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模块综合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模块综合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4-28 08:0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模块综合检测(B)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水成为“超临界状态”,此时水可将CO2等含碳化合物转化为有机物,这就是“水热反应”。生物质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可生成石油、煤等矿物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与超临界水作用生成汽油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水热反应”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变化
C.火力发电厂可望利用废热,将二氧化碳转变为能源物质
D.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热反应”制取能源有望实现地球上碳资源的和谐循环
答案A
2下列过程伴随的能量变化中,属于反应热的是(  )
A.形成1 mol H—Cl键放出的能量
B.石墨转变成金刚石吸收的能量
C.1 mol O2形成2 mol O原子吸收的能量
D.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的能量
答案B
3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热ΔH=E2-E1
B.a、b分别对应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的能量变化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答案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B.25 ℃、101 kPa时,1 mol S和2 mol S的燃烧热不相等
C.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H—H
Cl—Cl
H—Cl
生成1 mol化学
键时放出的能量
436 kJ·mol-1
243 kJ·mol-1
431 kJ·mol-1
则H2(g)+Cl2(g)HCl(g) ΔH=-183 kJ·mol-1
D.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D
5下列关于某温度下一定浓度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H3·H2O电离达到平衡的标志是溶液呈电中性
B.是个常数
C.氨水促进了水的电离
D.c(N)+c(H+)=c(NH3·H2O)+c(OH-)
解析溶液在任何状态下均为电中性,A项错误;设NH3·H2O的电离常数为Kb,则Kb=,而KW=c(H+)·c(OH-),两式相比得,因Kb、KW为常数,故也为常数,B项正确;NH3·H2O电离出OH-,抑制了水的电离,C项错误;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可知,c(N)+c(H+)=c(OH-),D项错误。
答案B
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3Y(g)2Z(g),有关下列图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依据图甲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在图乙中,虚线可表示使用了催化剂
C.若正反应的ΔH<0,图丙可表示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由图丁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应的ΔH>0
解析A项,图甲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增加的幅度较大,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图乙中改变条件后平衡不移动,反应速率加快,则说明使用了催化剂;C项,图丙中正确表达了升高温度气体反应速率增大及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项,该反应中各物质均为气体,则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图丁中升高温度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说明平衡向着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
答案D
7在一个不导热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CO(g)和H2O(g),一定条件下使反应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C点
B.C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最大
C.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Δt1=Δt2时,生成H2的物质的量:AB段小于BC段
解析反应起始时反应物浓度大,因此反应物浓度:A点大于C点,A项错误;C点反应速率最大,反应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而反应进行程度最大是指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反应起始阶段,反应物浓度减少而反应速率加快,只能是温度升高导致,再结合容器不导热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错误;反应速率AB小于BC,故相同时间内,生成H2的量,AB段小于BC段,D项正确。
答案D
8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92.6 kJ·mol-1。实验测得起始时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容器
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达到平衡时体
系能量的变化
N2
H2
NH3

1
3
0
放出热量:23.15 kJ

0.9
2.7
0.2
放出热量:Q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B.平衡时,两个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均为
C.容器②中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23.15 kJ
D.若容器①体积为0.5 L,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23.15 kJ
解析对于给定反应,平衡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A正确。由①中放出的热量,可知参加反应的N2为0.25 mol,则有:
   N2(g) + 3H2(g)2NH3(g)
n(始)/mol 1 3 0
n(变)/mol 0.25 0.75 0.5
n(平)/mol 0.75 2.25 0.5
则①中NH3的体积分数为,由于①和②中建立的平衡是相同的,所以两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均为,B正确。①和②建立的是相同的平衡,②中N2转化0.15 mol,放出的热量为92.6 kJ·mol-1×0.15 mol=13.89 kJ,C错误。若容器①体积为0.5 L,即反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时放出热量小于23.15 kJ,D正确。
答案C
9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温度高于25 ℃
B.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是1.0×10-12 mol·L-1
C.加入NaHSO4晶体抑制了水的电离
D.c(H+)=c(OH-)+c(S)
解析A项,蒸馏水的pH=6,说明c(H+)=c(OH-)=1×10-6 mol·L-1,KW=1×10-12>1×10-14,说明温度高于25 ℃,故A正确;B项,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的浓度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c水(H+)=c(OH-)==1×10-10 mol·L-1,故B错误;C项,NaHSO4晶体溶于蒸馏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相当于一元强酸,抑制了水的电离,故C正确;D项,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2c(S),由于c(Na+)=c(S),可得c(H+)=c(OH-)+c(S),故D正确。
