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
环境的影响
一
二
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的增长会对 资源 、 环境 和 社会 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2.为了控制 人口数量 和提高 人口素质 ,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鼓励 晚婚晚育 、 少生优生 。?
3.优生,通过男女青年 婚前体检 、孕妇 定期检查身体 等措施,避免生出有遗传缺陷的孩子。?
一
二
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1.人类活动既可能 破坏 环境,也可能 改善 环境。?
2.当前,人类活动使 环境恶化 的问题特别需要我们关注。?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哪些?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入侵等。
1.人类的乱砍滥伐使森林面积减少,动植物生存的环境范围越来越小,数量逐年下降,沙尘暴频繁发生。
2.人类的乱捕滥杀使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终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4.科学家把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作生物入侵。生物入侵不受时间和国界的限制,并且随着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各地人们的频繁交往而迅速传播开来。
【例题】 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那么,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如台风、地震、水涝和干旱等
B.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C.人类进行各种违背生态规律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
D.各类动物有极强的繁殖能力
解析:自人类在地球出现以后,其生存和发展一直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紧密相关。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还包括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行各种违背生态规律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这已经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答案:C
1
2
3
4
5
6
1.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
A.植树造林 B.围湖造田
C.过度放牧 D.乱砍滥伐
答案
答案
关闭
A
1
2
3
4
5
6
2.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使用纸质包装袋
B.使用无磷洗衣粉
C.焚烧秸秆
D.植树造林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
2
3
4
5
6
3.下列措施中,能提高人口素质的是( )
A.晚婚 B.晚育
C.少生 D.优生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
2
3
4
5
6
4.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
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会污染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
答案
解析
关闭
A
1
2
3
4
5
6
5.下列措施中,与控制人口数量关系不大的是( )
A.晚婚 B.晚育
C.少生 D.优生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
2
3
4
5
6
6.下面这幅漫画题目是“越卖胆儿越大”,请你简要说明图中人类的行为对生物圈会造成哪些影响?
答案
答案
关闭
人类对野生动物乱捕滥杀,造成某些动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最终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答案合理即可)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优美的环境愉悦人的心情,良好的 生态环境 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2.调查校园周围或家庭所在社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时,可以进行 实地调查 ,或到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咨询,也可以通过图书馆 、报社杂志社、电视台或互联网站收集资料。?
3.收集完相关资料后,写出调查报告。结合当地近年来 人口数量变化 、 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和 经济发展状况 等,分析在生态环境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写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4.实地调查时要注意 安全 。调查时全组同学要 集体 行动,做到 分工 明确、团结合作。?
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要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首先要了解当地生态环境。调查目标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河的污染情况调查、××山的绿化情况调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等。
2.调查时可进行实地调查,也可查阅资料或到环保部门咨询等。调查现在的,了解以前的,预测以后的。
3.就所调查问题展开讨论,如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人口数量和人的活动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等。
【例题】在调查当地的生态环境时,其调查的方式包括( )
①实地调查 ②到当地环保部门咨询 ③自己想象 ④通过图书馆、报社杂志社、电视台或者互联网收集资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在调查当地的生态环境时,主要的调查方式有进行实地调查,到当地的河流和湖泊附近以及相关的厂矿企业中进行调查;到当地环保部门咨询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的情况和有关的治理措施;可以查阅报纸、杂志上刊登的相关信息,电视台和互联网上也有大量的信息可供参考。但是,绝不能凭空想象。
答案:D
1
2
3
4
5
1.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
C.乱捕滥杀 D.季节性休渔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
2
3
4
5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
A.大力开垦荒地,发展农业
B.进一步发展畜牧业
C.退耕还林、还草
D.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
2
3
4
5
3.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植树造林
C.对废水、废气进行处理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答案
答案
关闭
D
1
2
3
4
5
4.我国政府推行了部分教材循环使用的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有利于卫生防疫
B.为造纸厂节约生产成本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为每个家庭节约资金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森林可以提供木材,木材可用于造纸。我国已在初中、小学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这有利于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答案
解析
关闭
C
1
2
3
4
5
5.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 ,并释放出 。?
(2)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 作用。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3)吸烟不仅违背“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且会对人体的 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供植物自身和人类及动物进行呼吸作用,这样维持了自然界中的碳—氧平衡。(3)吸烟严重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使人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肺气肿,甚至肺癌等。
答案
解析
关闭
(1)氧气 二氧化碳
(2)光合 碳—氧
(3)呼吸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一、酸雨
1.酸雨的概念
酸雨是指酸性较强的雨水,pH小于 5.6 。其主要是由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酸性物质 造成的。?
2.酸雨的危害
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 养分 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 酸化 ,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 生长发育 ,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酸雨可以引起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威胁人们的健康;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 芽和叶 ,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3.控制酸雨的措施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过 净化 装置,减少燃烧 煤、石油 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一
二
二、其他环境污染
1.水污染:排入水中的 有毒有害 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 预防为主 、 防治结合 、 综合治理 的原则,优先保护 饮用水 水源,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
2.重金属污染:水中、 中很多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镉、砷,还会通过 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3.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还有很多,如 大气污染 、 固体废弃物污染 等。?
一
二
土壤
食物链
环境污染对生物圈有什么影响?
