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
R·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
学习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3.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学习难点
能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一、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画一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顶点
顶点
顶点
边
边
边
角
角
角
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呢?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顶点
边
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呢?
三角形都可以画3条高。
A
B
C
用字母A、B、C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
三角形ABC
1.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2.画出每个三角形指明的底边上的高。
底
底
底
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
我摆来摆去,摆出的都是一种三角形。
你发现了什么?
用3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
做4根两两长度相等的木条,把长度相等的两根作为对边,钉成一个长方形。
稳定、支撑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1.由3条线段( )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 )个角,三角形具有( )性。
3.从三角形的( )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 )。
围成
3
3
3
稳定
顶点
高
三、巩固深化
1、判断
(1)三角形有无数条高。 ( )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
(3)由3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
×
×
2. 盖房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四边形形状不稳定。斜钉一根木条后,就形成了两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预防窗框变形。
四、课堂小结
A
B
C
顶点
底
边
角
高
定义: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特征:3个顶点,3条边,3个角。
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特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这里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恰当把握教学要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此外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的特性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
本节课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课前制作三角形,课内摆三角形、四边形、拉学具,探究三角形的特性、画三角形,找三角形的特性。尤其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中,通过拉三角形,让学生亲身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轻松突破了。所以,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是保证教学效果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