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27 21:0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蓦然(mò)  如簇(cù)  阑珊(lán)  杳杳(yǎo)
B.白鹭(lù) 伫倚(zhù) 天籁(lài) 旌旗(jīnɡ)
C.砥柱(dǐ) 参差(chā) 金缕(lǚ) 貂裘(qiú)
D.凋碧(diāo) 憔悴(cuì) 腥膻(shān) 离黍(shǔ)
答案 C
解析 C项“差”应读cī。
2.下列各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北宋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李清照——南宋
C.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南宋
D.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北宋
答案 B
解析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北宋词人柳永的名句。
3.下列词句中不属于李清照的词句的是(  )
A.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B.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C.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D.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答案 C
解析 C项辛弃疾的名句。
4.下列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B.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C.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答案 C
5.以下对两宋词人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做过工部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精通音律,善于吸取民间新声的优点,创制了大量乐调繁复的长调,大大扩大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在宋词发展史上有重大贡献。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他的词有很高的造诣,开宋代“豪放派”词风,对后代有很大影响。
C.辛弃疾,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辛词以多样化风格反映他的丰富的爱国感情,在豪放词风上与苏轼齐名,人称“苏辛”。
D.晏殊,字同叔,南宋著名词人,其词不铺金缀玉而清雅婉丽,有集子《漱玉词》流传于世。
答案 D
解析 D项晏殊是北宋词人,作品集《珠玉词》。
二、填空题(15分,每空1分)
6.苏轼的生活和创作,展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生历程和生活情怀的典型特征。他追求人生理想,宠辱不惊,高洁自持,即使被贬仍然透露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冲天豪情;更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从容、乐观、豁达,成为文人墨客题咏自勉的题材。
答案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7.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治学三境界可用宋词名句来形容:
(1)《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
(3)《青玉案》中: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_,那人却在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2)为伊消得人憔悴
(3)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处
8.(1)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答案 (1)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2)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三、鉴赏题(29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7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首词的上片中“眼波横”、“眉峰聚”分别表现了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眼波横”写出送别者的热泪盈眶,“眉峰聚”写出送别者的愁眉紧锁。都表明了送别者的依依惜别之情。
(2)结合全词谈谈你对下片中“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出了作者的惜春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7分)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花态度:花鲜艳娇嫩的样子。雪精神:梅傲雪耐寒的神韵。
(2)有人认为“醉中浑不记”中的“醉”是“酒醉”,结合全词,谈谈你对“醉”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醉”非酒醉,而是心陶醉于梅;作者赏梅不知不觉中天色昏暗,足见探梅之时久,爱梅之意深。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7分)
鹧鸪天
郑少微[注]
谁折南枝傍小丛,佳人丰色与梅同。
