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评(四)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解析】 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①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这里属望文生义。②厝火积薪: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这里误用为“事先做准备”了。③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使用正确。④讳莫如深:形容紧紧隐瞒。使用正确。⑤安步当车: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用在此处不合语境,与句中“跑”的意思相矛盾。⑥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使用正确。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解析】 本题从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三个角度设误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搭配不当,“大街”和“启动”主谓不搭配。C项,成分残缺,“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主语不能是“实时性”,应在“是通过”前面添加“新媒体”。D项,句式杂糅,“兼有……特点”与“受……影响”杂糅,应为“又兼有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或“又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
【答案】 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①深厚情感,②热情而周到;B项,①想办法,②对如何行动持有某种见解;C项,①不正派,可疑,②处境困难,不好处理;D项,①②都是毕竟、到底的意思。
【答案】 D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果品酒馔,只顾将来
B.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
C.落后请将周先生出来,顾老相公亲自奉他三杯。
D.假若我一时意遭殃横死。
【解析】 A项,拿来,现指现在以后的时间;B项,可惜,现指怜悯;C项,最后,现指落在别人后面;D项,指因自杀、被害或意外事故而死亡。
【答案】 D
5.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________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________上;出了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下得正________。
A.提 拽 大 B..挑 拽 紧
C.提 掩 紧 D.挑 掩 大
【答案】 B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7分)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成务乾德中京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荐之,遂中进士甲科,解褐陕州军事推官。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太常丞,充陕西转运副使,赐绯,再迁殿中侍御史。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使河南,案行遥堤。历知果、苏二州,就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金紫。入为户部判官、迁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以成务为光禄少卿。
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国人信服,事具《高丽传》。淳化二年,为京东转运使。会宋州河决,成务上言:“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从之。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时吕蒙正为宰相,尝与之联外姻,避嫌辞职,不许。俄与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课。四年,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蜀寇平,使陕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府城街陌颇隘狭,成务曰:“国家承平已久,如车驾临幸,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乃奏撤民庐以广之。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真宗即位,迁给事中、知梓州。未几代还,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复土毕之任。旋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成务叹曰:“忝为长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据堂决事邪!”乃求解职。景德初,卒,年七十一。
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文集二十卷。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B.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C.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D.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解析】 作答此题,首先要依据上下文并参照题目选项揣摩画线部分的大体意思,然后结合重点词句进行断句。“学博闻稽古”与“博闻稽古”比较,“学博闻稽古”意思有些令人费解,“博闻稽古”对人进行评价显得合理。据此排除A、D两项。“善谈论”“好谐笑”两句结构相同,表意明确;“士人重其文雅”句子完整。据此排除C项。故答案选B项。
