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2-09 11: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通过引导学生对赵州桥与颐和园玉带桥等桥的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对比,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师生对唐诗共同进行赏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对祖国和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是隋唐文化的第一课,侧重介绍隋唐时期的科技、诗歌成就。

李春和赵州桥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它的建筑结构(敞肩式),是当时石拱桥结构最先进的一种。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而且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光耀千古的诗坛”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在我国很早就有。到了唐朝,诗歌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期。唐朝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留存下来的诗歌就有将近五万首,题材无所不有,体裁无所不备,著名诗人辈出,传世佳作迭出,可谓诗流纵横,群星灿烂。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成就更达到诗歌创作的高峰。唐朝诗歌是唐代文学百花之冠,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赵州桥是一座高度的科学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如何引导初一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是一个难点。诗歌属于文学范畴,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二、教法建议

1.讲述赵州桥时可以先投影:民歌《小放牛》,从牧童与村姑的对唱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出示赵州桥的图片或幻灯片。指出赵州桥并非鲁班所造,而是隋朝的工匠李春设计营建的。接着,请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赵州桥的外观造型有什么特点 赵州桥的设计有什么巧妙之处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完成“活动与探究”中的第2题。最后教师可以从桥的外型特点到科学巧妙的设计等方面进行小结。

2.讲述唐长安城可通过直观的手段,如计算机、投影或挂图,向学生展示长安城平面图和大明宫含元殿,使学生对唐朝建筑形成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总结唐朝建筑的特色。

3.关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一目,可以创设一种当年的历史情景,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然后由学生评价、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先让一组学生装扮成隋唐时期的百姓和文人,他们为获得一篇好的文章不停地抄写,费时、费力而且经常抄错。于是他们提出能否创造一种省时省力并准确传播文章的好方法 此时,让全班学生参与,提建议,想办法,出主意,于是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这种方式,使学生亲临其境,全身心调动与投入,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教师也可以由“洛阳纸贵”这个典故导入此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有关《金刚经》的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图。边看图边介绍经文和图画的特点,特别要指导学生看经文后面的一行小字“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为二亲敬造普施”,咸通九年为868年。以此说明“《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光耀千古的诗坛”一目,用“光耀千古”突出唐代文学的成就。建议教师先宏观后微观,宏观即使学生对唐朝诗歌的成就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微观即要使学生对唐朝诗人中的代表人物及诗歌特点有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只有对唐朝诗歌的总体脉络和著名诗人及名作的理解与掌握,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落实教材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国诗歌文化的丰富与灿烂。

6.教师应注意从历史的角度,讲述唐朝三大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找并讲述三位诗人的生平。从诗人的生平入手,注意三位诗人生活时代的不同。然后由学生朗诵诗人的诗句,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投影展示诗人代表作品,和学生一起欣赏,分析三位诗人诗作的特点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最后总结出,尽管三位诗人的作品特色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感,为后人所景仰,以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7.如时间允许,可以举行小型诗歌朗诵会,或者根据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生平自编小品表演。也可以让有书法、绘画基础的学生,课下以唐诗为题,创作书画作品,在班上展示。或者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写一张小报,自己设计版面,小报内容可包括:唐朝诗歌简介、著名诗人生平简历、诗人趣闻轶事,唐诗摘抄、心得体会,等等。在这些活动当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丰富材料,无形中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起到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作用。同时,也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学法指导

1.通过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及其特点等内容,使学生学会利用图表概括归纳历史问题。

诗人 生活的时代 代表作 作品主要特点
李白“诗仙” 盛唐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赠裴十四》等 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杜甫“诗圣” 盛唐转衰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等 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白居易 中唐 《赋得古原草送别》《秦中吟》《新乐府》等 讽喻社会,同情人民,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2.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想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女孩:“印章是雕版印刷的先驱。”男孩:“石头书是雕版印刷的先驱。”他们谁说的对 为什么

他们说的都对。早在战国时期,印章便开始使用了。汉朝时印章的使用已经很普遍。刻了一方印章,只要涂上印泥,可以无数次的使用,很方便。但印章一般都很小,只能刻几个字。石头书的拓片是印刷术的另一个渊源。我国古代的人们,把浸湿的薄纸贴在刻了字的石碑上,轻轻拍打。然后上墨,把纸揭下,成了黑底白字的“拓片”。隋唐时期,人们把印章和拓片技术结合起来,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你能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各自的诗歌特色

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练一练】

B

【活动与探究】

1.朗诵会:以唐诗为内容,组织一场小型诗歌朗诵会。

自由发挥。

2.看图分析与调查:这些是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图,看看这些桥与赵州桥相比,各有什么特点 再调查一下,你的家乡有些什么样式的桥 他们与赵州桥有什么不同

北京颐和园玉带桥:造型优美,观赏性强;桥洞高,底下过船方便;但坡太陡,行人费劲。

江苏苏州宝带桥:多拱桥,跨度大;桥面平缓,利于车马人行走;但桥孔小,桥下船只通行不便。

云南丽江黑龙潭桥:多拱桥,坡度较小,桥上行走方便。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