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抗日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抗日战争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25 08: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抗日战争
【水平测试】
1.(2009年上海高考卷,22)“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2009年广东高考理基卷,64)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
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B.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
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D.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3. (2009年北京高考卷,19)图8中数字标明的地点,
都是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
军战史提供实地的资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10江苏无锡模拟)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29军副军长佟麟阁上将,132师师长赵登禹上将,9军军长郝梦龄上将等8位上将。下表是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 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年代
1937年
1938年
1941年
1942年
阵亡人数
125130
249213
144951
87719
A.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胜利的唯一核心力量 D.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5. (2010年天津耀华中学模拟)1945年8月10曰,艾青在其诗作《人民的狂欢节》中欢呼:“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人民欢欣鼓舞主要是因为( )
A.反帝斗争首次取得完全胜利 B.近代屈辱和分裂的历史宣告结束
C.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D.中华民族实现真正的独立和解放
6. 2007年12月12日,“联众”公司在网上发布公告,推出大型红色民族网游《抗战》。其活动之一名为“全民抗日,反扫荡”,内容如下:日军将于12月13日12:00~16:00发动全城扫荡,特号召玩家共同击杀鬼子。你认为网上举行的这一活动的历史背景应为( )
A.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C.1937年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D.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美国海军主力集中于太平洋,但陆军主力的使用始终受到欧洲战场的限制。法国二战史学者亨利·米歇尔写道:“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惟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材料三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四
中 国
美 国
英 国
伤亡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万人
2000多万人
62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三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素能提高】
1.(2009年福建高考卷,1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
A.东渡黄河 B.北渡长江 C.跨越陇海线 D.挺进大别山
2. (2008年新海联考)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下列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你做何评价?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
(5)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第16课 抗日战争
【水平测试】
1. 解析:材料可以看出,该事件明显是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
答案:B
2.解析:抓住题干的时间“1937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四大会战抵抗日本侵略。
【答案】B
3. 解析: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时期的首次大捷。①②③都与国民党抗战有关。
答案:D
4. 解析:国民党对日作战牺牲的高级将领和阵亡人数较多,说明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A项符合题意;B项和D项体现不出来,C项说法有误。
答案:A
5. 解析:1945年八年抗战胜利,这是中国人民首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B、C、D都是在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
答案:A
6. 解析: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本制造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南京大屠杀。
答案:C 
7. 答案:(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上兵力不足。
(2)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即可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未出现的原因是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尤其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民族牺牲。
【素能提高】
1. 解析:长征后中共领导的红军后改编为八路军主要集结在西北,要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必须东度黄河进入晋察冀一带。B、D容易排除,C项陇海铁路是中国东西向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它横贯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八路军华北战场活动和控制地域,西起同蒲线,东至津浦线,北抵正太路和沧石线,南临黄河和陇海线,因此八路军无须.跨越陇海线。
答案:A
2. 答案:(1)实物证据:材料三;文献证据:材料一、二;口传证据:材料四。
(2)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定日本侵略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
(3)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经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这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等。
(4)材料三中的第一、三幅图片。
(5)尊重历史,以史为鉴;要世代友好相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