【答案】 B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古代平民所穿的布衣往往染成褐色。
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C.“临幸”谓帝王亲临。《阿房宫赋》中有“而望幸焉”的句子。
D.“代还”指官位被代替而归家。
【解析】 D项,代还: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
【答案】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柴成务出使高丽,不辱使命。高丽国的习俗讲究禁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高丽国稽留宋朝使者;柴成务写信给他们,反复进行开导,终使国人信服,此事记载在《高丽传》中。
B.柴成务心系百姓,富有远见。黄河在宋州决口时,他上奏请求免除河水所经地百姓的租税;他认为河中府城街道狭窄,如果皇帝亲临,将无法驻扎下千车万马,于是上奏请求拓宽道路。
C.柴成务严于自律,一身正气。吕蒙正做宰相时,柴成务因与其有姻亲关系,为避嫌自请辞职;因杖责傲慢的小吏被诬告,皇帝下诏令调查处理此事,他一怒之下,辞官而去。
D.柴成务博学多才,晚有儿息。曾经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并有文集二十卷;他六十六才得子,等到他去世时,孩子才六岁,被授奉礼郎,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解析】 “诬告”错误;“辞官而去”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叹”“求解职”。
【答案】 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又与痒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4分)
译文:
(2)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4分)
译文:
【解析】 注意关键词语的翻译。(1)知,主管。制敕,皇帝的诏令。封驳,封还驳正。(2)“祀汾阴”,状语后置。留跸河,驻留河中。咸,都。
【答案】 (1)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
(2)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
【参考译文】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父亲柴自牧,考中进士,擅长作诗,官做到兵部员外郎。柴成务在乾德年间被京府直接选送参加科举,太宗向来知晓他的名声,首先推荐他,结果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陕州军事推官。改任曹、单观察推官,升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为太常丞,充任陕西转运副使,赏赐绯衣,再升殿中侍御史。太平兴国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出使河南,巡视长堤。历任果、苏二州知州,就地任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赏赐金紫。入朝为户部判官,升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任命柴成务为光禄少卿。
不久奉命出使高丽,高丽习俗讲究拘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稽留使者。柴成务派人送信给他们,反复开导,他们信服了,此事记在《高丽传》中。淳化二年,任京东转运使。恰逢宋州黄河决口,柴成务上书说:“河水冲过的土地比较肥沃,希望免掉租税,劝民耕种。”朝廷采纳。召入京中任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当时吕蒙正任宰相,曾和他结为姻亲,因此柴成务避嫌辞职,皇帝没有批准。不久与魏庠共同负责任京朝官的政务考核。淳化四年,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
蜀地强盗被讨平,柴成务出使陕路安抚,改任左谏议大夫、河中府知府。当时银、夏还不安宁,蒲津是运送给养到西部前线的咽喉要道,柴成务将所有的工作都筹办好,还招募了八百家民户来此落户。府城中街道相当狡窄,柴成务说:“国家太平已久,如果皇帝来到,怎么能驻扎下千车万马呢?”就上奏拆除民房拓宽道路。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
真宗即位后,升任给事中、梓州知州。不久任满回朝,又派他担任青州知州,他上表请求等永熙陵完工后再赴任。不久接受诏命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编成后,任扬州知州。入朝判尚书刑部,本司低层官员傲慢无礼,柴成务恼怒命人笞之,这名官员击登闻鼓诉冤,皇帝下诏查问。柴成务叹道:“作为一个长官,杖责一名小吏也要查问,有什么脸面在大堂上处理事务!”就请求辞职。景德初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柴成务有文学才能,博闻考古,善于谈论,爱开玩笑,士人推重他的文雅。但在任地方官时缺少廉洁的美誉,人们感到惋惜。有文集二十卷。柴成务六十六岁才有儿子,他死的时候,儿子才六岁,朝廷任命为奉礼郎,取名贻范,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8分)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札,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到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0.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札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解析】 B项,“一般的罪人”向林冲介绍牢营情况,主要是为了介绍人物活动的环境。而“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是因为林冲没有及时送上银两,这些与林冲遭高太尉陷害都不能构成因果关系。C项,将林冲只是唱喏和没有及早拿出柴大官人的书信当作差拨破口大骂的原因,显然是错误的。