答案B
10现有等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溶液:①CH3COOH,②HClO,③NaClO,④H2CO3,⑤Na2CO3,⑥NaHCO3。按溶液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①②⑤⑥③ B.④①②⑥⑤③
C.①④②⑥③⑤ D.①④②③⑥⑤
解析①②④均属于酸,其中酸性:CH3COOH>H2CO3>HClO,即pH:①<④<②。③⑤⑥均属于强碱弱酸盐,因酸性H2CO3>HClO>HC,所以对应盐溶液的碱性为Na2CO3>NaClO>NaHCO3,即pH:⑥<③<⑤。
答案C
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把a L 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与b L 0.1 mol·L-1的K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K+)+c(H+)=c(CH3COO-)+c(OH-)
B.把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与0.3 mol·L-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OH-)>c(Ba2+)>c(Na+)>c(H+)
C.向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由于CH3COONa水解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升高
D.常温下,在pH=3的CH3COOH溶液和pH=11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解析A项满足电荷守恒,正确;B项,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钠两种溶质,且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为c(OH-)>c(Ba2+)>c(Na+)>c(H+);C项,加入醋酸钠固体相当于增加了醋酸根离子的浓度,抑制了醋酸的电离,故溶液的pH升高;D项,醋酸和氢氧化钠对水的电离都起抑制作用,在两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都为10-11 mol·L-1,因此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答案C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
B.0.1 mol·L-1 Na2CO3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减小
C.常温常压下,22.4 L 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
D.室温下,稀释0.1 mol·L-1 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解析A项,氢氧燃料电池中,H2在负极放电,失去电子,正确;B项,加热Na2CO3溶液会促进C水解,溶液的碱性变强,pH增大,错误;C项,常温常压下,22.4 L Cl2的物质的量不是1 mol,错误;D项,稀释CH3COOH溶液时,CH3COO-和H+的浓度均减小,导电能力减弱,错误。
答案A
13用黄色的FeCl3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解释或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加入FeCl3固体
溶液变成红褐色
FeCl3的水解程度变大
B
加入等体积水
溶液颜色变浅
c(Fe3+)变小
C
加入足量Fe粉
溶液颜色变浅绿色
2Fe3++Fe3Fe2+
D
将FeCl3溶液微热
溶液变红褐色
水解反应ΔH>0
解析A项,实验现象错误,FeCl3的浓溶液不可能出现红褐色,应仍为黄色,只是由于c(Fe3+)增大颜色变深;D项,红褐色溶液为Fe(OH)3胶体,说明加热促进了Fe3+的水解。
答案A
14有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钢板为正极,钢板上发生还原反应
B.放电时电子的流动方向是“正极→导线→负极”
C.放电过程中OH-向正极做定向移动
D.总反应:2Li+2H+2Li++H2↑
解析Li的金属性强于Fe,故钢板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项正确;放电时电子的流向是负极板上的电子经导线流向正极板,B项错误;放电时OH-向负极移动,C项错误;总反应是2Li+2H2O2LiOH+H2↑,D项错误。
答案A
15下列有关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Ⅰ所示电池中,MnO2作催化剂
B.图Ⅱ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
C.图Ⅲ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Cu2+浓度始终不变
D.图Ⅳ所示电池中,Ag2O作氧化剂,在电池工作过程中被还原为Ag
解析碱性锌锰电池的正极反应为2MnO2+2H2O+2e-2MnOOH+2OH-,MnO2表现出氧化性,A错误;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减小,B错误;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反应包含:Cu-2e-Cu2+、Zn-2e-Zn2+等,阴极反应是Cu2++2e-Cu,溶液中Cu2+浓度减小,C错误;银锌纽扣电池工作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H2O+2e-2Ag+2OH-,D正确。
答案D
16美国的丹尼尔·诺切拉博士公布了自己团队研发的“人造树叶”,它可以与燃料电池共同构成一个新的发电装置——太阳能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A “人造树叶”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B 太阳能燃料电池工作示意图
A.“人造树叶”上发生的反应为6CO2+6H2OC6H12O6+6O2
B.图A中塑料薄膜上部的反应为2H++2e-H2↑
C.图B燃料电池工作时的负极反应物为O2
D.太阳能燃料电池的优点为无论天气如何,均能持续供应电能,并且实现对环境的“零排放”
解析由工作原理示意图可以看出,“人造树叶”是光解水,将太阳能储存起来,A项错误;图A中塑料薄膜下部为H+得电子生成H2,B项错误;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物为O2,C项错误;太阳能燃料电池是利用“人造树叶”光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形成燃料电池,故无论天气如何都可提供电能,D项正确。
答案D
17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
A.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
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然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C.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 mL 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再进行滴定
D.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时即停止滴加盐酸
解析A项未用标准盐酸润洗滴定管;B项锥形瓶不能用NaOH溶液润洗;C项不会引起实验误差;D项指示剂变色后,要等半分钟,若溶液红色不褪去,才表明达到滴定终点。
答案C
18已知某温度、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55.20 L·mol-1,在该条件下有1 mol气体X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2X(g)mY(g)+Z(g),测得混合气体中X的体积分数为58.80%,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46.00 g,混合气体的密度为0.72 g·L-1。则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A.58.80 B.46.00
C.39.74 D.16.13
解析可直接由=55.20 L·mol-1×0.72 g·L-1=39.74 g·mol-1得出。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
19(6分)如图所示是一套电化学实验装置,图中C、D均为铂电极,U为盐桥,G是灵敏电流计,其指针总是偏向电源正极。
(1)As(砷)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ⅤA族,则Na3AsO4溶液的pH         (填“>”“<”或“=”)7。?
