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5张PPT。《左传》曹刿论战 新知导入 说出两个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等。 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军将领王离率领20万大军围困在巨鹿,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没有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父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封项羽为上将军,率军五万以解巨鹿之困。项羽破釜沉舟,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赤壁之战,爆发在东汉末年,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孙刘约五万军队,东吴大都督周瑜用计谋黄盖诈降曹操,乘东风火攻曹操,最终曹操大败。大战曹操八十多万军队。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刿论战《左传》齐鲁长勺之战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简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小知识:春秋三传: 左传谷梁传公羊传春秋三传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作者公羊高作者谷梁赤作者左丘明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史记》)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交战的双方是齐国(在今山东东北部,占有山东半岛大部分)和鲁国(在今山东西南部,与齐国相邻)。战争的结局是鲁胜齐败。这是我国春秋时期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背景链接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同自己争做国君而兴师问罪,企图吞并鲁国扩张领土,是大欺小、强欺弱的非正义战争。而对鲁国来说,则是抵御侵略、保卫国家的正义战争。
当时的形势对鲁国很不利,不仅鲁国弱小,军事力量对比悬殊,更因为当权者鲁庄公,准备迎战,却准备不足。由于鲁国危险,所以曹刿挺身而出,主动要与鲁庄公“论战”。要求:
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
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宋) 朱 熹听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guìbó
jiàn
fú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suìshìzhéchéng 3、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fú
mǐ
疏通文意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进攻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将要拜见请求他的当权者军队这件事参与语气词,呢说文解字:间最早写做“閒”——从门缝中能看到月亮,表示“门缝”。
引申为“缝隙”、“空儿”。
有缝便可插入东西,引申为插入、参与。 “又何间焉”的“间”即参与之意。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目光短浅深谋远虑于是进宫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曹刿)于是进宫廷拜见庄公。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
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凭、靠安身独自享有不 曹刿问:“您凭什么(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臣子)。”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把恩惠遍及、普遍回答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1 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事时,国君亲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针对这种征集工作来说。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祭祀用的牛、羊、猪等虚夸,夸大 实情按照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玉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按实情上报(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打胜仗)。”使信服赐福,保佑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的诉讼事件明察即使 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实情来审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诚心尽力做好分内的事类凭借请允许我跟随2.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①齐师伐我,公将战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 、第一节,主要讲述什么内容?主要是写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及和鲁庄公的对话。研习第一段3、第一段哪句问话反映了曹刿有远见卓识?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是什么?
4、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
何以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5.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 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 取信于民 ××√作战的先决条件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8、“齐师伐我”的“师”的意思是“军队”,同样含义的成语有:师出有名 班师回朝?背诵第一段的方法
理清段落思路:
1 . 时间→战争起因→战前讨论:
取胜的法宝:
2句式特点-——三问三答,曹刿问鲁庄公答,得出人物特点:曹刿_______、鲁庄公______。
3重点句子——取信于民,得到老百姓的拥护。远谋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乘战车在击鼓进军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交
战。庄公(上阵)就要击鼓进军。说文解字鼓左边是鼓形,上有装饰,下有鼓座;右边是一只手拿鼓棰击鼓。
原义是击鼓、敲鼓,动词;引申为名词的鼓。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大败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驱车追赶查看 车前的横木车轮碾出的痕迹 庄公正要下令驱车追击,曹刿说:“(现在)还不行。”(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于是追赶,追击请你指出“轼”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2 春秋时代的作战方式是车战:一车四马,上乘三个甲士(一人驾车,左右各一),车后还有72步卒。击鼓是进攻的信号。进攻时战车冲锋在前,步卒紧跟其后。打败的一方往往离开车辙,人仰马翻,落荒而逃。所以本文有“公与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语。1、在这一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
?选择了开始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研习第二段2、指挥鲁军作战的有曹刿和鲁庄公两人,他们俩在战场上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可以用上文那两个词来验证? 鲁庄公 “鄙”
(知己知彼,重视调查研究,在“击鼓”和“逐师”上表现得果断、谨慎、仔细,能够正确地捕捉战机,战胜强敌,表现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曹刿 “远谋”(战斗一开始他就要击鼓进军,忘记了自己是弱军之师;齐军一退他就要下令追击,全不知有诱敌、埋伏之事。)背诵第二段的方法
1 .作战地点、方式→作战的策略:
鼓、逐:
2.句式特点--——四答,得出人物特点: 曹刿_______、鲁庄公______。
3.重点句子——以逸待劳,沉着果断。齐人三鼓。齐师败绩。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远谋鄙3、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
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已经取胜 回答原因,缘故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作战击鼓鼓起第二次第三次(士气)枯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
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充满,士气正旺盛代齐军 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的是在此有埋伏,我发现齐军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推测,估计埋伏于之,在此倒下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总结了哪几方面内容?