【答案】 BC
11.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解析】 这一情节设置对人物的刻画有积极的作用。从“交代环境”和“巧设铺垫”两个层面回答,就能把握此题的关键。
【答案】 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12.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4分)
【解析】 小说第一段通过“一般的罪人”的介绍,读者就先行了解了差拨“诈人钱物”的个性。第二段差拨对林冲态度的变化,其性格特征非常明显。
【答案】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对比法(答“讽刺的方法”也可)。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做大官”。
13.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6分)
【解析】 让差拨发作过了,看其表演完后,方才取出银两,陪着笑脸送上,足见其沉着冷静、谨慎小心的个性;对日后的前程抱有幻想,对高太尉等人的陷害没有清醒的认识,所以,面对差拨的淫威,始终抱着隐忍顺从的态度等。
【答案】 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8分)
寄题刁景纯藏春坞①
苏 轼
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年抛造物陶甄②外,春在先生杖屦③中。
杨柳长齐低户暗,樱桃烂熟滴阶红。
何时却与徐元直,共访襄阳庞德公。
【注】 ①刁景纯:宋仁宗、英宗两朝任职馆阁,藏春坞是他晚年所筑居室号,坞中有石冈,种松,称万松冈。②陶甄:制作陶器、瓦器,借喻培育人才。③屦: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
14.简要赏析诗句“春在先生杖屦中”的含意及蕴含的哲理。(4分)
【解析】 赏析诗句的含意,应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从作者的写作目的或情感角度分析作答。可抓住“春”“杖屦”,结合着注释①,联系“年抛造物陶甄外”,从漫步欣赏春天的美景角度作答。刁景纯之所以能超然物外,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是因为他能不被俗务束缚,由此得出该句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 含意:先生拄杖漫步,欣赏(或享受)着春天的美景。蕴含的哲理:一个人只要心无挂碍,不为俗务拘束,就自然能够领略大自然之美(或春天的美景)。
1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结合有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
【解析】 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可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逐句分析。首联写友人种松,以此来暗喻友人的高尚品德;颔联写“陶甄”,由注释可知,作者借此赞扬友人培育人才的美德;颈联作者描写杨柳、樱桃,以此来衬托友人的品德。颔联的“春在先生杖屦中”,尾联的“共访”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欣赏自然,拄杖漫步的向往之情。
【答案】 (1)对刁景纯高尚品德的敬仰之情。首联写友人种松,喻指友人的高尚品德;颔联写友人“陶甄”,赞其培育人才之德;颈联以杨柳、樱桃衬其美好品德;尾联以德高望重的庞德公喻其品德。(2)对刁景纯扶杖著屦、优游自然的生活的向往之情。颔联写刁景纯拄杖漫步、享受美丽春景的生活;尾联写自己何时能与友人一起去拜访刁景纯,均隐含着作者对刁景纯扶杖著屦、优游自然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语言运用(12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文学创作是一种具有明显内省色彩的个人行为。因为它是艺术创作,①________________。我们曾经历过的一个痛苦的历史阶段,让作家消除个性,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经过拨乱反正,②________________,文学事业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春天。又因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出版面世的,这就决定了作品和作家必须带有公共性。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整体感知语段,分析语段所写内容,注意前后语句中的标志性词语以及语句间的照应,根据这些特点拟写具有衔接作用的语句。解答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填写,这个语段主要突出的是“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根据前后文,①处是说作家作品中都体现着个性,因此可写“所以它呈现出作家的个人特色”;②处是对“让作家消除个性”现象的否定,因此可填写“作家找回了自我”;③处是结论,根据前面语境可填写“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
【答案】 ①所以它呈现出作家的个人特色 ②作家找回了自我/作家个性在文学创作中得以体现 ③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4分)
画面内容:
寓意:
【解析】 描述画面内容,要分清什么人在干什么事。本题要突出“拧水”、由“语文”“数学”两只碗接水、碗旁两人不同的表情。概括寓意,要注意画面中“ABC”“语文”“数学”等字样,注意漫画标题“如此改革”,联系生活实际。