(2)向B杯中加入适量较浓的硫酸,发现G的指针向右偏移。此时A杯中的主要实验现象是           ,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3)一段时间后,再向B杯中加入适量的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现G的指针向左偏移。此时整套实验装置的总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再过一段时间后,G的指针逐渐归零,此时实验装置中的化学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
解析(1)As的非金属性弱于P的,磷酸是中强酸,所以H3AsO4是弱酸,则Na3AsO4溶液显碱性;(2)G的指针向右偏移,说明D是正极,C是负极,B中发生的反应为As+2H++2e-As+H2O,A中发生的反应为2I--2e-I2,淀粉遇到碘单质显蓝色;(3)G的指针向左偏移,说明C是正极,D是负极,A中反应为I2+2e-2I-,B中反应为As+2OH--2e-As+H2O,总离子方程式为I2+As+2OH-H2O+2I-+As;(4)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答案(1)>
(2)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As+2H++2e-As+H2O
(3)I2+As+2OH-H2O+2I-+As
(4)(或其他有效表达式)
20(12分)环境监测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是:
①量取a mL水样,迅速加入固定剂MnSO4溶液和碱性KI溶液(含KOH),立即塞好瓶塞,反复振荡,使之充分反应,其反应式为:2Mn2++O2+4OH-2MnO(OH)2(该反应极快)。
②测定:开塞后迅速加入1~2 mL浓硫酸(酸化,提供H+),使之生成I2,再用b 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为指示剂),消耗V mL。有关反应式为:MnO(OH)2+2I-+4H+Mn2++I2+3H2O、I2+2S22I-+S4。
试回答:
(1)滴定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外还缺少 。?
(2)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       ,眼睛要注视 。?
(3)滴定(I2和S2反应)以淀粉为指示剂,终点时溶液由    色变为    色。?
(4)水中溶解氧的计算式是   (以g·L-1为单位)。?
(5)测定时,滴定管经蒸馏水洗涤后即加滴定剂Na2S2O3溶液,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
(6)记录测定结果时,滴定前仰视刻度线,滴定到达终点时又俯视刻度线,将导致滴定结果? 。?
解析(4)根据反应式2Mn2++O2+4OH-2MnO(OH)2、MnO(OH)2+2I-+4H+Mn2++I2+3H2O、I2+2S22I-+S4可得关系式:O2~2MnO(OH)2~2I2~4S2,由于消耗b mol·L-1的Na2S2O3溶液V mL,则可知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 mol,即水中的溶解氧 g·L-1。(5)若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经润洗即加Na2S2O3溶液,则会使V偏大,导致测定结果偏高。(6)记录测定结果时,滴定前仰视刻度线、滴定后又俯视刻度线会造成V偏小,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答案(1)锥形瓶、烧杯
(2)不断振荡锥形瓶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蓝 无
(4)
(5)偏高
(6)偏低
21 (10分)催化还原CO2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在Cu/ZnO催化剂存在下,CO2和H2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O2(g)+3H2(g)CH3OH(g)+H2O(g) ΔH1=-53.7 kJ·mol-1 Ⅰ
CO2(g)+H2(g)CO(g)+H2O(g) ΔH2 Ⅱ
某实验室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2.2,在相同压强下,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
T(K)
催化剂
CO2转化率(%)
甲醇选择性(%)
543
Cat.1
12.3
42.3
543
Cat.2
10.9
72.7
553
Cat.1
15.3
39.1
553
Cat.2
12.0
71.6
[备注]Cat.1:Cu/ZnO纳米棒。Cat.2:Cu/ZnO纳米片。甲醇选择性:转化的CO2中生成甲醇的百分比。
已知:①CO和H2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283.0 kJ·mol-1和-285.8 kJ·mol-1
②H2O(l)H2O(g) ΔH3=+44.0 kJ·mol-1
请回答(不考虑温度对ΔH的影响):
(1)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有利于提高CO2转化为CH3OH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    。?