齐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曹刿对作战的经过做总结。就反击、追击的时机做了解释。研习第三段?背诵第三段的方法
1 .总结取胜的原因:竭、盈、视、望—
2句式特点--——一答,得出人物特点: 曹刿 _______、鲁庄公______。
?
3重点句子——知己知彼,后发制人。远谋鄙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请围绕“战”字,用两个字归纳概括每段的内容。2、综观全文你觉得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请归纳概括他们的性格特征。合作探究曹刿论战____战____战____战问参论3段2段1段1、请围绕“战”字,用两个字归纳概括每段的内容。2、综观全文你觉得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政治上:取信于民
?军事上:正确的指挥和灵活的战略战术文章内容理解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以弱胜强的原因:3、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请归纳概括他们的性格特征。 曹刿的活动曹刿的性格曹刿请见爱国热情(有德)论何以战政治远见(有识)从战指挥军事才能(有才)论何以胜谋略过人(有学问) 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远谋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分析鲁庄公的性格特征: 故事内容 庄公性格鄙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目光短浅;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无知。
文中的“鲁庄公”,你觉得他是不是昏君?鄙(曹刿)远谋反衬鲁庄公真的就没有可取之处吗?五赞鲁庄公《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场战争中的另一人物鲁庄公姬同,往往认为这个物是不值得一提的。对此,我一直很有几分不平。试问:如果说当年不是他起用人才,曹刿的军事思想能得以实施,鲁国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吗? 今日重读《曹刿论战》,对鲁庄公有五赞。 一赞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
二赞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
三赞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
四赞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
五赞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不耻下问,“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作战的规律。 鄙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总结 1本文以人物的______形式运用______写法记下了历史上著名的战争_________。
2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靠的是_____的正确的军事理论:政治上__ ______,战略战术上_________。 对话对比长勺之战曹刿取信于民后发制人鲁庄公优点战前:体察民情, 广开言路战中:从善如流, 善于纳谏战后: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归纳本文中心: 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1、归纳本文出现的成语一鼓作气:彼竭我盈:辙乱旗靡: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课堂练习再衰三竭:衰:减弱;竭:尽。形容军队逐渐丧失了开始时的锐气,战斗力越来越弱。2、与“小大之狱”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忠之属也
C、公与之乘
D、公将鼓之竞技擂台3、下面句子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A、何以战?
B、可以一战。
C、夫战,勇气也。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竞技擂台 4、请你说出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两条知识抢答:战争文化名人言战兵民是胜利之本。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毛泽东)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名人言战知识抢答: 5、下面的英雄人物形象出自哪一部文学作品,作者是谁。
保尔 ·柯察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战争文化知识抢答: 6、《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孙武,春秋时期战争文化知识抢答: 7、谜语。请猜军事成语。
(1)“神农布阵”;
(2)“军事论文”。
草木皆兵、纸上谈兵战争文化课堂总结 《曹刿论战》一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虑”,希望今后同学们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事,都要善于开动脑筋,三思而后行。板书设计曹
刿
论
战战前论信战中论述战后论略曹刿请见何以战肉食者鄙取信于民齐人三鼓视辙望旗彼竭我盈辙乱旗靡反击遂逐适时进攻谨慎追击谋略过人军事才能政治远见以弱胜强愿:同学们抓住大好时光,
一鼓作气,超越自我,
攻克难关,攀登高峰。作业布置 课外收集一篇类似《曹刿论战》的以少胜多的文言故事。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20、曹刿论战(《左传》)
课题
《曹刿论战》
备课人:
教学目标
识记生字词,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法。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
4、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习曹刿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重点)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法。(难点)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重点)
4、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习曹刿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重点)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说出两个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示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等。
巨鹿之战: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军将领王离率领20万大军围困在巨鹿,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没有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父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封项羽为上将军,率军五万以解巨鹿之困。项羽破釜沉舟,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赤壁之战:爆发在东汉末年,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孙刘约五万军队,东吴大都督周瑜用计谋黄盖诈降曹操,乘东风火攻曹操,最终曹操大败。大战曹操八十多万军队。
官渡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那就是——齐鲁长勺之战。
二、【文学常识】
1、《左传》简介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史记》)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3、背景链接
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交战的双方是齐国(在今山东东北部,占有山东半岛大部分)和鲁国(在今山东西南部,与齐国相邻)。战争的结局是鲁胜齐败。这是我国春秋时期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同自己争做国君而兴师问罪,企图吞并鲁国扩张领土,是大欺小、强欺弱的非正义战争。而对鲁国来说,则是抵御侵略、保卫国家的正义战争。
当时的形势对鲁国很不利,不仅鲁国弱小,军事力量对比悬殊,更因为当权者鲁庄公,准备迎战,却准备不足。由于鲁国危险,所以曹刿挺身而出,主动要与鲁庄公“论战”。
【朗读听读】
听读课文。
2、读准字音
曹刿(guì) 间焉(jiàn) 玉帛(bó) 未孚(fú) 公与之乘(chéng) 其辙(zhé)登轼(shì) 遂逐(suì) 夫战(fú) 旗靡(mǐ)
3、全班齐诵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宋) 朱 熹
