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龙腾虎跃》教案
课前播放鼓乐合奏曲《龙腾虎跃》,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一、导入——复习《龙腾虎跃》中主要乐器的音色特点以鼓的节奏特点。
1、 游戏——“节奏copy不走样”
师: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节奏copy不走样”,比比看哪一组同学”耳灵心齐”,请看黑板(出示层递节奏谱例)。这是一段节奏谱例,我们先一起来拍一拍。
2、 进行游戏
游戏方法:
A 生分组并以不同的色彩命名小队:红队、黄队、绿队、黄队(分组根据学生人数字)
B 教师出示谱例,并进行播放。
C 当播放与本组色彩一致辞的谱例时,全组学生先仔细聆听,然后用手中的打击乐器将所听到的节奏模仿一遍,最后回答谱例示范中用的是哪种民族乐器。
D 结合每组学生的演奏,教师简单评价并点击出示乐器图片,揭晓答案。
E 最后各组按谱例顺序合奏。
*谱例内容仍旧是之前拍击过的,有所变化的是:以不同的色彩并以不同的乐器演奏,可用“作曲大师软件”制作。乐器音色就从《龙腾虎跃》的主奏乐器中选择。
3、师: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谱例中的节奏和乐器音色都来自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的乐曲《龙腾虎跃》。它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鼓乐演奏家李民雄汲取浙东锣鼓音调素材创作而成的鼓乐合奏曲。请同学们说一说谱例中的节奏名称,在《龙腾虎跃》中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整首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生:民族乐曲中的层递原则,用鼓演奏的。乐曲 情绪热烈欢腾,气势磅礴。
二、赏析《二泉映月》
(一) 欣赏乐曲第一部分:叹息式的引子与主题。
1、 聆听第一部分,比较与《龙腾虎跃》在音乐情绪和乐器音色上有什么不同?
师:下面请听一段音乐,试着比较这段音乐在情绪和乐器音色上与《龙腾虎跃 》有什么不同?
2、 出示课题,简介“名扬四海经的中国民族音乐家”华彦钧。
3、 结合谱例,复听引子与主题。从给出的选项中找出与每一个乐句情绪相对应的形容词句,并说一说理由。(说明:引子与主题共有四个乐句,提示学生用恰当的语句来描述每个乐句,一方面使学生分清主题部分的层次;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塑造音乐形象。
4、 学唱引子与主题部分:
(1)、跟琴学唱旋律。
(2)、加入歌词或适当的衬词演唱。
(3)、配乐朗诵:在教师朗读旁白之后,一部分学生跟唱主题旋律,另一部分学生朗诵屏幕上出示的语段。
说明:演唱过程中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表现出旋律力度的变化。
附:旁白内容
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整条街道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盲人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依稀认得那位盲人就是阿炳。队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肩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沙沙的飞雪中,发出凄厉的袅袅之音。
附:朗诵内容
听琴声悠悠,是何人在黄昏后背着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遥遥出巷口,宛转又上小桥头。四野寂静,灯火微茫映画楼。
操琴的人似问知音何处有,一声低吟一回头,只见月照芦狄洲。
琴音绕丛林,琴心在颤抖。声声犹如松风吼,又似泉水匆匆流。
(二) 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1、 教师演奏乐曲的第一、四次变奏,学生聆听并结合谱例找出变奏与主题之间的联系。
2、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结合谱例)
师:整首乐曲对主题进行了五次变奏。其中一次变奏中将第一乐句进行了压缩,第二乐句却大大扩充,激动有力。这种变奏手法被称为句幅的扩充与缩减。第四变奏旋律集中在高音区,犹如层浪叠涌,表现了阿炳内心积愤的尽情迸发,是全曲的最高潮。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登台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当年冬天阿炳与世长辞,斯人已去,琴韵长存!
(三)、完整听赏乐曲同时观看屏幕上的视频资料。
师:下面我们将《二泉映月》这首作品完整地欣赏一遍。请同学们仔细听,并跟唱主题部分和每次变奏的第一乐句。跟随音乐体会阿炳饱经辛酸的一生和他坚韧、顽强的生活意志,你能联系自己谈谈体会吗?
(播放音乐,完整欣赏)
三、国乐新韵
1、 欣赏阿炳本人演奏的珍贵录音。
师:这首中国的名曲 有若干个演奏版本。其中包括钢琴与弦乐、弦乐合奏、中国民族乐合奏以及现代电子合成器演奏等各个版本。仔细听来,同一旋律不同的韵味,带给你不尽相同的境界和遐想,回味无穷。……
2、 欣赏不同版本的音乐片段
(1) 埙的演奏片段
(2) 独唱片段
(3) 钢琴和弦乐队
(4) 二胡与无伴奏合唱
3、 在“二胡与无伴奏合唱”的背景音乐中,教师小结本课。
师:阿炳在把《二泉映月》留给了民族后含笑而去。日本的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说:“断肠之感,对这首曲子来说是太确切了,听这首曲子,应该跪着来听才对。”说着,指挥家离开椅子,双膝跪下,双手垂下,进入“曲子”。“曲子”结束,片刻宁静后,指挥家抬起来头来,已是泪流满面。一腔悲愁是映残月,神曲绕梁终不绝!从弦上流出的悲伤啊,使中华民族的情感成为了不朽的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