A.使用催化剂Cat.1
B.使用催化剂Cat.2
C.降低反应温度
D.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E.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
(3)表中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对CO2转化成CH3OH的选择性有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 。?
(4)在下图中分别画出反应Ⅰ在无催化剂、有Cat.1和有Cat.2三种情况下“反应过程-能量”示意图。
(5)研究证实,CO2也可在酸性水溶液中通过电解生成甲醇,则生成甲醇的反应发生在    极,该电极反应式是 。?
解析(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Ⅰ可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K=。
(2)根据反应Ⅰ,提高CO2的转化率,需使平衡正向移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A、B项都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反应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项正确;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物浓度等比例增大时,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D项正确;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时,相当于增大了CO2的用量,CO2的转化率降低,E项错误。
(3)该反应未达平衡时,催化剂如果对反应Ⅰ的催化能力强,则产生的甲醇多,产生的CO少,即对甲醇的选择性高。
(4)催化剂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无影响,故三条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相同,但是使用催化剂后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Cat.2的催化效果更好,在图像上表现为:Cat.2对应曲线在Cat.1的下方。
(5)CO2得电子后生成CH3OH,故生成甲醇的电极为阴极,在酸性条件下,电极反应式为CO2+6H++6e-CH3OH+H2O。
答案(1)
(2)CD
(3)表中数据表明此时反应未达到平衡,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Ⅰ的催化能力不同,因而在该时刻下对甲醇选择性有影响
(4)
(5)阴 CO2+6H++6e-CH3OH+H2O
22(8分)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若通直流电5 min时,铜电极质量增加2.16 g。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源中X电极为直流电源的    极。?
(2)pH变化:A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B    ,C    。?
(3)通电5 min时,B中共收集224 mL(标准状况)气体,溶液体积为200 mL,则通电前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4)若A中KCl足量且溶液的体积也是200 mL,电解后,溶液的pH为    (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解析(1)三个装置是串联的电解池。电解AgNO3溶液时,Ag+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Ag,所以质量增加的铜电极是阴极,则银电极是阳极,Y是正极,X是负极。(2)A池电解KCl溶液生成KOH,溶液pH增大;B池电解CuSO4溶液生成H2SO4,溶液pH减小;C池为电镀银,溶液pH不变。(3)通电5 min时,C中析出0.02 mol Ag,电路中通过0.02 mol电子。B中共收集0.01 mol气体,若该气体全为氧气,则电路中需通过0.04 mol电子,电子转移不守恒。因此,B中电解分为两个阶段,先电解CuSO4溶液生成O2,后电解水生成O2和H2,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O2和H2的混合物。设电解CuSO4溶液时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x,电解H2O时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y(同时阴极生成H2的体积为2y),则4x+4y=0.02 mol(电子转移守恒),x+3y=0.01 mol(气体体积之和),解得x=y=0.002 5 mol,所以n(CuSO4)=2×0.002 5 mol=0.005 mol,c(CuSO4)=0.005 mol÷0.2 L=0.025 mol·L-1。(4)通电5 min时,A中放出0.01 mol H2,溶液中生成0.02 mol KOH,c(OH-)=0.02 mol÷0.2 L=0.1 mol·L-1,pH=13。
答案(1)负 (2)增大 减小 不变
(3)0.025 mol·L-1 (4)13
23(10分)T1、T2两种温度下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    (填“>”“<”或“=”)T2,T2时Ksp(BaSO4)=      。?
(2)根据T1温度时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加入Na2SO4可由a点变为b点
B.在T1曲线上方区域(不含曲线)的任意一点时,均有BaSO4沉淀生成
C.蒸发溶剂可能由d点变为T1曲线上a、b之间的某一点(不含a、b)
D.升温可由b点变为d点
(3)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在无机物制备和提纯及科研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已知25 ℃时,Ksp(BaSO4)=1×10-10。
①医学上进行消化系统的X射线透视时,常使用BaSO4作内服造影剂。胃酸的酸性较强(pH约为1),但服用大量BaSO4仍然是安全的,BaSO4不溶于胃酸的原因是                                          (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万一误服了少量BaCl2,应尽快用大量0.5 mol·L-1 Na2SO4溶液洗胃,如果忽略洗胃过程中Na2SO4溶液浓度的变化,残留在胃液中的Ba2+浓度仅为     mol·L-1。?
②长期使用的锅炉需要定期除水垢,否则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水垢中含有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而后用酸除去。CaSO4转化为C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 5.0×10-9 
(2)ABC
(3)①对于沉淀溶解平衡BaSO4(s)Ba2+(aq)+S(aq),H+不能减小Ba2+或S的浓度,平衡不能向溶解方向移动 2×10-10
②CaSO4(s)+C(aq)CaCO3(s)+S(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