐钱”的信条,这也启发了读者创造财富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2)洛克菲勒有哪些动力撰写自传《窥见上帝秘密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长篇大论会令读者厌烦”,但在写与哈颇博士的交往时却不厌其详。请结合文章简述这样写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约翰·洛克菲勒讲述的经历中隐藏着成功的秘密。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他成功原因的认识。(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这些活动给他们的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②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③这所学校向家长发了一封关于收取学费的公开信,既言“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可实际收费额却步步攀升。首鼠两端,堪称奇文。
④那一脸的无奈,把他在生活重压下日渐萎缩的灵魂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
⑤为了研究新产品,领导和群众焚膏继晷,很快拿出了第一方案。
⑥陶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好为人师,甘作人梯,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B.春晚好不好看,在于节目内容能否及时、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还在于有能让观众忍俊不禁且留下鲜明印象的语言类节目。
C.元宵节前后,学生、务工人员集中返程,全国铁路迎来节后新一轮客流高峰,仅3月5日就发送旅客635.2万人次,同比增长0.6%。
D.周迅在电视剧《红高粱》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气,加上以往作品中透露出来的鬼气、仙气,更是将她的演技地位继续稳稳地被锁定。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以功利主义视角看待和规制随地吐痰,带有很大危险性。除了它与公共卫生______①______是引起传染性疾病之间关系脆弱,不易建立实证联系之外,______②______重要的是,______③______当一个人具备公共卫生的意识和情怀之后,______④______会有意识地做到不随地吐痰。______⑤______这就需要先让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是整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______⑥______能具备不随地吐痰的素质。这种思路之下,要养成文明习惯,只能祈求政府等强力机构介入,颁布文明举止的条款。