【答案】 (画面内容)画面上方一双手正在拧出写有“ABC”字样的物品的水分,水正好落在两个分别写有“语文”“数学”字样的碗中,语文字样的碗边上的人满脸得意之情,数学字样的碗边上的人满脸惊讶之情。
(寓意)高考改革的形式变化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18.以“汉字”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5个字。(4分)
【解析】 题干要求以“汉字”为话题,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作答时,首先思考“汉字”的相关特点,比如汉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汉字有七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等。然后选择一个角度切入并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拟写即可。
【答案】 甲骨上的汉字,用方直的笔画刻录先民的思考;宝鼎上的汉字,用坚硬的笔触凝固祖先的祈祷;竹木上的汉字,用沉稳的笔调记录先人的思想……汉字,五千年的流传,鲜活蓬勃。
四、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只猴子长年累月在山上的一棵大树上观看树下的两位仙人下围棋,学到了一手高超的棋艺。后来,这只猴子下山找人挑战,结果每一个人都不是它的对手。国王知道后很生气,全国这么多围棋高手竟然败给了一只猴子,于是就召集群臣商量对付猴子的策略。其中一个大臣自告奋勇要求与猴子对弈。国王问他:“你有把握吗?”大臣回答:“只要您答应我比赛时在桌子上放一盘水蜜桃,我就一定能战胜它。”
比赛开始了,猴子总是盯着那一盘鲜羡诱人的水蜜桃,结果大臣赢得了比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寓意丰富的、令人深思的寓言故事,作文的关键是准确立意,否则就会有失偏颇,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立意:
(1)从猴子失败的原因来分析,猴子败给这位大臣,不是它的实力不如以前,而是因为猴子在下棋时禁不住鲜美的水蜜桃的诱惑,心有旁骛,不能专心致志而导致失败。如此看来,可以这样立意:一个有实力的人如果禁不住外界的诱惑就会一败涂地,告诫人们:必须用自己冷静的头脑、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态来拒绝诱惑。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这只猴子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自己的弱点,从而告诫人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提高自己战胜自我的能力。
(2)从大臣取胜的角度分析,这位大臣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仅凭自己的棋艺,不动脑筋和猴子凭实力来对弈,结果一定惨败。于是大臣就运用自己的智慧,抓住对方的弱点,想出摆一盘水蜜桃来诱惑对方的方法来取得胜利。如此分析可以这样立意:知己知彼,抓住对手的弱点,利用自己的智慧,方可巧胜对手。
【范文】
与诱惑相抵 与成功相约
如果猴子克服了自己的缺点,抵制住水蜜桃的诱惑,那么这盘棋早已胜利在望;如果吕布抵制住貂蝉闭月羞花之貌的诱惑,那么就不会杀掉董卓,最后将自己逼上绝路。
诱惑是猴子身边摆放的一盘水蜜桃,诱惑是狐狸看到的园子里晶莹剔透的串串葡萄,诱惑是饥渴难耐时面前的一只苹果……
它无时无刻不在引诱着我们,使意志薄弱的人误入歧途;使意志坚定的人彰显人格,成就自我。
庄周禁住了楚国相位的诱惑,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守月亮的孤独的树,恪守着淡泊,享受着逍遥的人生;陶渊明禁住了五斗米的诱惑,选择了归隐田园,坚守平淡的生活,保持了做人的品德;岳飞禁住了富贵安乐生活的诱惑,选择了精忠报国,演绎了他悲壮的一生。一个不为富贵所惑的铁血男儿苏武,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他将锦帽貂裘荣华富贵千金封侯抛进云霄,他用忠心睥睨佳肴美酒的诱惑,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有多少像他们这样的人,在诱惑面前,没有放弃人生的理想,没有放弃做人的原则,没有迷失方向,依然挺起做人的脊梁。而又有多少像猴子那样禁不住诱惑的人,导致失败的惨局,遭到后人的蔑视和唾弃。
马谡禁不住功利的诱惑,纸上谈兵一意孤行,不听王平劝告,是急功近利使他输给了司马懿,以致街亭失守。汪精卫禁不住高官厚禄的诱惑,置人民于水火不顾,抛国家利益于脑后,最终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茫茫人世,滚滚红尘,诱惑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名誉、地位、金钱、美女、佳肴、锦衣……不一而足。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抵制诱惑尤为重要。
有多少人禁不住孔方兄的迷惑,不断膨胀的金钱欲望,使他们置国家法律于不顾,收受贿赂,贪赃枉法,锒铛入狱,成了人民的罪人。又有多少花季少年,迷恋网吧,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从几十层高的楼顶上“纵身一飞”,让多少家庭陷入绝望,让多少父母悲痛欲绝。
如果我们没有清醒理智的头脑,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心态,不能抵制各种诱惑,战胜不了自己,那么,即使你很有才学,成功也会和你分手。
诱惑不是决堤的洪水,只要用心防御,就不会有家园荒芜流离失所。不要让诱惑泅渡你未来的路。
不迷恋春的姿色,不沉湎夏的繁茂,不陶醉秋的丰硕,才会有冬的银装素裹。
坚守原则,抵制诱惑,保持人格,成就自我,与成功相约。
【名师点评】 这篇习作,立意准确,中心明确,能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文章选材广泛,正面列举了庄周、陶渊明、岳飞、苏武等人物,反面列举了马谡、汪精卫等人物。另外,本文语言文采斐然,思想成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