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
A.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C.取消商品贸易
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2.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B.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
C.是巩固苏俄政权的重要措施
D.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特点
3.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苏俄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B.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C.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的结果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
4.下列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
A.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B.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C.使俄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D.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
5.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新经济政策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A.要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7.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B.举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生产 D.规范企业行为
8.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评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他这句话主要是针对
A.剥夺美国公民的自由竞争权力
B.新政强制企业恢复生产
C.政府干预经济调整工业生产
D.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国有化改革
9.罗斯福新政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
B.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
C.增强了美国人民对联邦政府的信心
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0.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得到加强 B.改善人民的主活条件
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推行国有化政策
11.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1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B.使美元升值 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 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
13.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弃关税壁垒 D.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4. 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15 .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经济复兴 B.增加就业机会
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
16. 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17.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有限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18. 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
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0. 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严重经济危机后,当时美国总统胡佛称:“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繁荣。”胡佛政府还对大公司大企业提供优惠和财政援助,并降低其所得税。胡佛声称救济工人是慈善团体的事情,而不是联邦政府的责任。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实行新政,前总统胡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一些报纸也骂罗斯福吃“烤百万富翁”,称《社会保障法》是抄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指罗斯福政府――引者)挽救了它。”
请回答:
⑴胡佛信奉的是怎样的经济理论?
⑵罗斯福新政受到什么经济理论影响最大?
⑶胡佛及其追随者这样攻击罗斯福新政,说明了新政的什么特点?罗斯福的解释又说明了什么?
22.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1)据材料一,根据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秦国、隋朝在救灾、减灾方面的重要举措是什么?
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第三单元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B
C
B
D
B
C
D
D
B
A
B
B
A
C
B
D
A
B
二.非选择题
21. ⑴西方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或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⑵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⑶政府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加强干预;罗斯福没有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
22. (32分)答案要点
(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4分)举措: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设洛口仓(含嘉仓)。(4分)
(2)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2分)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4分)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4分)
(4)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
(5)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4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