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在唐高宗时就已掌权,后来称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武则天统治时期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唐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生,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7年十一月攻占长安。618年,唐朝建立。
2.“贞观之治”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可以先由教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然后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亲身参加反隋斗争,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教师可打出以下投影: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 ”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后,教师小结: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3.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最后可以请学生谈谈对唐太宗政策的评价和感受。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做总结。
4.有关唐太宗任贤、纳谏的内容,教师既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5.关于贞观年间的经济情况,可以利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投影如下资料: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6.“贞观之治”一目讲完后,教师提问:“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除了唐太宗的开明政策外,你还想到了哪些原因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下一阶段学习唐朝的历史作铺垫。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教材“动脑筋”的问题。
7.讲述“女皇武则天”一目,教师可首先提问:“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 ”学生答后再问:“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若有时间可以请学生讲一两个和武则天有关系的小故事。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其次要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可提示学生参考课文叙述回答,教师补充并小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8.全课学完后请学生就本课内容,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教师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教师不仅注意评价结果,更要教给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读懂展示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
2.通过指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唐太宗和汉文帝的共同之处: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练一练】
B
【活动与探究】
1.制表: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削减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军事 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唐太宗历史功绩中有些内容可先空缺,待学完第4、5课后补上)
2.看影视,谈看法:有条件的,可放映一段有关武则天的影视片,谈谈你对这位女皇的看法。(自行安排)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