【读懂文意】
1、结合注释与自己的预习,小组讨论,互相帮助,疏通文意。(温馨提示:注意依字译句和译文的方法)
2、勾画并质疑,提出组内的疑难词句,班内共同解决。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知识链接:说文解字:间
最早写做“閒”——从门缝中能看到月亮,表示“门缝”。
引申为“缝隙”、“空儿”。
有缝便可插入东西,引申为插入、参与。 “又何间焉”的“间”即参与之意。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曹刿)于是进宫廷拜见庄公。
曹刿问:“您凭什么(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臣子)。”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知识链接: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1
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事时,国君亲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针对这种征集工作来说。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玉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按实情上报(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打胜仗)。”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实情来审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交战。庄公(上阵)就要击鼓进军。
知识链接:说文解字鼓
左边是鼓形,上有装饰,下有鼓座;右边是一只手拿鼓棰击鼓。
原义是击鼓、敲鼓,动词;引申为名词的鼓。
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驱车追击,曹刿说:“(现在)还不行。”(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知识链接: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2
春秋时代的作战方式是车战:一车四马,上乘三个甲士(一人驾车,左右各一),车后还有72步卒。击鼓是进攻的信号。进攻时战车冲锋在前,步卒紧跟其后。打败的一方往往离开车辙,人仰马翻,落荒而逃。所以本文有“公与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语。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的是在此有埋伏,我发现齐军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五、【研习课文】
(一)研习第一段
1 、第一段,主要讲述什么内容?
明确:主要是写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及和鲁庄公的对话。
2.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①齐师伐我,公将战;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第一段哪句问话反映了曹刿有远见卓识?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是什么?
明确:何以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
4、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
明确: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5.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
明确:“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
明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齐师伐我”的“师”的意思是“军队”,同样含义的成语有:
示例:师出有名 班师回朝
(一)研习第二段
1、在这一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 明确: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选择了开始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2、指挥鲁军作战的有曹刿和鲁庄公两人,他们俩在战场上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可以用上文哪两个词来验证?
明确:鲁庄公——“鄙”(战斗一开始他就要击鼓进军,忘记了自己是弱军之师;齐军一退他就要下令追击,全不知有诱敌、埋伏之事。)
曹刿——“远谋”(知己知彼,重视调查研究,在“击鼓”和“逐师”上表现得果断、谨慎、仔细,能够正确地捕捉战机,战胜强敌,表现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
(三)研习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曹刿对作战的经过做总结。总结了哪几方面内容?
明确:就反击、追击的时机做了解释。
六、【合作探究】
1、请围绕“战”字,用两个字归纳概括每段的内容。
明确:问战——参战——论战2、综观全文你觉得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政治上:取信于民
? 军事上:正确的指挥和灵活的战略战术3、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请归纳概括他们的性格特征。 明确: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分析鲁庄公的性格特征: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目光短浅;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无知。
文中的“鲁庄公”,你觉得他是不是昏君?鲁庄公真的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五赞鲁庄公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场战争中的另一人物鲁庄公姬同,往往认为这个物是不值得一提的。对此,我一直很有几分不平。试问:如果说当年不是他起用人才,曹刿的军事思想能得以实施,鲁国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吗? 今日重读《曹刿论战》,对鲁庄公有五赞。
一赞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
二赞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
三赞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
四赞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
五赞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不耻下问,“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作战的规律。
小结:可见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七、【归纳主题】
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巩固练习】
1、归纳本文出现的成语
(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彼竭我盈: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辙乱旗靡: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④再衰三竭:衰:减弱;竭:尽。形容军队逐渐丧失了开始时的锐气,战斗力越来越弱。
2、与“小大之狱”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
A、肉食者谋之 B、忠之属也 C、公与之乘 D、公将鼓之
3、下面句子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D )
A、何以战? B、可以一战。 C、夫战,勇气也。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九、【拓展延伸知识抢答】
1、请你说出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两条
示例:兵民是胜利之本。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毛泽东)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2、下面的英雄人物形象出自哪一部文学作品,作者是谁。
明确: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3、《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明确:孙武,春秋时期
4、谜语。请猜军事成语。
(1)“神农布阵”; (2)“军事论文”。
明确:(1)草木皆兵,(2)纸上谈兵
愿:同学们抓住大好时光,一鼓作气,超越自我,攻克难关,攀登高峰。
十、【自我总结、反思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