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下地理 第八章 西北地区习题课件2课时(15张PPT+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八下地理 第八章 西北地区习题课件2课时(15张PPT+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2-25 17:08:58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地理位置
西北地区大体位于    以西、长城和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北。?
二、地形特征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    和    为主,东部主要是______高原,西部    和    相间分布。?
大兴安岭
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
高原
内蒙古
高山
盆地
盆地
三、气候、河流和自然景观
1.气候和河流
由于       和       ,西北地区气候    ,河流    ,且多为     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2.自然景观
西北地区    和    广布;东部高原以    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        和     ,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    分布。?
距海遥远
干旱
稀少
季节性
荒漠
草原
荒漠草原
沙漠
草原
荒漠
山岭阻隔
四、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草场分布、优良畜种和民居
(1)      以东地区降水较多,      资源比较丰富,分布有       草原、       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场。       以西地区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 但       较多,分布有      草场。?
(2)优良畜种有三河牛、三河马和新疆细毛羊等;草原上可移动的房子叫蒙古包。
2.灌溉农业
(1)西北地区天然降水    ,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有    、         、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
(2)由于夏季气温   ,光照强,昼夜温差   ,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      闻名国内外。?
贺兰山
地表水
呼伦贝尔
锡林郭勒
贺兰山
山地降水
高山
较少
河水


