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2-09 11: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通过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其中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是本课的重点。

公元630年至834年的二百余年间,日本派19次遣唐使(其中到达中国者为15次)来华,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这充分证明了当时日本对唐文化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事迹,代表了中国人民与邻国友好交往的真诚愿望。中日友好交往,既对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变、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同时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玄奘西游取经的事例,不仅说明了玄奘为佛学真谛不辞辛劳的求学精神,而且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和天竺的了解,在中印友好发展史上留下佳话。

本课这两个重点都紧紧围绕着唐朝中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展开,充分说明了唐文化的世界地位和影响。

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 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二、教法建议

1.导入本课时,可采用不同的导入形式:①提问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唐朝的经济繁荣、政治昌明的情况,和唐朝时边疆地区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情况,然后指出隋唐时期不仅边疆与内地联系大大加强,中国和邻邦的友好往来也出现了空前盛况。②形象导入:可利用教材导入框提供的玄奘在天竺国受最高礼遇的故事,引入新课。或用本课讲述的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故事,引入本课,提出“鉴真为什么第六次才东渡成功”“鉴真不避风险,跨海赴日,说明了什么”一系列小问题,引入到本课的主题上。

2.本课的“玄奘西天取经”和“鉴真东渡”,学生早有耳闻,教师可让他们先讲自己知道的故事。然后教师讲述时,重点让学生注意传说故事和历史真相的区别之处。学生对《西游记》描述的唐僧西天取经故事印象较深,教师也可要求学生找出玄奘西游和《西游记》的描述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3.教师讲述唐朝与日本、新罗和天竺的交往事实之后,引导同学思考、议论,为什么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如此繁盛 让学生从唐朝前期的繁荣和强盛,当时日本、新罗和天竺的简要情况两个方面找出答案。

4.小结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唐朝文明对亚洲各国的主要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各国人民间相互联系的加强,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和影响。

5.教师讲述或学生阅读、讲述自己已知道的故事时,要求学生参照教材中的《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增加本课内容的空间概念。

6.唐朝的对外交往十分频繁,但封建时代的交往多在政治、文化方面,经济交往的比重还很小,相互间的赠品和回礼,与当今的国际贸易无法相提并论。它与近代的商品经济替代自然经济的现象更有天壤之别。教师引导下,学生讨论,取得共同结论。

三、学法建议

1.学习本课前,复习唐朝的经济繁荣情况和“和同为一家”一课唐朝时内地同边疆的联系部分、回忆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等内容。

2.学习唐朝对日本的联系时,多注意比较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发展所处的时代,由此想一想日本为什么会派那么多的遣唐使 这些遣唐使回国以后,对日本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这种交往对唐朝又有什么好处

3.学习唐朝与新罗的关系时,注意双方在频繁的交往中,各自都得到什么好处

4.学习“玄奘西游”一目时,思考你从玄奘法师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同时,在教材《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中,试着画出玄奘西游的路线图,并想一想他所走过的路线都经由了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学完“玄奘西游”后,你觉得吴承恩的《西游记》描述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取经”故事中,哪些人物是实有其人 哪些人物是虚构的,和史实不符

5.学习本课后,你试着依据本课内容写出一篇题为《隋唐时国际间的友好交往》或《玄奘法师的治学精神》的“后记”。

四、问题与探究

【动脑筋】

1.上面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 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首先看它的外形、图案,日本的和同开,与唐朝的开元通宝,都是圆形方孔钱,大小相当,较宽的圆圈和中间方孔边缘的形状相似。钱币上的文字都为汉字。然后比较两者出现的年代,唐朝开元通宝比日本和同开早88年。总之,和同开是仿唐朝开元通宝制造的。这说明唐文化对日本的巨大影响。日本出土的“开元通宝”达几万枚,“和同开”在我国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这说明唐朝时中日贸易的频繁。

首先日本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如,仿唐朝科举制,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其次,日本人还受唐朝文化的很大影响。日本都城平城京,几乎同唐长安的建筑样式相同。日本铜钱的样式,也与唐朝铜钱相仿。日本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 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 ”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这里所说的秦王,是指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继位之前被唐高祖封为秦王。

【练一练】

C

【活动与探究】

1.找一找,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有东亚的新罗、日本,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的拂,印度半岛的天竺以及东南亚各国等。

2.阅读对比:如果有兴趣,可阅读《西游记》的任何一回。想一想书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

玄奘西游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从这点上看是相同的。至于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经历的具体情节,则都是作者虚构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