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水平测试】
1.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 )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设置了军机处 C.扩大了六部权限 D.推行了行省制
2.(2010年广东河源模拟)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 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
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
3.(2009年辽宁高考卷, 28)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4.(2008年天津高考卷,1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5.(2010年安徽淮北模拟)雍正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6. (2010年浙江宁波模拟)下列史料能反映清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的是( )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其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新唐书》
材料二 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明史》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尚书省的主要职权?三省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为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明朝政府采取了哪些相应措施?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成立的直接原因?军机大臣的主要职权?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唐、明、清三朝中央机构演变的趋势。
【素能提高】
1. (2010年河北保定模拟)同是康熙帝的左膀右臂重臣明珠、索额图曾被称为“明相”,“索相”,其实际职务应为
A.丞相 B.宰相 C.内阁大学士 D.军机大臣
2.(2010年浙江金华模拟)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君臣衣着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摘自《明史·舆服志》
材料二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粱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
——摘自《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 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品序
文官
武官
带饰
一
仙鹤
狮子
玉
二
锦鸡
狮子
花犀
三
孔雀
虎豹
金笄花
四
云雁
虎豹
素金
五
白鹤
熊
银笄花
六
鹭鹜
彪
素银
七
鹧鸪
彪
素银
八
黄鹂
犀牛
乌角
九
鹌鹑
海马
乌角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君和臣衣着存在两重性,即等级性与场合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从材料一、二、三,得出明朝的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的什么信息?
(3)结合材料全面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明朝的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不同的现象?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水平测试】
1. 解析:注意提取“明太祖“这一有效信息,联系他在位时期的重大事件,明太祖废丞相设六部,正是因为废除了丞相,才如此辛苦。
答案:A
2. 解析:明朝“内阁”由明成祖设置票拟,也叫做票旨、条旨,也就是说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内阁的“票拟”终究不过是给皇帝提供参考的初步意见,最后的拍板定案仍决定于皇帝的御批。D项说法错误。
答案:C
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
答案:B
4. 解析: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相权在不断削弱,皇权在不断加强
答案:A
5.解析:清朝初期保留了明朝的内阁,另外设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时设立军机处,至此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状态,只有C符合要求。
答案:C
6. 解析: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在于皇帝高度集权。A、B、C分别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选拔途径、组成及办公地点,D反映的是军机大臣完全按照皇帝旨意办事。
答案:D
7.解析:本题考查中央机构的演变。第(1)问按照所学的三省六部制相关知识回答。作用主要回答两方面:一是提高行政效率,二是加强皇权。第(2)问回答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第三问可以根据材料或课本知识概括。第四问综合以上材料可以看出皇权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答案:(1)职权:尚书省为行政中枢,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影响:①三省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与监督,有利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完整相权被分割,有利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该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措施:①加强皇权;②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③改设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内阁
(3)直接原因:为筹划西北紧急军务,要求严守机密。职权:承旨、出政。
(4)趋势:①相权削弱,皇权加强;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并逐步达到顶峰。
【素能提高】
1. 解析:此题是对考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考点为明清的官制,属于较难题。此题的关键信息是“康熙帝”。由于明初废丞相(宰相),设内阁,故康熙帝的重臣明珠、索额图的职务不太可能是A丞相或B宰相,而应该是C内阁大学士,因为明朝开创的内阁制度在清朝得以继承。职务不可能是D,因为军机大臣设于雍正皇帝。
答案:C
2. 解析:本题模仿2007年广东高考试题26题命制。注意题头:“明朝君臣衣着的两重性”。这是本题的主题思想,意味着回答问题要以此为中心。本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很多知识点教材没有涉及,因此要紧扣材料,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从材料中提取、组织答案。
答案:(1)材料一证明明朝君和臣衣着等级性;材料二证明明朝君和臣衣着的场合性。
(2)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 官服的规定,反映明朝严格的等级制度;服饰图案有寓意,反映对官员品行的希望与要求,有教化的功能。(任答两要点即可)
(3)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皇帝服饰的独享,反映了皇权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