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文革”期间冤案不断,其中最大的冤案是( )
A.罗瑞卿案 B.贺龙案 C.彭德怀案 D.刘少奇案
思路解析:刘少奇是国家主席,国家主席应受宪法保护,但却在“文革”中蒙冤而死,所以是共和国最大的冤案。
答案:D
2.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是在( )
A.1978年 B.1982年 C.1999年 D.2002年
思路解析: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九届人大与中共十六大等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贡献及其区别。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答案:C
3.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
请完成:
(1)上述材料出自我国的哪一法律文献?这一法律文献是哪一机构通过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法律文献的制定和颁布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路解析:第(1)问中的“法律文献”应注意说明通过的时间;第(2)问可依据材料,从公民个人和法制建设等方面说明。
参考答案:(1)文献: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机构:全国人大。
(2)我国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法律制度逐步健全。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夺权风暴首先开始于( )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重庆
思路解析:上海夺权后,“从中央各部门到地方各级党政部门都遭到夺权风暴的袭击”。由此可见,首先遭到夺权风暴袭击的城市应该是上海。
答案:B
2.中国共产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 )
A.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思路解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国共产党真正认识到法律建设的重要性是经历了“文革”这一浩劫之后。
答案:C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
A.民法 B.刑法 C.行政法 D.宪法
思路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以宪法为核心。
答案:D
4.下列法律法规有利于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进程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路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也是以宪法为依据而制定的,故选A项。
答案:A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义正词严地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材料二: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一案平反昭雪,撤销了八届十二中全会强加给刘少奇的“叛徒、内奸、工贼、走资派”等罪名,恢复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以上材料均摘自《历史在这里沉思》第一卷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刘少奇被迫害是在什么时期?为什么当时的宪法无法维护共和国主席的人身权利?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刘少奇一案平反昭雪说明了哪些问题?
思路解析:第(1)问中的“时期”可依据材料中的“1967年8月5日”进行判断,“原因”可从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等方面说明;第(2)问应注意从党的自身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角度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1)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原因:“文革”时期,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国家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2)中国共产党能够实事求是,敢于纠正自身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党;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决心。(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也可)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
①“左”倾错误的发展 ②修正主义的泛滥 ③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 ④林彪、江青等人的推波助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思路解析:②③是当时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左”倾错误的发展属于根本原因,林彪、江青等人的推波助澜属于主要原因之一。
答案:C
2.下列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源在于“左”倾错误发展 B.与毛泽东错误估计形势有关
C.民主法制遭到了空前的践踏 D.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倒退
思路解析:“文革”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深重灾难,但并没有造成社会发展的倒退,在此期间,我国的经济、科技等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答案:D
3.“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抄家和遭受人身迫害,最突出地说明了( )
A.国家法律遭到了严重践踏 B.不能人为地制造冤假错案
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 D.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思路解析:B项属于反思“文革”得出的教训,C项属于党内民主集中制问题,D项的表述与题干含义相反。
答案:A
4.“文化大革命”中,上海夺权风暴对全国造成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
A.处处可见违宪行为 B.各省市掀起夺权高潮
C.各地的生产受到破坏 D.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
思路解析:1967年1月,上海夺权风暴发生后,夺权风暴席卷全国。D项属于夺权风暴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上海夺权风暴前就已出现。
答案:D
5.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论述,正确的是( )
A.由反革命集团发起的反革命运动 B.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C.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文化革命 D.痛斥反革命集团的强大抗议运动
思路解析:实质考查“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在“左”倾思想影响下发动的一场政治运动,属于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答案:B
6.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
A.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思路解析:由于“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肆意践踏,使我们认识到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答案:D
7.第一次特别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的文献是(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思路解析:1982年宪法是对建国30多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答案:C
8.《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
A.加强和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 B.促进了国家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
C.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D.推进了村民民主制度的实施
思路解析:A、C、D三项均含有农村特色,其作用主要指农村方面,对国家决策的影响关系不起决定作用。
答案:B
9.下列关于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②属于依法治国精神的体现 ③进一步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④属于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思路解析:我国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依据,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不是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是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答案:A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
——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
——1940年国民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
材料三: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完成: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三部宪法条文存在哪些主要的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三部宪法条文为什么会存在上述不同?
思路解析:属于比较类型的材料解析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依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在此基础上结合这三部宪法制定的不同历史背景、制定者的阶级立场等角度思考。
参考答案:(1)《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实行君主专制,皇权至高无上;《中华民国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政体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民当家作主。
(2)清政府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旨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目的是建立西方式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并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提供法律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