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物质的酸碱性练习(第1课时)(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物质的酸碱性练习(第1课时)(试题和答案没有分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28 09:5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物质的酸碱性(1)
1.下列各组离子中,均是由酸电离产生的是(A)
A. H+、Cl-  B. H+、K+、SO42-
C. Cu2+、SO42-  D. Na+、OH-
2.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A. H2CO3  B. NaHCO3
C. SO2  D. Ba(OH)2
3.下列有关现象可以确定某种物质是碱的是(C)
A. 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B.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C. 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
D. 水溶液呈碱性
4.下列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B)
①石灰水 ②汽水 ③洗发液 ④盐酸 ⑤醋 ⑥茶水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④⑤  D. ①③⑥
5.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水、白醋、澄清石灰水(碱性),只用一种指示剂就能简单区分它们,这种指示剂是(D)
A. 蓝色石蕊试纸  B. 红色石蕊试纸
C. 无色酚酞试液  D. 紫色石蕊试液
6.食醋中含有醋酸,下列关于食醋的说法错误的是(A)
A. 食醋是一种酸
B. 食醋中含有H+
C. 食醋是一种混合物
D. 可以从醋中闻到酸味证明醋酸有挥发性
7.用酒精浸泡木槿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酸溶液显红色,遇碱溶液显绿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木槿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化学变化
B. 能使木槿花的溶液显绿色的一定是碱
C. 将氯化钠溶液滴入木槿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 木槿花的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8.小林在凉拌紫卷心菜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卷心菜变红了,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 紫卷心菜等植物的汁液能作酸碱指示剂吗?
【实验探究】 取紫卷心菜、牵牛花的花瓣、胡萝卜,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分别加入到蒸馏水、稀酸溶液和稀碱溶液中,有关颜色变化情况如下:
/
【得出结论】 紫卷心菜、牵牛花的汁液能作酸碱指示剂,胡萝卜的汁液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拓展应用】 小林用上述的牵牛花汁液来测定某雨水样品的酸碱性,发现牵牛花汁液呈红色,则该雨水呈__酸__性。
9.“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的“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D)
A. 先变蓝后变紫 B.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 先变无色后变红 D. 先变红后变紫
【解析】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很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溶液由红变紫。
10.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B)
(第10题)
A. 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B. 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C. 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 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解析】 据图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大烧杯内的酚酞试液变红,但是A和B并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是氨分子的运动造成的,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而露置在空气中的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观察选项,只有B不能通过本实验得出,故选B。
11.科学促进技术发展,技术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物质的认识经历着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以下对酸的认识由先到后的排序是③①②(填序号)。
①与碱作用时失去它原来性质的就是酸
②能够在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H+)的化合物
③有酸味的物质就是酸
【解析】 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可以得出对酸的认识:先是酸具有一定的酸味,然后是与碱作用会失去它原来性质,最后是电离出氢离子(H+)的化合物。
12.KOH溶液中含有H2O、K+和OH-,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某科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 KOH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 猜想1:KOH溶液中的H2O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KOH溶液中的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3:KOH溶液中的 OH-(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 如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猜想1不成立
(2)
用试管取少量KCl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猜想2不成立
(3)
用试管取少量KOH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变红
猜想3成立
【讨论反思】 有同学认为猜想1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酚酞试液本身含有水。
【拓展】 向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
【解析】 猜想2不成立,说明溶液没有变色,故实验(2)的现象为溶液不变色。根据上述两个实验可以知道水分子和钾离子都不能使酚酞变红,所以实验(3)中可直接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从而可以判断猜想3成立。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也可使酚酞变红。
1.2 物质的酸碱性(2)
1.下列数据是一些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A)
A. 液体肥皂(9~11)  B. 西瓜汁(5~6)
C. 酱油(4~5)  D. 柠檬汁(2~3)
2.下面三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酸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肥皂水显碱性,食盐水的pH=7。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B)
①酸奶 ②肥皂水 ③食盐水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3.在鸡蛋清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由此可知,鸡蛋清的pH在pH试纸标准比色卡的区域可能是(D)
4.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保持不同的酸碱性:
体液
尿液
胃液
血液
pH
4.7~8.4
0.9~1.5
7.35~7.45
根据上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B)
A. 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B. 人体的血液一定呈碱性
C. 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 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5.某年的某段时间,我国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有关猪肉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有资料显示,肉类新鲜程度的变化会引起pH发生相应变化,变化关系如下表: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7
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C)
A. 肉越新鲜,酸性越弱
B. 肉越新鲜,碱性越强
C. 肉变质过程中,酸性减弱
D. 肉变质过程中,碱性减弱
6.紫甘蓝汁性质稳定,其颜色随pH改变而发生如下变化:
pH
<6.5
7.0~7.1
7.5~8.5
8.5~12.0
>12.5
颜色
粉红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
①紫甘蓝汁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②将紫甘蓝汁加入到不同的碱性溶液中,可能显示出多种颜色 ③与石蕊相比,紫甘蓝汁可更准确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7.人体口腔内唾液的pH通常约为7,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之后酸性逐渐减弱,至40分钟时趋于正常。下列与描述情况最接近的图像是(B)
8.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生活密切相关。
(1)健康人的体液pH必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如果体液pH超越正常范围,就会导致某些疾病的产生。胃液的pH小于(填“小于”“小于”或“等于”)7。人体内二氧化碳排出不畅时,会导致血液pH降低(填“升高”或“降低”)。
(2)下表是一些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
作物
茶树
柑橘
西瓜
甘草
最适宜的土壤pH范围
5.0~5.5
5.0~7.0
6.0~7.0
7.2~8.5
江西素有“红土壤”之称,红土壤偏酸性。上述作物不适宜在红土壤中种植的是甘草。
9.某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D)
A. 偏低 B. 偏高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解析】 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相当于把溶液稀释了,如果该溶液显酸性,稀释后,酸性变弱,pH变大;如果显碱性,稀释后碱性变弱,pH变小;如果是中性溶液的话,pH不变。因为是未知溶液,所以无法判断。
10.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
A. 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
B.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
C.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
D.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稀溶液的pH
【解析】 将pH试纸湿润相当于将稀硫酸稀释了,将使测定的结果偏高;二氧化碳是气体,pH试纸是测溶液的酸碱度,所以不正确;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可使pH试纸发生碳化,影响实验;用干燥的试纸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是正确的。
11.某科学兴趣小组按以下步骤探究某一温度下氯化钠溶液的酸碱度。
【猜想或假设】 溶液的pH可能为①pH<7;②pH=7;③pH>7。
【设计和实验】 要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__①__(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pH试纸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无色酚酞试液
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丙同学: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评价】 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__甲__同学。其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乙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丙把pH试纸浸入溶液中。若用乙同学的方法测出某瓶酸溶液的pH,其结果与实际pH相比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解析】 指示剂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酸碱度要用pH试纸。使用pH试纸时,不能用水润湿,否则将会稀释待测液;也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否则会使待测液受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