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
应未许,嫁春风。天教雪月伴玲珑。
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似横斜酒盏中。
注 郑少微,生于北宋末年,因当时朝政昏暗而仕途不得志。
(1)在本词中,作者为什么要写“胭脂”和“春风”以及“雪”和“月”?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借春风、胭脂等事物来给梅花作反衬,而借雪和月来给梅花作正衬;突出了梅花不向胭脂借淡红,不向春风献媚邀宠,却偏偏愿意和“雪月伴玲珑”的高洁品格。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咏梅而不止于梅,是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写,对梅花品格的赞颂来赞扬像梅花一样高洁的佳人和高士;突出了自己不肯随俗同流、不趋炎附势、不慕富贵、一身洁白的高洁品性。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8分)
点绛唇
[北宋]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 ①该词为王禹偁任长州知县时所作。②南齐诗人谢脁《入朝曲》写道:“江西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1)词人缘景生情,面对江南云雨之景生出万般情绪,说说上片“依旧”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依旧”表明自己是令承旧说(答“用典也可”),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2)凭栏远望,天际飞鸿,这样的境界后来辛弃疾也写过。《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道:“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面对同样的景,两首词所体现的思想情感和意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首词都表现了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空有大志的情感。
王词,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平生事”的联想。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辛词,作者空怀收复失地的宏大报负,却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愁恨、幽怨、悲愤这满腔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宣泄而出。辛词慷慨激烈,直抒胸臆,活画出一个铁马金戈的英雄形象。
四、阅读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朋友,你在哪儿
刘建超
贾兴一听到我的名字,就如一辆笨重的坦克向我扑来。
“老刘啊,你好啊!久闻大名,心仪已久,一见如故啊,老朋友。”
我被他粗壮的双臂箍得紧紧的,他那生猛海鲜般的胡茬子脸还贴在了我的腮帮子上。四十好几了,我还从没有跟个大老爷们儿如此亲密过,从后背到屁股根儿都觉得发麻,身上起鸡皮疙瘩。
贾兴对招呼签到的人说:“把我们俩安排到一个屋,我们痛痛快快聊聊。”
贾兴也写小说,有几次,我和他的小说发在同一期杂志上。这次应邀来参加笔会也是因为我俩又在《烂漫》杂志上同时发表了中篇小说。
三天的笔会,我几乎被贾兴给承包了。在会上,贾兴逢人就说,我和老刘是老朋友了,连我老婆和儿子都知道他,我们俩的作品常在一起发,缘分啊。笔会结束后,贾兴意犹未尽,跟着我又到了洛阳。我陪他游了龙门、白马寺,吃了洛阳水席、浆面条。分别时,他眼圈发红,说我够朋友。他那胡茬子脸就又让我起了回鸡皮疙瘩,真受不了。贾兴说:“朋友,有机会到我那里去啊,我请你品尝大龙虾。”火车开动了,他还探出头可着嗓门儿喊:“你一定来啊,不然我可跟你急!”
其实,笔会上热热闹闹嘻嘻哈哈,过后新鲜劲儿也就风吹云散,谁也不会把几天笔会上承诺的事太当真。贾兴可不这样,每个月都要给我打一次电话,正经不正经地东拉西扯一番,挂线时总要强调一句:“朋友,有机会来玩啊。”我也打着哈哈说,一定一定。
事有凑巧,半年之后,单位还真把我派到贾兴所在的城市办事。公事很快就办利索,剩下的时间就是游山玩水。原本不打算跟贾兴联系,自己转转省事还自在。可是来了一趟滨海,如果不同贾兴见一见,日后他知道了肯定会不高兴。我便拨通了贾兴的手机,电话里传出贾兴咋咋呼呼的声音:“喂,朋友,你想起给我打电话了。喂,朋友,你在哪儿?”
我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什么什么?你来滨海市了?”
我说,是呀,来品尝你的大龙虾啊。
电话里的贾兴迟疑了一下:“咳,朋友,太不巧了,我刚好出差在外地。你在滨海能待几天?”
我说,两天,星期二就得回去,票都订好了。
贾兴嗓门儿又高了:“不行,朋友!你等到星期三,我星期三无论如何赶回去,咱哥儿俩得喝一杯。”
我说,你别管我了,忙活你自己的事吧,有机会我再来。
我又给滨海一家报社的朋友打电话,这位朋友听我说贾兴出差了,说,不可能啊,上午还见他来报社送稿子呢。
贾兴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来电话,问我都去哪儿玩了,吃什么好东西了,并热情地给我推荐游玩的地点,还说去了之后呢就找谁谁谁,就说你是我贾兴的朋友,他们不敢不给面子的。
星期二上午,我正躺在宾馆房间的床上看新闻。
贾兴又来电话:“喂,朋友,你在哪儿?”
我忽然就坏坏地说,贾兴啊,我已经在回洛阳的火车上了。
电话里的贾兴急了:“喂,老刘,你不够意思嘛,说好了你等到星期三啊,我就怕你着急,事没办完就提前赶回来了,刚刚下飞机,正在回城的路上。中午的饭我都订好了,海天大酒楼噢。老板是我哥们儿,专程给搞的新鲜的龙虾啊。你这不是害我嘛。”
我说,哈哈,我和你开玩笑呢。没见你,我怎么能走啊。我就在迎宾馆328房间等你呢。
电话里的贾兴声调又低了:“啊?啊,那好那好。一个小时之后,我们不见不散啊。”
我忽然觉得自己挺没意思,干吗嘛,两人一见面反而会失去更多的东西。
我打车直接去了车站。北上的列车缓缓启动了,我的手机又响了。
电话里的贾兴真的急了:“喂,我就在迎宾馆门口。朋友,你在哪儿?”
