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旱天雷》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音乐下册《旱天雷》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4-27 12:4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音乐下册《旱天雷》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并对比《二泉映月》与《龙腾虎跃》这两首情绪反差极大的乐曲。引领学生了解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2、 熟悉《二泉映月》的主题旋律;了解《二泉映月》的发展手法;了解“名扬四海的中国民族音乐家”华彦钧。
3、 通过“国乐新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并了解民族音乐也是在发展、进步并适合时代潮流的。
一、 欣赏《旱天雷》
内容介绍
广东音乐《旱天雷》由扬琴家严老烈根据《三宝佛》中的《三汲浪》改编。改编者运用民间音乐创作中常用的放慢加花技法,对原曲给以新的节奏处理,并充分发挥场琴密打竹法和善于演奏大跳形成的特长,使陈调出新声。
由于改编后乐曲的情绪有了根本性变化,所以新名为《旱天雷》。乐曲表现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欢欣的情绪。
二、 视唱《彩云追月》
1、 教学要求
原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由任光创作。乐曲形象地描绘了洁澣夜空的迷人景象。通过吹奏,熟悉、了解更多的优秀的民乐作品,扩大吹奏的音域。
2、 教学建议
(1) 可让学生自学该曲,教师进行指导。
(2) 乐曲中的几处切分节奏和附点四分音符节奏要注意唱准。
(3) 可组织学生编配一些打击乐器伴奏,增强演奏的效果。
(4) 这首乐曲体现我们古典的韵味,精致、细腻,吹奏时要注意速度、力度的准确性,不要过快。
三、 音乐小辞典——广东音乐
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19世纪下半叶在广州地区流行,当时以琵琶为主奏乐器,辅以筝、箫、三弦、椰胡等,之后出现了“五架头”组合,采用二弦(精弦硬弓)、提琴(类似板胡的中音乐器)、三弦、月琴、横箫五种,俗称“硬弓形式”。1926年开始采用“三件头”演奏,以二胡(改用钢丝弦,现称高胡)主奏,辅以秦琴、扬琴,俗称“软弓形式”。后在三件头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丝竹乐器,使之得到丰富、发展,一直流传至今。

四、 音乐园地
《重整山河待后生》
是根据老舍先生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
演唱者京韵大鼓著名表演艺术家骆玉笙演唱字正腔圆,情绪饱满,完全体现了“千里刀光影”的复杂和悲壮气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