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检测第二单元检测题
选择题
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的人文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传播天主教
2.“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远航探险时才开始。”这样说主要时由于
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生活状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融合、统一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曾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3.“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这里的“新天地”主要是指
A.开辟了通向美洲、非洲的航路 B.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D.资产阶级开始了殖民扩张
4.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出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获取黑人地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地曙光”。这充分说明了
A.殖民扩张与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地重要来源
B.黑奴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C.美洲殖民地的开发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D.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5.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6.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入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24吨的大煤块,其主要目的是
A.宣布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 B.展示新能源的发明和利用
C.突出蒸汽时代的能源特色 D.表明英国的煤储量世界第一
7.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①火车②轮船③汽车④飞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段话最能表明
A.电以进入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当中
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C.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
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
9.(19、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对派大为惋惜的使,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资本主义生产布需要民族基础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0.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
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廉物美
B.列强经济侵略导致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C.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机器纺织抗衡
D.开埠通商,关税协定有利于外国商品输入
11.据中国海关统计,到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洋布价廉物美 B.土布价高物劣
C.列强的经济侵略 D.人们喜欢洋货
12.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广告上部的文字是“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中能获得的信息是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受西方影响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3.马克思说:“现在,工业上的霸权带来商业上的霸权。”马克思说的“现在”是指
A.新航路开辟的时期 B.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C.工场手工业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14.矛盾先生的《春蚕》曾描述:“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两家“不行了”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经营与管理不善 B.不进行扩大再生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外国经济的入侵
15.1872年,侨商创办继昌隆剿丝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逐获厚利”。这种性质企业出现的原因有①外资企业的影响②洋务运动的刺激③爱国华侨的努力④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6.《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中记载过下面的情况:“公司十四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该公司“濒于停业”的根本原因是
A.原料昂贵,生产成本高,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B.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工业的压迫和束缚
C.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D.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17.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欢欣鼓舞地表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实也。”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①民族资产阶级创办实业的热情高涨②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③政府倡导使用国货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高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8.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创办永利碱厂时,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起初反对,后又要求合作,范旭东以“股东以享有中国国籍者为限”将卜内门公司拒于永利大门之外,打破了卜内门公司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企图。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A.范旭东时个爱国资本家
B.民族企业可以从根本上破除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C.民族工业的发展处境艰难
D.民族工业与列强企业存在矛盾
19.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袍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莲钩六寸长。”对该诗,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②当时不缠足运动迅速发展
A.①②都正确 B. ①②都不正确
C. ①正确②不正确 D. ①不正确②正确
20.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着。”材料不能反映出中国近代
A.学习西方的渐进性 B.物质文化的多元性
C.社会生活的包容性 D.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生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因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了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的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出一个新世界。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方面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所说的“文明”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资产阶级能够统治世界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落后国家和地区客观上有哪些积极影响?
22.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 , ;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19 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三: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 …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第二单元检测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A
A
C
A
C
D
B
C
A
D
D
A
D
D
B
A
D
21.(1)生产力: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生产组织形式:工厂代替手工工场(作坊)。
社会关系: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2)“文明”指资本主义。
原因:市场、原料需求的不断扩大。
条件有:交通的便利、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等
(3)积极意义: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从而推动落后国家和地区迈向近代化。
22.
(1)原因:① 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② 资金和技术的缺乏。
③ 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
④ 外国列强的阻扰和侵略。
(2)影响:① 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
②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④ 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3)变化:①旧中国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扰,铁路运输业发展缓慢。
②新中国铁路发展迅速,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
启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