瓜果
高山冰雪融水
3.主要的灌溉农业区
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上,人们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农业,使这些地方成了粮棉瓜果之乡。在宁夏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上,人们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自古以来,这里被誉为“塞外江南”。
4.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新疆的      享誉全国。?
长绒棉
一、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例1】 下列山脉中既位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上,又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上的是(  )。
A.横断山脉 B.祁连山脉
C.大兴安岭 D.阴山山脉
解析:大兴安岭既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上,又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
答案:C
二、图解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及影响
【例2】 下面是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其中按照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④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解析:西北地区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答案:B
1.下面谜语的谜底所指的动物,其生活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冷湿 B.湿热
C.高寒 D.干旱
D
解析:谜底所指的动物是骆驼;骆驼生活的地区沙漠广布,气候干旱。
2.新疆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优越
B.昼夜温差小,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C.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D.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A
解析:新疆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优越,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3.以下有关西北地区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B.西北地区全部属于内流区
C.河水流量大,没有结冰期
D.汛期出现在冬季
A
解析:西北地区降水少,河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所以河流水量小,且水量受气温的影响大,季节变化大。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山地降水也多,河流水量大,出现汛期;冬季则相反,出现枯水期,且因为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也会出现结冰期。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属于外流河,所以西北地区也有小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
A
解析:西北地区降水少,农业种植以旱地作物为主,林业欠发达,新疆牧区以高山牧场为主,内蒙古牧区以温带草原牧场为主;西北地区农田主要分布在水源较丰沛的河流、山麓附近,所以选A项。
4.下列关于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农田主要分布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或地下水灌溉的地势平坦的地区
B.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地带广泛种植水稻、小麦、棉花、瓜果等
C.西北地区依靠冰雪融水灌溉,畜牧业和林业发达
D.内蒙古牧区以高山牧场为主
D
解析: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和河水。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有黄河流经,河渠纵横,灌溉农业发达,被誉为“塞外江南”。
5.西北地区由于降水少,以灌溉农业为主,其中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被誉为“塞外江南”的是 ( )。
A.内蒙古高原和河西走廊
B.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
C.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
D.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位置和范围
位于我国新疆    ,    山脉和    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二、气候特征
由于远离    ,周围又有高大   环抱,来自    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    ,降水    ,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三、自然景观和绿洲分布
1.这里    、    广布,人迹罕至,在塔里木盆地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沙漠。?
2.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        和        ,分布着星星点点的    ,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      ,是当地人口、城镇和交通线的主要分布地区。?
南部
天山
昆仑
海洋
山脉
海洋
干旱
稀少
戈壁
塔克拉玛干
山麓地带
绿洲
冰雪融水
河流沿岸
沙漠
四、油气资源的开发
1.储量丰富
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油气盆地。?
2.油气开发与区际联系
(1)油气开发。
塔克拉玛干两条       的陆续建成,为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塔里木盆地已建设了十几座大型的油气田。?
油气
沙漠公路
(2)西气东输工程。
①线路: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二线工程主干线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将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向南运至广州。
②意义:发挥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大了西部地区治理环境的投入,同时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使东部地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
3.生态环境保护
塔里木盆地环境脆弱,在开发利用油气资源的同时,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避免       ,并加强    的环境保护。?
破坏环境
绿洲
一、中国北疆的“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工程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约占国土面积的27%。“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它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东起黑龙江宾县,西抵新疆乌孜别里山口,沿线分布着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是我国多年来在万里风沙肆虐的北疆400万平方千米辽阔大地上构筑的一道“绿色长城”。
“三北”工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工程的建设需要更多的科技支撑。多年来,中国在防沙治沙、抗旱造林、飞播造林、封山封沙育林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还在实践中突破了单一生态型防护林建设的模式,注重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兴林与富民的统一。
国家林业局数据显示,经过多年的“三北”工程建设,工程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北”地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重大转变,工程区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森林蓄水量明显增加。
【例1】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新增沙漠化的土地面积约有5万平方千米。据统计,这些沙漠化土地有85%是由滥垦、滥牧与滥伐森林所造成的,10%是由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中破坏林草所造成的,5%是由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近几十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成因是 (  )。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 B.全球气候变暖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D.大面积的污染
(2)面对土地的沙漠化,下列行为错误的是(  )。
A.在风沙危害严重的“三北”地区兴修防护林
B.在草原地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草场轮牧制度
C.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改变发展模式,由发展种植业改为发展畜牧业
D.在沙漠化地区兴修水利,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的材料信息可知,近几十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成因是滥垦、滥牧与滥伐森林以及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中破坏林草等人类活动。第(2)题,在沙漠化地区兴修水利,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只能造成“沙进人退”,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C (2)D
二、实现双赢的能源战略——西气东输工程
1.西气东输工程概况
“西气”主要是指新疆、青海、川渝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以及中亚国家生产的天然气;“东输”是指将上述地区的天然气主要输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路线: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到达上海。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路线:西气东输二线是我国首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管线起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止于广州。
【例2】 西气东输工程对于用气地区的环境意义在于(  )。
A.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区位优势
B.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
C.改善大气环境
D.增加就业岗位
解析:西气东输工程对于用气地区的环境意义在于改善大气环境。
答案:C
1.塔里木盆地位置示意图说明塔里木盆地( )。







A.油气资源丰富 B.是“丝路”走廊
C.降水稀少 D.地势平坦
C
解析:由图中提供的文字信息可以看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重重山岭的阻隔,难以深入内陆,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读下图,完成第2~3题。
2.甲所在的盆地是(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3.塔里木河的水源主要来自( )。
A.地下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湖泊水 D.雨水
A
B
读图,完成第4~6题。







4.该地河流夏季进入汛期,原因是( )。
A.处于季风区,夏季降水多
B.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多
C.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夏季降水多
D.夏季河流上游受来自境外河水暴涨的影响
B
5.这里的城镇和交通线主要分布在( )。
A.山麓地带 B.山脊或山坡处
C.沙漠内部 D.远离河流地带
6.城镇和交通线这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主要分布在水源条件较好的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
B.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形平坦,修路条件好
C.塔里木盆地边缘气候条件好,是新疆主要的农耕区
D.交通线修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可以节省运费
A
A
解析:图示塔里木盆地的河流多内流河,河水主要是来自周围高山的冰雪融水,夏季因气温高,冰雪融水多,进入汛期;该区域气候干燥,水源是影响该地城镇和交通线发展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其城镇和交通线多分布在水源充足的山麓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