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题
01 年, 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
02唐太宗虚心纳课,从善如流。大臣 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唐大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善于谋略, 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03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
0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这为后来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05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在贤相 和 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人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二、选择题
06某校七年级(])班要排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历史剧,请你为此剧挑选应该出场的人物 ( )
①隋文帝 ②隋场帝 ③唐高祖 ④唐高宗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07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从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
08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09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的关键 信息:“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研究的人物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载处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 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1唐玄宗重用人才,他任用的著名宰相主要有( )
A.房玄龄、杜如晦
B.姚崇、宋璟
C.魏征、杜如晦
D.李林甫、杨国忠
12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人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3 《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日: “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太宗)又谓(太 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 谏④合并州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中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
A.“开皇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15武则天通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我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携写的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我国历史上唯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发展科举制,重用贤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善于纳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人全盛时期
16“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下列与材料中的“上”无关的是( )
A制定《贞观律》 B.倡导节俭
C.整理财政 D.注重文教
三、材料分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太宗谓侍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 毛泽东评价唐朝一位皇帝:“她确实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也有人说她任用酷吏,实行恐怖统治,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墓。而她的石碑上却没有刻字,功过是非让后世去评说。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请回答:(1)材料一中唐太宗认为谁最重要?他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材料二中的“她”是谁?请用一句话来评价她的历史贡献。
(3)材料三中的“开元全盛”时代是哪个皇帝当政时期?为开创这一盛世,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18盛世,指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即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的时期。
材料一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
材料二 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请写出上述材料描述的唐朝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景象。
(2)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有哪些?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共同原因。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01 618 李渊 长安
02 魏征 房玄龄 杜如晦
03 “贞观之治”
04 武则天 殿试制度 “开元盛世”
05 姚崇 宋璟 “开元盛世”
二、选择题
06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解答本题需注意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隋朝灭亡”“唐朝建立”,隋朝灭亡时的皇 帝是隋炀帝,唐朝的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渊,所以D符合题意。
07 B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居安思危、戒奢从俭” “魏征劝谏”,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出现了“贞观之治”的 盛世局面。故选B。
08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故选B.
09 C
10 C 解析:本题以“殿前试人”为切人点,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隋文帝初步建立起利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土科, 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到唐朝时期, 唐太宗、唐玄宗对科举制进行了完善,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土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故选C。
11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宰相是姚崇、宋璟,所以B正确。
12 D
13 D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题干关键信息“任贤能,受谏净”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没有提及合并州县,据此可排除含④的选项。故选D。
14 C 解析:本题以“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为切人点,考查“贞观之治”。
15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及对历史事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统治时期,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 增强,为唐朝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故选B。
16 A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及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根据“开元初”可知,“上”是唐玄宗。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制定《贞观律》的是唐太宗。故选A。
三、材料分析题
17 (1)百姓。“贞观之治”。
(2)武则天。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大事件的识记、理解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中的“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截舟,亦能覆舟”可知,唐太宗重视百姓。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 为“贞观之治”。第(2)问,依据材料二可知与武则天有关。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才的措 施及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唐朝的经济继续发展,国力逐步增强,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元全盛”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唐玄 宗统治前期出现人口增加、经济繁荣的景象,“开元盛世”的出 现与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税 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有关。
18 (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经济发展,社会安定。重视发展农业,提倡节俭。
(3)统治者要以民为本;要重视农业生产;要戒奢从简,倡导节 俭;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问,材料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 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 治”。材料二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人 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第(2)问,“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共同表现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贞观之治"“开 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都重视农业的发展,都提倡 节俭。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