13.小说倒数第三段“我”觉得“两人一见面反而会失去更多的东西”,到底会失去什么东西?(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天笔会期间贾兴的热情和他每月一次的电话使“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热情好客的朋友,但是当“我”真的到了滨海之后,贾兴却一再地欺骗“我”,理想中真诚的朋友变成了现实中虚情假意的“贾兴”,“我”感到很失落。失去的是真诚、情义和友情等。
14.小说贾兴说了三次“朋友,你在哪儿”,试分析这三句话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三句“朋友,你在哪儿”有促进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第一句引出贾兴知道“我”到滨海后编谎话欺骗“我”的情节,“我”初步认清贾兴的面目;第二句引出“我”捉弄贾兴的情节,贾兴虚伪的形象得到进一步刻画;第三句使文章得到了升华,将“贾兴”的虚伪和可怜表现得淋漓尽致,也道出了作家的初衷和心声。
15.小说结尾“我”没跟贾兴相见就离开滨海了。对以后“我”跟贾兴的关系,有人认为贾兴与“我”不在一个城市却时常联系,“我”应该体谅他,继续跟他保持来往;有人认为朋友就应该真诚,贾兴这样对“我”,“我”应该跟他断绝来往。对此,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我”应该体谅他,继续跟他保持来往。贾兴虽然虚伪,对朋友的承诺只说不做,甚至为逃避兑现诺言而一再欺骗“我”,但是他许下堂皇的诺言只是出于一种为了面子上好看的虚荣心,他对“我”并没有恶意,并且他的虚伪已经得到“我”相应的回报。“我”应该体谅他不能兑现诺言是因为利益的关系,只要不牵涉到利益,他的“热情”甚至对“我”还有些帮助,如他给“我”推荐游玩的地点,再者他与“我”还是同行,继续来往有利于创作交流,没必要把关系搞得那么僵。
(示例二)“我”应该跟他断绝来往。友谊应该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没有真诚就不存在友谊。贾兴为了个人的虚荣面子而许下诺言,让“我”错认他是重情重义、热情好客的朋友,结果他却因为利益关系而一再欺骗“我”的感情,使“我”对友情感到失落。与他交往,只是一种虚伪冷漠的人际关系,与“我”追求的真诚的友谊相违背,继续下去,只会使“我”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应该跟他断绝来往。
五、语言运用(14分)
16.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给“巾舞”下定义。要求写成单句,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80字。(4分)
巾舞,是汉代开始形成的比较典型的长巾舞蹈,在宫廷、豪强大族的宴饮和各种祭祀活动中广为流行。舞者手持长巾,长巾的端点有一根短棍。舞蹈者在表演的时候,充分地运用手臂、手腕力量的大小变化,以及速度的快慢变化、运动方向的上下左右变化等等,带动长巾在空中飞舞,以达到舞蹈者仅用双臂或双袖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从考古事物看,巾舞以单人舞为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巾舞是汉代形成并流行于宴饮祭祀中的以舞者手持端点有一根短棍的长巾靠手的力量、速度、运动方向的改变带动长巾飞舞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种单人长袖舞蹈。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存在一种常见现象,班主任在上课时常常悄悄通过教室的窗户观察每位学生的上课状态,通过这样的观察随时掌握班级动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有人表示赞同,认为这种做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也有人对此提出批评,认为让学生随时处于教师的“监控”之下并不是一种能起到良好教育作用的做法。
对于教师的这一做法,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班主任从窗户观察学生的做法能方便老师更好地管理班级。首先,班级中总有一些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这一做法让老师能更有效地监督管理学生的学习,对全班特别是对那些主动性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其次,这一做法还有助于老师及时发现并处理班级的其他各种问题,比如各种意外或偶发或突发事件之类。
(示例二)班主任从窗户观察学生的做法恐怕效果将适得其反。首先,学校毕竟是学校,不是军营,不是监狱,没有必要时刻都让全体学生接受“监控”,这反而会让学生感到不自在,进而可能影响学习效果。其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这种大包大揽式的“监控”式管理,反而制约学生的自我管理训练,无助于学生的成长。
