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达标训练人教版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新达标训练人教版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25 07: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达标训练】
【基础达标】
1.(2010年辽宁沈阳模拟)芮恩斯在《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中写道: “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
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
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
A.义和团运动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
2.(2010年北京海淀区模拟)1919年12月,山东某报纸创刊,对其创刊词“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
理解全面的是( )
A.反对北洋政府 B.追求民主自由 C.反帝反封建 D.抨击专制皇权
3.(2010年安徽淮南模拟)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
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
A.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B.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C.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4.(2010年广东深圳宝安区模拟)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
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41人中,有10人是共产党员。结合所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产党控制了国民党 B.共产党的实力超过了国民党
C.反映了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 D.国共合作以共产党为主导
5.(2009年江苏连云港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民报·发刊词》(同盟会的机关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 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在对外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实现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和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之下,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
——《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
请回答:
(1)举1911—1912年间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主张的实施情况。
(2)比较材料一、二中,中国共产党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的不同点。
(3)比较材料二、三中,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做了哪些调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做出这一调整的原因。(3分)
(4)由材料一到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特征。(2分)
【考题回放】
1.(2009年天津高考卷,5)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
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
获得的信息是(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2.(2009年海南高考卷,17)表1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
地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人
绥远
3200
8%
3%
80%
湖北
1877
63.1%
2.3%
8.9%
广东
15000
21.2%
20.1%
39.1%
表l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达标训练】
【基础达标】
1. 解析:“中国学生” “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可以得出C。
答案:C
2. 解析:1919年,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高潮。“排斥强权”即反对帝国主义,“改良社会”即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答案:C
3. 解析:因为中共一大是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因此最接近当时、当地的原始材料才是最有力的证据。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B
4. 解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实现党内合作的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党对党的党外平等合作,因中国共产党力量有限(当时共产党员人数只有400多人),孙中山没有同意。国民党党员同一时期号称20万,而且掌握武装力量。
答案:C
5. 解析:第(1)问通过分析材料,答出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去努力实现三民主义的重大史实即可;第(2)(3)问则主要结合材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第(4)问则要注意是回答两者的共同点。
答案:(1)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2)彻底反帝、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权、废除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3)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侵华;国民党倡导三民主义。
(4)在革命政党的领导和纲领的指导下进行;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革命政策调整(纲领赋予了新的内涵)。(言之有理,酌情得分)
【考题回放】
1. 解析:青岛问题即山东问题,力争青岛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质,曹汝霖和章宗祥是北洋军阀的代表,反对他们两人体现了反封建。而A、B、D信息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答案:C
2. 解析:从表格中不难看出,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在人员组成上吸收了学生和工农力量,成为各革命阶级的革命联盟。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