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单元检测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2-13 10: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测题
1、 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A.七届三中全会 B.八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三中全会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源于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最主要是指 ( )
A.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B.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C.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D.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
3、从“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你会联想到(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七大”
4、中共十一届三种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知道思想 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
5、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6、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召开( )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 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7、下列建设和发展西藏的事例中,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A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B、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C、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 D青藏铁路建成
8、2008年4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演讲中说,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胡锦涛主席所说的“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的标志是
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B.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并进行第一次高考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9、时任吉林省省长韩长赋在“两会”期间赋词一首:“小岗村头,土地承包,石破天惊。看天南地北,春风到处,人欢马跃,妇孺躬耕……”。词中赞美了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有企业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1984年初,芜湖一户农民家庭正在召开会议,商量“包产到户”后的土地耕作计划。他们在执行我党的一项农村经济政策,这就是(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发展乡镇企业
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安徽、四川的农村中展开,当时农村流行这样一首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体现的经济体制是( )
A农业合作化 B土地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
12、春联往往折射着社会的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980年春联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是由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实行人民公社化
D.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13、“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导致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地(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下列城市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杭州 B.深圳 C.武汉 D.南京
16、下列哪一个城市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
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深圳
17、“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 )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18、“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
A.中共一大 中共七大 B.中共七大 中共十四大
C.中共一大 中共十四大 D.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19、2007年10月5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的六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全景式追溯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展示中华民族167年的抉择与坚定、屈辱与自强、痛苦与希望。下列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源于当时没有先进阶级的政党领导,民族抵抗的去动员规模非常有限
B.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民族由衰败到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C.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D.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980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邓小平的肖像。标题上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幅照片和文字的寓意是( )
①美国新闻界希望中美关系尽快实现正常化。②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③中美关系已经正常化。④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据此回答:
(1)下图是“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这个纪念馆应建在何处?(写出具体地点)(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右图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示意图”。结合此图,请回答:
①今年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祖国大陆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也将选此处为首站,这个经济特区是 。
②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
③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 → 沿海开放城市 → ( ) → 内地
(3)请你谈谈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2、为纪念改革开放33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 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3)展望未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参考答案
1、 选择题
DBCAC DDBCD BCDDB ACBAA
2、 非选择题
1、 (1)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①海南(岛) ②上海浦东新区③经济特区 经济开放区
︿(3)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教材,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得分)
2、(1)开启“中国新生”的事件是开国大典(回答新中国成立也可)。 开启“伟大转折”的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2)邓小平
探索: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③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⑤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⑦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等。(评分说明:只要求考生答出任意二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3)要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等等。(评分说明:只要求考生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