18.下面是某学校团委组织的“情暖环卫天使”活动的构思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次活动由团委组织,要求服务性社团和文艺性社团参加。服务性社团在与环卫工人进行角色换位后召开心得座谈会;文艺性社团在活动期间跟踪摄影、照相,然后组织主题展示。
六、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愤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指导 本题材料将“人的心灵坚持与山村的美丽变化”融入作文试题,给人一种“很社会、很当下”的感觉。审题时抓住两个关键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一个关键句“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是不会出现跑题偏题的。
立意一:既来之则安之。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顺境也好逆境也罢,只要善于发现,都会发现其中的美好,走错路也会有走错路时的风景。
立意二:心若在,风景就在。“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心态,一个是志向。无为的人,到哪里都觉得周围的环境是一样的;有为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努力改变周围的环境。
立意三:用心才能做好一件事。一个乡村基层干部,通过八年的努力,带领村民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的乡村,没有一份热爱与坚守,只凭着一身热情,他是很难走到最后的。同样,如果没有专注,他也不可能做好这一件事。
立意四:梅花香自苦寒来。坚持理想,坚守乡村,带头建设,无私奉献,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需要坚持、坚守,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尤其是在困难面前,更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攻坚克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实干兴村,实干兴邦,只要肯想办法,只要肯下功夫,最穷山旮旯也能变成最美乡村。一个乡村的变化如此,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莫不如此。
范文引路
风雪中的峰顶
今天已经是第十三天了,低矮的小木屋里,即使坐在离火堆最近的地方,也丝毫感觉不到温暖。
我坐在一边用冻红的手指颤抖地写着札记,而其他人则坐成一团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几乎每一个人都是皱着眉头缩在一起,他们认为这样也许会暖和一些,因为这里实在是太冷了。
我们是一群登山爱好者,登过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山峰,而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就是爬到珠穆朗玛峰的山顶,站在世界最高的地方。于是在半年前我们就开始策划并且来到这里。但这一过程似乎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寒冷的环境,连续十几天的暴风雪让我们寸步难行。
就在十三天前,我们正在庆祝我们到达了半山腰,一场雪崩残忍地吞噬了我们的一名同伴,这一事件把所有的人都吓呆了,我们曾想过爬珠穆朗玛峰的艰难和辛苦会比爬其他山峰更甚,但我们从未想过会失去自己的同伴,沉重的打击和恶劣的环境迫使我们在这里停了下来。我们都在犹豫,到底应不应该前行,继续我们的梦想。
“我们不应该停下来或者退缩,大卫的不幸离去应该成为我们失去警惕性以致判断情况出现差错的教训。我们要爬上去,带着大卫最后的遗愿也要爬上去。”说话的是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女孩,她坚定的眼神似乎鼓励了所有人,最后我们决定继续前行,爬!
越往上爬,越接近山顶,环境就越发恶劣。食物也开始变得不够吃,有同伴说,他已经不行了,他觉得快要死在这里了。我们互相扶持,带着死去同伴的信念一步步前行。
当我们攀登到25 000英尺高“霍泽之脸”上,前方风雪笼罩中的珠峰南峰顶向我们发出挑战。我们用冰镐、冰爪和事先修好的路绳固定自己,在稀薄的空气中调整呼吸。在这个高度,氧气含量仅是海平面的2/5,我们不得不停了下来,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除了雪就只剩下空气。但是恶劣的天气使得我们不得不下撤。秦刚手部冻伤,大明的手部和腿部也有不同程度的冻伤。起初说话的西方女孩安妮因为身体不适体力严重透支晕倒过好几次,但醒来后,她的眼里依旧闪着光,她说她要越挫越勇,即使饿死,也不能放弃。
一个月过去了,我们终于爬上了顶峰,这片风雪中的峰顶美丽而神秘,我们几乎不能呼吸,只能依靠“罐装氧气”在这里看着沿途美丽的景色。
此刻,我才明白: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