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七律·长征 课件(36张PPT)+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5 七律·长征 课件(36张PPT)+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27 09:55:10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25 《七律·长征》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课文 〔七律〕
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七律.长征 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瑞金遵义金沙江大渡河大雪山水草地吴起镇会宁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逶迤(wēi?yí?):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páng?bó?):?气势雄伟的样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水排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总纲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难”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绵延不断逶迤腾五岭突出奔腾气势 乌蒙磅礴 形容其巍峨高大 走突出它的疾驰状貌, 细浪泥丸 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于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1935年5月3日,红军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泸定桥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代表 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金沙水拍云崖暖”: 形象地状写出了金沙江两岸悬崖高耸入云、江面水势奔腾激荡的景象,描写出红军巧渡金沙江时险恶而又神奇的情景。 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更 喜”中心思想: 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写作特点:一、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二、夸张手法的妙用(目的:通过写山来反衬和塑造红军战士摧坚历险、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1.正确处理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再现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
2.正确处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
坚定无畏的丰碑!是人
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毛泽东课外读物推荐:《万水千山》、
《长征》、
《百年历史回眸》、
《长征、英雄的史诗》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