A
因为

只有


便
B
特别

只要



C
因为

只要


便
D
特别

只有



16.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蔡元培先生曾在大学演讲时说到人生的三个时期,即预备时期,幼年;工作时期,壮年;休息时期,老年。
他接下来说,预备时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受益于社会,欠下债,债是要还的。工作时期,也是还债时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老年进入休息时期,如果有能力,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便休息,“半息”就可以了,不要“全息”。健康状况允许,又有份事业,是个实业家、教育家、著作家,继续工作着,不知老之将至,当然更好。
17.阅读下面的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回答下面的问题(不得出现数字)。(6分)
晚间10点档最受欢迎的五类电视节目数据统计表
影视
科普
体育
新闻
综艺
播出比重
19.5%
14.6%
13.7%
15.5%
9.7%
收视比重
21.5%
8.5%
15.1%
19.7%
23.4%
(1)比较五类电视节目的播出比重和收视比重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2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此结论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不超过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手在灯光下可以演示出孔雀、乌鸦、绵羊等动物造型。手的影子不一定是“手”,正如你被人奉承、吹捧,或被嫉妒、丑化时,你得告诉自己那不一定是你,只是你的影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选C。“其他地区少有出现雾霾”,原文未说,属无中生有。
2.解析:选D。“必然使空气中带有细菌和病毒”错误,第四段中为“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
3.[导学号75330090] 解析:选C。原文为“从而降低化石燃料……和人体的影响”。
4.解析:解析:选C。解答断句题,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如人名、官职名、固定说法等。本题中,“定子衣不解带者六旬”句意完整,其前后均需断开。另“居丧”“服除”“丁母忧”均为固定说法,其前后均需断开。
5.[导学号75330091] 解析:选D。盐课指旧时以食盐为对象所征的税课。
6.解析:选B。“就自作主张把这个人赶走了”错误,原文是“定子白使者斥去之”,意思是高定子报告使者把这个人赶走,不是“自作主张”。
7.(1)于是他将县仓库的存粮发给多个富人家。让他们按当时的价格出售,到秋季再偿还,片刻工夫市面上的米就充足起来。
(2)史弥远死后,给皇上进言的大臣很多,有识之士认为高定子事先有言论,比众人难得。
参考译文:
高定子,字瞻叔。嘉泰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郪县主簿。吴曦反叛,他请求解除官职赡养母亲,吴曦被诛杀后,代理府事以忠诚国君、孝顺父母的名义推荐他,他被调任为中江县丞。他父亲在他那里生活时得了病,高定子六十天不脱衣睡觉辛勤侍奉。在守丧期间,悲伤得瘦骨嶙峋。守丧期满,成都府路诸司征召他为丹棱县县令。又遭遇母亲过世,守丧期满,差遣为夹江县知县。
在这以前,酿酒业要向商人借贷秫米,高定子拨给钱款用来买粮,并且放宽对卖酒的限制,民众认为这很方便。过去对麻和菽征税,高定子全都取消。遇到水灾引起饥荒,贫苦百姓争相诉说没有地方买粮,高定子说:“你们不用担心,你们只管拿着钱在往常买米的地方等着。”于是他将县仓库的存粮发给多个富人家。让他们按当时的价格出售,到秋季再偿还,片刻工夫市面上的米就充足起来。邻县有件争田的案子十多年无法解决,部使者将这个案子交给高定子,高定子调查得知其中一方伪造地契,那人不认罪。高定子说:“嘉定改年号的诏书三月才到县里,你怎么会有嘉定元年正月的文书呢?”原、被告这才结案。四川总领所聘请他为主管文字,幕僚中有个急于显示自己有办事能力而催逼各郡的人,高定子报告使者将他赶走。总领所辖治利州,靠酒税辅佐军事需求,官吏的舞弊现象严重,高定子亲自进行调查处理,酒政这才平静。
制置使郑损刚愎自用,错误地认为总领所擅自控制了十一个州发行地方纸币小会子的利润,上奏请求取缔小会子,命令下达以后,民众因为有疑虑而停止买卖。高定子极力争辩,于是小会子得以保留一半。郑损又想增加总领所征收的盐税,用原来的部分作为军费,高定子指出这是本末倒置,郑损才消除疑虑。
不久,召入朝奏事,官吏百姓追着相送,没有不流泪的;临郡听说高定子到来,焚香夹道欢迎,举手加额庆幸地说:“没有您,我们早就困苦不堪了。”在高定子没有离开郡中时,他的堂兄上交印信回乡,魏了翁也从靖州来到,在绵州拜访高定子,高定子因此修筑棣鄂堂,以饮酒作诗为乐,一时间传为美谈。入朝奏对,激烈地论述时弊。当时史弥远长期把持朝政,所以高定子有这样的话:“陛下优待元老,使他们得以减轻繁重的公务颐养天年,朝廷也得以改变因循守旧而在各方面有所创新,不也很好吗?”奏对后,人们替高定子担心,他说:“不走运碰到倒霉事,这是天命,我把要说的全说了,才是报答君主的职责。”史弥远死后,给皇上进言的大臣很多,有识之士认为高定子事先有言论,比众人难得。
不久兼理参知政事。由此请求退休,不被批准,极力推辞,退职后居住在吴中,穿上衣下装连缀的衣服,系宽大的素带,每天用写书娱乐身心。他以资政殿学士转一级官阶退休,去世后,被追赠为少保。
8.解析:这首诗为我们描绘图景的应是颔联,作答时,要将这两句诗展开来解读,将图景分析到位。
答案:颔联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夜色初临,河岸上刚点燃的几处酒店夜火,惊起了水边草丛中栖息的征雁,传来阵阵凄厉的鸣叫和鸟翅扑打声。旅船靠岸,风帆下落,盘旋在桅杆四周的昏鸦纷纷惊叫着高飞躲避。昔日歌吹动地,灯火彻夜的秦淮河,如今竟成了征雁寒鸦的世界!
9.[导学号75330092] 解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兴盛的感慨,也有个人的凄苦,作答时,要注意结合题干中的评语来分析。
答案:(示例1)诗人选取“衰丛”“断蓬”“栖雁”“乱鸦”等意象,勾连了自己的悲凉身世,描绘了一幅兵燹离乱、愁惨萧条的金陵秋暝图,表达了对盛衰兴亡的历史的感慨,对以此致使自身潦倒落魄、漂泊生涯而更觉悲凉。
