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 (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 (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28 10:0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学习目标
1.知道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及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

2.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
民共同繁荣的意义

3.了解民族工作的成就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1、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前提
核心
3、民族区域自治的地位: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2)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实施。
(3)1954年《纲要》的主要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4)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法律依据:
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政策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前提: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5、五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护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第一、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共同繁荣。
第二、有利于保障各民族的平等
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第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材 料 研 读
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
高山族 满族
布依族 朝鲜族
苗族 壮族
瑶族 侗族
汉族
蒙古族
彝族 维吾尔族
回族 藏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民族政策?其原因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二、共同繁荣发展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1、政策:
2、原因: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
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1、改造:
3、为实现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
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少数民族人民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经济援助:
3、文化保护:
4、政策支持:
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了历史机遇
新时期干部楷模—孔繁森
他先后两次进藏,在高原工作10年,最后牺牲在阿里地委书记任上,谱写了一曲新时期藏汉人民友好的壮丽颂歌。每次下乡,他都背着药箱,随身携带用自己的钱购买的药品,走村串户,慰问受灾群众,给被冻伤的牧民们看病。尽管孔繁森自己家庭负担比较重,但每次下乡,他总要把钱分给那些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花得所剩无几,有时连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了。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后,他经济上更加拮据,最后他靠献血获得营养费来抚养三个孩子
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西藏民族学院
又一批西藏农奴后代走进校门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充分地体现了党中央提出的“东西部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
新疆塔里木油田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课堂小结

族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背景
含义
意义

共同繁荣发展
1.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和社会主义改造
2.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
区的经济建设
3.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发展
4.进行西部大开发
提出
5个自治区
课堂小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同繁荣发展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少数民族迈进社会主义社会
加强经济建设、重视少数民族
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西部大开发
民族大团结
1.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2.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是在( )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
3.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B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要实现的是( )
A.祖国统一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共同富裕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B
B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西部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有很大的潜力,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
——江泽民
(1)根据材料一,你能说出我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吗?

(2)材料二中提到的“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你知道我国有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吗?

56个民族。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3)材料三中提到“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个战略通常被称为“什么战略”?实施这一战略说明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你能简单说说“民族团结”的含义吗?


“西部大开发战略”。 说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