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选择题
1、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无关的是( )
A、西欧各国的普遍衰落 B、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D、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2、下列有关杜鲁门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美苏“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B、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提供了依据
C、使东欧国家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D、使美国全面推行霸权主义的宣言书
3、美国实施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向苏联和东欧进行经济渗透
C、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 D、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社会经济
4、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 )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
B、支持一些国家的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夺权
C、组织北约,加强同苏联抗争的实力
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5、战后两极世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利益的不同 B、社会制度的不同
C、意识形态的不同 D、领导人的意志不同
6、1949年初,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六个国家是( )
A、苏联、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B、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
C、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
D、苏联、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匈牙利、波兰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开始于( )
A、1945年 B、1947年 C、1949年 D、1955年
8、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9、二战后德国的分裂主要是由于( )
A、地理位置 B、经济状况 C、文化背景 D、美苏“冷战”
10、1962年,美苏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说明( )
A、美国仍然掌握着战略优势 B、正义力量取得了胜利
C、苏联势力局限于欧亚地区 D、古巴参与了“冷战”
二、材料解析题
11、材料一 据北大西洋公约:
第二条:缔约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
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材料二 据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考虑到由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并且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
第四条: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个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1)材料一中“自由制度”指什么?假设“武装攻击”来自何方?
(2)据材料一指出该组织的性质。
(3)根据材料二指出华沙条约组织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三、问答题
1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的主要异同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D 5、A 6、B 7、D 8、A 9、D 10、A
二、材料解析题
11、(1)资本主义;苏联。(2)军事政治集团。(3)原因: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影响: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对抗重点在欧洲。
三、问答题
12、相同点: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了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以达到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都建立在美国实力空前强大的基础上。
不同点:杜鲁门主义是在政治上干涉欧洲事务,而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是在经济上干涉欧洲事务;杜鲁门主义是在马歇尔计划的政策依据;杜鲁门公开宣称要干涉他国内政,马歇尔则采取比较隐蔽的方式控制他国。《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 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基础是( )
A.反对法西斯主义 B.谋求和平、民主
C.美苏实力均势 D.两在阵营的对立
2、美国策动成立北约,除企图遏制苏联以外,还有一个意图是( )
A.凌驾于联合国之上 B.分裂德国
C.称霸世界 D.援助西欧
3、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洲政治格局最大的变化是( )
A.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B.美苏争霸局面形成
C.德国处于分裂状态
D.美、法、苏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二战后,南北朝鲜的分裂是由于( )
A.日本法西斯对南北朝鲜分而治之的结果
B.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的规定
C.南北朝鲜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
D.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
5、以上历史事件中不属于“冷战”范畴的是( )
A.1949年德国的分裂 B.1948年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C.1964—1973年的越南战争 D.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6、西欧国家成立“欧共体”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军事强大、政治稳定的统一欧洲
B.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C.加强西欧各国政治联盟,稳定欧洲政局
D.发展西欧资本主义,抑制苏联的影响
7、促使法德两个政治宿敌开始走向和解的是( )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
D.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8、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欧共体的创始国( )
A.英国 B.法国 C.比利时 D.联邦德国
9、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80年代又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根本原因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10、1973年,不结盟国家第四次首脑会议提出的示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是( )
A.团结起来,相互支持,维护民族独立
B.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C.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D.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1、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
A.大多数国家经济困难,党和政府脱离群众
B.各国照搬苏联模式,政治僵化
C.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D.执政党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存在
12、“八一九”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订
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作用
C.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加剧了政局动荡
D.叶利钦等人势力的增强
13、“冷战”结束后,经过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现出( )
A.美国独霸世界的局面 B.“一超多强”的局面
C.多极化局面 D.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14、下列关于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错误的是( )
A.日本政府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B.美国的大力扶植
C.日本加强政府投入和重视教育
D.日本采取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战略
15、二战后,美国扶植日本恢复经济的措施有( )
①削减并免除战争赔款 ②发还拆迁的工业设备 ③提供资金和物资 ④帮助发展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解除武装与废弃军备,乃军事占领之初步任务,应迅速而决然地予以完成,同时必须竭力设法使日本人民认清军阀及其合作者如何欺骗并诱使彼等误入征服世界歧途所演之惨剧。
------《远东委员会对投降后日本之基本政策的决议》
材料二:1950年1月10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说:“日本为亚洲的防共铁壁,必须在整个远东地区重新确立它的影响力量。”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据统计,1950—1953年日本依靠美国侵朝战争“特需”军事订货总额超过24.7亿美元,后因越南战争得到40亿美元的军事订货。
--------《世界现代史》(下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提出当时美国对日本实行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2)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有什么变化?
(3) 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使日本二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因素。
17.阅读下列材料: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外长钱其琛答《世界知识》杂志社问
请回答:
(1)钱其琛为什么说东欧剧变来得突然?
(2)“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有哪些?
(3)从时间、性质、原因方面指出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有何相似之处?
问答题:
18、结合史实分析二战后美国同日本、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
19、二战后国际格局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变。请回答:
(1)二战后两极格局确立的原因有哪些?
(2)两极格局中存在着哪些基本矛盾?