(示例2)诗人用冷月寒烟、空山急浪表现故国萧条之景,以王气消散、山树影空感伤人事沧桑之悲,以设问、想象哀泣今昔同悲的亡灵。虚实相生之中,寄寓了国破山河中个人的凄苦之情。
(示例3)罗隐身当末世,所以他有深沉的盛衰兴亡的历史意识;正因为他处于军阀混战,兵火遍地的乱世,所以他的生命价值感更加激烈;又因为他一生坎坷、感遇辄发,所以他对人生的凄凉体会更深。
10.(1)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
(2)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3)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11.[导学号75330093] (1)解析:选AC。A项,“表现了关口官吏的好奇”有误,主要写关吏的贪婪;C项,“侧面写老子讲得太多,时间太长”有误,应是写老子讲得太深奥。
(2)解析: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这篇小说虽为寓言,实则是对当时人们崇尚空谈的讽刺。
答案:小说借古讽今,一方面讽刺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讽刺当时已病入膏肓的中国社会中人们不切实际、空谈道德(崇尚空谈)。
(3)解析:小说中的“关口”一语双关,从文中看,老子出关主要是想逃离沉闷的现实,去寻求理想的自由的生活。
答案:关口一是指函谷关,二是指政治、思想意识的关口。老子出关是为了“换换新鲜空气”,追求自己的理想,无奈地逃避庸俗的现实。
(4)解析:这篇小说的老子是孤独的,在这一点上,作者着墨颇多,梳理小说内容,找出相关内容然后作相应的分析点评即可。
答案:《出关》对老子的不被理解和孤独有多处直接的刻画。如:当“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从“白胡子里面的嘴唇”中讲他那些“道可道,非常道”之类的话时,“大家彼此面面相觑”——空谈、太深奥,听不懂;“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着自己的事”,老子的无为人生注定是孤寂的,不能为现实人生所容;这个“白发、黄袍、青牛”的身影最后只能消失在“黄尘滚滚”中。
12.(1)解析:选DE。A项,两个“只是”的判断不准确、不全面;B项,末句“一切以读者需要为目的”错,绝对化;C项,强加因果,于文无据。
(2)解析:找出相关语段进行梳理,分条列出这些内容即可。
答案:①适度公开自己的经历,以澄清一些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事情,化解外界的误会。②洗雪朋友蒙受的深冤,保护逝者的声誉。③给公众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让他们在充分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公正判断。④作者在“重拾生命中的一些珍贵记忆”时,会感到无比开心和满足。
(3)解析:作者这样写并不矛盾,其创作意图非常明显,可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回忆的乐趣、为哈颇博士正名和表达尊敬之情。
答案:①哈颇博士是自己和家人的好朋友,回忆与他的交往令人愉快。②交代自己和哈颇博士的密切交往,澄清错误的报道,为哈颇博士正名。③极力赞赏哈颇博士学识渊博、才能出众、魅力非凡,表达作者对他的尊敬之情。
(4)解析:通读全文,梳理有关内容,从洛克菲勒与他人交往、行事、对待友情和人生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概括,要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①与最优秀的人交往,与合作伙伴和同事亲密无间、患难与共。正如文章中洛克菲勒所说:“正是他们造就了我商业上的成功。”②行事谨慎、有分寸,能很好地把握做事的尺度。即使是在把握公开个人隐私方面,他也是小心应对,思虑周全。③看重友情,能为朋友着想。因而得到了朋友们的帮助,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④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对于那些做有益、正确事情的人,坚持予以帮助,在帮助别人成功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成功。比如为哈颇博士担任校长的芝加哥大学捐款时,并不因外界的误解而放弃,从而使他成了著名的慈善家。
13.[导学号75330094] 解析:选B。①桑榆晚景:夕阳斜照桑榆树的黄昏景象,指傍晚。比喻垂老之年。符合前文的“老人们”。②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③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左右动摇不定。这里用于表示言行不一,错误。④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⑤焚膏继晷: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⑥好为人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14.解析:选C。A项,宾语残缺,“服务”后加“的需求”;B项,两面对一面,在“有”后加“没有”;D项,结构混乱,“将……锁定”和“……被锁定”杂糅。
15.解析:选D。第①处非常明显不是因果关系,因此不能用“因为”,可以排除A、C两项。第②处根据前面的“除了……之外”的句式和“重要的是”等字眼,可以确定是“更”,因此可以排除B项。
16.[导学号75330095] 解析:第①处从后面内容看,应是“欠债时期”;第②处从前文看应是“为社会做工作”;第③处可结合前后内容来分析概括。
答案:①也是欠债时期 ②壮年为社会做工作 ③还是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7.解析:解答第(1)问要认真对比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找出其主要规律,然后表达出来。第(2)问可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示例)节目的播出与收视比重不完全成正比。或:科普与综艺类节目播出与收视比重相差悬殊。或:影视、体育等休闲类节目播出与收视比重相对均衡。
(2)此题为开放性问题。针对以上结论,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