环境污染会给生物圈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土地沙漠化、森林破坏等;也会给生物圈和人类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污染。
【例题】 下列措施与其环境保护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减少煤炭、石油的燃烧——减少大气污染
B.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C.使用可充电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减少使用塑料袋——减少酸雨的形成
解析: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
答案:D
1
2
3
4
5
1.酸雨可对生物造成极大的危害,与酸雨形成有关的主要气体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氟利昂
答案
答案
关闭
A
1
2
3
4
5
答案
答案
关闭
C
2.下列情况不是由酸雨造成的是( )
A.森林枯萎 B.鱼、虾死亡
C.海平面上升 D.土壤肥力降低
1
2
3
4
5
3.下列污染物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是( )
A.沙尘暴
B.二氧化硫
C.汞、镉等重金属
D.氟利昂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
2
3
4
5
答案
答案
关闭
B
4.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会导致 ( )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水污染
1
2
3
4
5
5.为探究废电池浸出液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某学习小组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
①用5号电池制备稀释的废电池浸出液。②取2个相同的培养皿,分别贴上A、B标签,再铺上2~4层滤纸,在A中加入适量的水,B中加入等量的废电池浸出液。然后,在两培养皿中分别均匀地摆上20粒大小和活性相同的大豆种子。③将A、B两个培养皿放在20~25 ℃的环境中,每天同时向A中加入清水,向B中加入等量废电池浸出液,使滤纸保持湿润。④连续观察7天,分别记录萌发的种子数。
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的实验组是 培养皿,对照组是 培养皿。?
(2)本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 等外界因素对种子的发芽有影响,因而这些因素在A、B两组中必须保持 。?
(3)实验结束后,一定要用肥皂将手洗干净,这是因为 。?
答案
答案
关闭
(1)B A
(2)温度、空气 相同且适宜
(3)废电池浸出液会危害人体健康
1
2
3
4
5
第六、七章整合
1
2
3
4
5
6
7
8
9
1.(2018安徽亳州中考)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所特有的是 ( )
A.排尿反射
B.眨眼反射
C.膝跳反射
D.谈虎色变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排尿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简单反射,人和动物共有;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
答案
解析
关闭
D
1
2
3
4
5
6
7
8
9
2.(2018四川绵阳中考)机体的协调统一主要靠神经调节来实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反射弧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C.神经中枢都分布在大脑皮层
D.简单反射不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中枢分布在脑和脊髓中。简单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等)参与即可完成。
答案
解析
关闭
B
1
2
3
4
5
6
7
8
9
3.(2018江苏扬州中考)甲、乙两患者都为成年人,症状如下页左上表。甲患者的症状是由幼年时期哪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甲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是侏儒症患者,是由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乙身材矮小,智力发育缓慢,是由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答案
解析
关闭
B
1
2
3
4
5
6
7
8
9
4.(2018山东聊城中考)下面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A.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B.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是由神经元的突起构成的
C.神经中枢只位于脊髓中
D.效应器是由神经末梢和肌肉构成的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神经纤维(即长的突起)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神经。高级的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的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如脊髓、脑干等。效应器由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
解析
关闭
C
1
2
3
4
5
6
7
8
9
5.(2018浙江金华中考)2018年3月14日,患有“渐冻症”的杰出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去世。“渐冻症”是由传出神经受损引起的。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当感受器接受信息刺激后将会( )
A.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B.没有感觉但能运动
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没有感觉同时不能运动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由于感受器无损伤,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再通过脊髓传导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而传出神经遭到损伤,不能传导兴奋到效应器即肌肉,所以肌肉无收缩反应。
答案
解析
关闭
A
1
2
3
4
5
6
7
8
9
6.(2018湖南岳阳中考)课堂上突然听到老师表扬自己,心里高兴,心跳加快。此过程中( )
A.以神经调节为主
B.以激素调节为主
C.只有神经调节
D.只有激素调节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答案
解析
关闭
A
1
2
3
4
5
6
7
8
9
7.(2018江苏扬州中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叙述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
A.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
C.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答案
关闭
C
1
2
3
4
5
6
7
8
9
8.(2018安徽滁州中考)在日常生活中,下列有利于保护耳的做法是( )
A.遇到巨响时赶紧捂住嘴巴
B.用微型耳机听大声的音乐
C.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D.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遇到巨响时应张开嘴巴或者闭嘴的同时双手捂耳。用微型耳机听大声的音乐,容易对鼓膜造成损伤,使听力下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甚至扎破鼓膜。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以免引起外耳道感染或者鼓膜损伤。
答案
解析
关闭
D
1
2
3
4
5
6
7
8
9
9.(2018山东潍坊中考改编)“重阳登高”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登山过程中机体进行着一系列调节活动,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中填标号,横线上填文字)。
(1)登山者能够在崎岖的山路上“平稳”前行,主要是由于[ ] 的调节作用。?
(2)登山者攀登时呼吸加深、加快,这是位于[ ] 内的呼吸中枢调节的结果;出现“面红耳赤、汗流浃背”现象,说明皮肤具有
等功能。?
(3)登山时手臂被刮伤,缓慢流血并感到疼痛。请用图中标号和箭头写出痛觉产生的过程: 。一段时间后血流停止,这主要是血液中 作用的结果。?
(4)登高望远,远处美景反射来的光线,主要通过[ ] 的折射,在[ ] 形成物像。?
(5)图中①②④⑦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1)E 小脑
(2)F 脑干 排泄和调节体温
(3)⑤→④→③→②→D 血小板
(4)B 晶状体 A 视网膜
(5)由神经纤维构成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