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检测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2-01 18: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检测题
班级 姓名
1、 选择题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从时间上看是指( )
A.1949—1952年 B.1953—1956年 C.1949—1956年 D.1956—1966年
2、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进行三大改造
3、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 )
A.润扬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武汉长江大桥 D.江阴长江大桥
4、直到“一五”计划实施之前,中国人民还不能自己制造汽车。而今天满大街都奔跑着中国人制造的汽车。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批汽车是( )
A“解放”牌汽车 B“长安牌汽车” C“吉利”牌汽车 D“奇瑞QQ”牌汽车
5、“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通向“世界屋脊”的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建成是在(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下列图片资料,不会出现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的是( )
A.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B.宝成铁路建成通车
C.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行 D.上海工商界代表荣毅仁等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8、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9、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希望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完成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调查报告,准备今年6月访问一位经历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民,最适合的是( )
A.林大爷(78岁) B.谢伯伯(55岁)C.田大叔(46岁) D.杜阿姨(38岁)
11、( )政策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A.拍卖 B.兼并 C.赎买 D.没收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3、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则旧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引起了某班同学的激烈争论,下列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观点较为典型,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说,该消息反映出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农民已经走向共同富裕
B.乙说,该消息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完成,生产迅速发展
C.丙说,该消息明显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
D.丁说,该报纸应该出版于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鲜明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就
14、“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有万斤的思想,就没有万斤的收获”,这些“豪言壮语”出现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运动中 D.改革开放后
1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 )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一五计划实施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16、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最具震撼力的一个场景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场景应该发生在20世纪( )
A.二十年代 B.三四十年代 C.五十年代 D.七十年代
17、建国初期,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我国摆脱贫油国面貌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邓嫁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18、雷锋是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涌现的英雄人物( )
A.解放战争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9、8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创造和培育了具有不同内涵的革命精神。某同学在教材推荐的历史网站上以“革命精神”为关键词搜索到相关图片,按其形成历史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两弹一星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大庆精神 ④延安精神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20、1958年8月,党中央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全国建起了上百万个土高炉。这年年底,钢产量达到1108万吨,但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土法炼钢毁掉了大片山林,浪费了宝贵资源,还影响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上述情况发生在( )
A.“一五”计划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
二、非选择题
1、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回答:
(1)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措施。
(2)分别简述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和历史意义。
(3)联系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新中国建立后到1956年间我国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
2、李明对书上的二幅图片(下图)感到十分不解:自己家种的水稻没有大人高.萝卜没有脸盆大,为什么图画上的水稻高耸入云.萝卜硕大赛驴?这究竟是不是真实的现象

请你进行学习探究,回答问题。
(1)“水稻比天高”.“萝卜比驴大”的情况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对经济建设造成什么影响?
(2)为什么从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到此类社会现象 它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教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BBAA BAADB CBCCB CBBBC
二、非选择题1、(1)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③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④稳定全国物价和反对贪污腐败
2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大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或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2分)胜利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意愿的宪法或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重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①新中国的建立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基础
②党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
③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振奋的精神和工作热情
2、(1)时期:20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运动。
现象:“浮夸风”盛行。
影响:给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2)原因:六十年代初党中央逐步纠正“大跃进”等“左”倾错误。
教训: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等等。(意思相似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