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四十五中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15小题,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分)学者任继愈曾经感慨地写道:“经过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他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1分)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有关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一协议的执行意味着( )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获得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C.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3.(1分)美国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说过:“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 D.伊拉克战争
4.(1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一经问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它体现了( )
A.中国工农红军争取胜利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抗日军民抵抗侵略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英雄气概
C.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高寒地区的必胜信念和顽强意志
5.(1分)1950年,风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下列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农民甲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B.农民乙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C.农民丙说:“进行合作互助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实行文化大革命,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6.(1分)小明和同学搜集了下列图片,他们研究的时代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工业建设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7.(1分)毛泽东对于建国初我国工业的落后状态,做出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集中力量发展以下哪一产业(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8.(1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首词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成就是( )
A.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B.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C.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D.大庆油田建成
9.(1分)如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根据图表判断其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 )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10.(1分)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11.(1分)邓小平在评价建国后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其“反面教训”主要是它肆意践踏了民主与法制。邓小平评价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造私营工商业
12.(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13.(1分)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14.(1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对外开放
15.(1分)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二、判断改错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16.(2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
判断: 改正:
17.(2分)1967年6月,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
判断: 改正:
18.(2分)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改正:
19.(2分)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中共八大的召开。
判断: 改正:
20.(2分)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判断: 改正: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0分,计20分)
21.(10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民主制度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初步建立与哪一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什么法律文献?这一法律文献的性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法律文献而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三: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4)材料三的内容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具体反映?它的实质是什么?
(5)由此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22.(10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内容出自什么法律文献?根据材料,指出土改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是却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是指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在公社的体制方面,必须根据“统一经营、分级管理”的原则,将社内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劳力归公社统一调配和使用,工农林牧副和供销、信用、文化、卫生、交通等切生产建设事项归公社统一经营,由公社统一制定各项生产建设计划和进行收益分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什么危害?
材料四: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持温饱:7%的生产队人均年收入低于如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4)结合材料四及书本知识回答,为解决当时粮食短缺问题,安徽省率先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特点是什么?
(5)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请谈谈你的认识。
四、活动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计25分.)
23.(25分)图片见证历史,诉说历史。新中国成立至今,虽历经风雨七十载,却走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之路。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村料一:
村料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1)读图1说一说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图2中的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做出了怎样的重要伟大决策?
(3)读图3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项内容?这次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
(4)图4中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是什么时期完成的?这一时期还有哪些建设成就?请列举一例。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四十五中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15小题,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解答】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B.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C.“一五”计划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三大改造的完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A。
2.【解答】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有关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故选:B。
3.【解答】美国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说“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指的是朝鲜战争,即中国所称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故选:B。
4.【解答】题干给出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着这首战歌奔赴朝鲜前线的。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故选:C。
5.【解答】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故B项正确;土改结束后,近三亿的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农具、牲畜、房屋等,还免除了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因此不用再向地主交租,故A项错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为三大改造时期的事情,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农民收成不会比往年高很多,故D项错误。
故选:B。
6.【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西藏和平解放巩固新生政权;图片“农民丈量土地”发生在土地改革中。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图片“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抗美援朝有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巩固了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望。由此可见,研究的时代主题是巩固新生政权。故D符合题意;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和土地改革与反抗外来侵略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和土地改革与进行工业建设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发展国民经济与西藏和平解放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解答】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故选:D。
8.【解答】根据所学知识,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在历史上是祖国南北交通的“天堑”。一五计划期间(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
故选:C。
9.【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D。
10.【解答】选项中A是为我国核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邓稼先,B是东北为建立大庆油田作出贡献的英雄王进喜,C是焦裕禄,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革命烈士,干部楷模。D是我国著名的育种科学家,他培育了被称为东方魔稻的杂交水稻。结合题目可知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王进喜。
故选:B。
11.【解答】题意可知主要指的是文革的教训,即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矛盾有科学客观的分析;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领导。
故选:C。
12.【解答】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表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主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这是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故选:C。
13.【解答】据所学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1978年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逐步确立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故选:D。
14.【解答】从1985年起,改革也在城市全面展开,重点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的改革。
故选:A。
15.【解答】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题干中出现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可以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故选:B。
二、判断改错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16.【解答】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大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北京改为北平。
17.【解答】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1967年6月”改为“1964年10月”。
故答案为:
×;改正:把“1967年6月”改为“1964年10月”。
18.【解答】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
19.【解答】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中共八大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但中共八大上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20.【解答】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克服困难局面,1961年初,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简称“八字方针”)。八字方针,即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尽可能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同时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要巩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成果,使其向纵深发展。要以少量的投资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使其配套成龙,发挥更大的经济效果。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核心是“调整”,这个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0分,计20分)
21.【解答】(1)分析材料一的“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可以看出材料一主要论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依据材料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依据材料三的“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可知材料三与三大改造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运动。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了我国经济大发展。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故答案为: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5)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了我国经济大发展。
22.【解答】(1)“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内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由“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以看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由“引导他们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可知,材料二中“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指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目的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3)由“将社内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劳力归公社统一调配和使用,工农林牧副和供销、信用、文化、卫生、交通等切生产建设事项归公社统一经营,由公社统一制定各项生产建设计划和进行收益分配。”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人民公社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4)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
(5)认识:制定政策,要适合国情,要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规律。
故答案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3)人民公社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
(5)认识:制定政策,要适合国情,要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规律。
四、活动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计25分.)
23.【解答】(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中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它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在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政治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根据图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1956年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先是公私合营,后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4中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完成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国家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刚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试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同时修建了川臧、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工业基地的建设: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也建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能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赎买。
(4)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刚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能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