(3)促使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当前国际形势出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2、C 3、A 4、D 5、C 6、B 7、A 8、A 9、C 10、D
11、A 12、C 13、B 14、D 15、B
二、材料解析题:
16.(1)严厉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实行非军事化政策。
(2)由严厉打击转变为蓄意扶植日本的政策
(3) 社会改革;非军事化;美国的扶植;朝鲜战争的机遇;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的投资;重视教育;鼓励出口。
17.(1)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
(2)外因:① 苏联的影响: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经验,受制与苏联;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的影响。②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等等。内因: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在国内国际压力下,宣布实施“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存在,最终丧失了国家政权。
(3)时间:都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
性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原因:苏联僵化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三、问答题:
18、(1)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①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在日本推行民主改革,强行拆迁工业设备,赔偿给战胜国。②1948年后,帮助日本恢复经济。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接受美国大量军火和给养,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与美国既有联盟也有磨擦。
(2)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①战后初期,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控制西欧。②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加强对西欧的控制。③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欧国家与美国控制与反控制斗争尖锐。④欧共体成立和发展扩大,成为能与美国相抗衡的重要力量。
19、(1) 反法西斯联盟政治基础的消失;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美苏均势;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2
(2)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矛盾;美苏两个大国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与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矛盾。2
(3)欧共体与日本的崛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发展中国家的壮大。3
(4)和平因素:第三世界的不断壮大;联合国作用的增强;世界经济政治联系日益密切。2
动荡因素:美国要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暴露,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纠纷不断。 2第3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选择题
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下列史实与事实不符的是( )
A.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B.波兰团结工会以瓦文萨为首
C.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领导承认反对派组织“新论坛”为合法组织
D.联邦德国并入民主德国,两德统一
2、德国经过45年分裂后又实现了统一是在( )
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 1992年
3、关于东欧剧变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B.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C.东欧各国大量公民外逃,政局出现大动荡
D.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4、苏联由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是( )
A.“八一九”事件的爆发
B.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C.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D.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5、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八一九”事件 B.宣布实行多党制
C. 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D.阿拉木图文件签署
6、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的标志是( )
A.《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
B.欧盟成员国不断扩大
C.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
D.欧洲内部统一货币--------欧元在11国启动
7、《欧洲联盟条约》签订的目的是( )
A.加强内部合作,提高欧盟的国际地位
B.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增强欧洲的军事实力
C.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和成立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
D.反对美国霸权主义,推进多极化进程
8、1995年加入欧盟的三个国家有( )
①法国 ②西班牙 ③瑞典 ④芬兰 ⑤奥地利 ⑥荷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9、将两极格局瓦解视为自己跻身政治大国良机的国家是( )
A.德国 B.日本 C.印度 D.法国
10、有关“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B.欧盟建立后的一些举措,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形势好转,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
D.时至今日,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终于形成了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惟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有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它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以美国抗衡的其他国家。
------------基辛格1993年的说话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旧的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新的世界格局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
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基辛格对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看法?
问答题
12、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C 4、C 5、D 6、D 7、C 8、C 9、B 10、D
11、(1)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3) 大国综合国力
(4) 同意。基辛格指出了当今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符合实际的。
12、(1) 原因:①外因:苏联的影响,东欧各国照搬苏联经验,受制与苏联;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等等。②内因: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在国内国际压力下,宣布实施“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存在,最终丧失了国家政权。第2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选择题
欧洲开始一体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政治经济中心优势地位的丧失
B.美国的经济政治渗透
C.苏联威胁的日益严重
D.欧洲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经济迅速发展
2、欧共体的总部设在( )
A.巴黎 B.罗马 C.布鲁塞尔 D日内瓦
3、欧共体成立的时候原始会员国中不包括( )
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荷兰
4、“欧洲共同体”是由下列哪三个机构合并而成的①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共同市场 ③欧洲汽车联营 ④欧洲经济共同体 ⑤欧洲交通联营 ⑥欧洲原子有共同体( )
A.①②③ B.①②⑥ C.①②⑤ D.①④⑥
5、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到帮助日本恢复经济,首先是( )
A.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
B.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C.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
D.在日本推行民主改革,铲除军国主义
6、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大体完成的标志是( )
A.政府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B. 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
C.日本从向美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中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D.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战前水平
7、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举行是在( )
A.开罗 B.贝尔格莱德 C.新德里 D.万隆
8、不结盟运动奉行的政策是( )
A.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
B.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C.非集团、不结盟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9、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是( )
A. 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
B. 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C.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把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中心内容
10、奠定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为基础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冲突的危机。要根本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且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的恶化,“冷战”和它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与会国家认为,在这样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的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家关系的惟一基础。
--------不结盟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不结盟运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人有哪些?
不结盟运动奉行的政策是什么?
问答题
12、世界格局为什么会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D 5、C 6、D 7、B 8、C 9、C 10、B
11、(1) 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2)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
(3) 非集团、不结盟
12、(1) “二战”后初期,美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是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西欧普遍衰落。惟有苏联能与美国抗衡,国际形势形成两极格局。
(2) ①欧共体的形成的扩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②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并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③不结盟运动形成,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巨大作用。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3) 美苏实力相对削弱,世界由“二战”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发展为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五大力量,出现了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