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本节课共三个子目,其中第一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中国的抗战是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从社会主要矛盾看,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政治局面看,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完成了历史使命。从战争态势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是其显著的特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中是相互配合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贯穿整个抗战时期,它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致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全民族抗击日寇的持久战。第二子目“日军的滔天罪行”,记录了日军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深入学习此目,用史实揭露日军侵华时期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力回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史实的态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复活,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捍卫世界和平。第三子目“抗战的胜利”,介绍了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内容,通过学习明确日本发动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抗战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思路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①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资料、影视信息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②布置学生进行适当预习,题目:你对抗日战争了解多少?你最想了解抗日战争中的哪些知识?
学生:①课前预习《抗日战争》,按照教师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
②有条件的同学利用网络搜集与抗战相关的材料。
教学方法
①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②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下列基本史实: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3)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在抗日战争中,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这两方面。学习这段历史,教师要设法将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日这两方面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积极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再次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通过学习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育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贡献。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从两幅抗日战争图片入手,图1是《日本天皇宣读投降诏书》,图2是《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图1 图2
结合相关史实,让学生知道图片反映了日本从疯狂侵略到无条件投降,中国从浴血抗战到最终胜利的历史事实,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抚今追昔,我们不禁壮怀激烈,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唯一赢的就是60多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100多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转折。
推进新课
问题情境1:“小”日本进攻“大”中国
下面我们来看《日本历年侵占中国领土略图》。展示多媒体课件,按时间顺序演示日本的侵略进程(1874-1937年)。
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被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正是“一寸山河一寸血”。日本想要灭亡中国的野心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大陆政策”的核心内容)。日本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它的侵略计划,特别是1929年,当时世界上爆发了经济危机,在这次大危机的刺激下,利用蒋介石全力“围剿”红军的可乘之机,日本加快了对中国侵略扩张的步伐: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华北事变,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全中国危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
看下列两幅图,我们不禁要问:日本何时一跪谢罪?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西德总理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日本的残酷侵略是中华民族永世不能忘记的,有人说中日两国的关系是一衣带水,其实在近代史我更想说中日两国关系是一衣带血。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期间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罪行数不胜数,罄竹难书。限于篇幅,教材只列举了其中三件: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教师可以链接到抗日战争相关的网站(如中国抗日战争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充分利用相关的资源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认识,对日本暴行的记忆就像被感染的伤口一样,依然在流血。
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铁证如山,从大屠杀到活人试验,日本的狂暴行径仍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记忆中。韩国梨花大学的历史学教授李培容(音译)说:“所有殖民国家都非常残酷,但唯有日本企图消灭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然而,日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战后的国际关系中,让西方政治家和民众最难以理解的莫过于中日关系。一方面,中国以“以德报怨”的博大胸襟,将大批侵略者遣返日本,罕见并严格地区分了发动战争的军国主义分子和普通民众,放弃了巨额的政府赔款;而另一方面,令人气愤的是,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制造麻烦,弄出了许多让中国难以接受和理解的言行。
有没有同学来总结一下今年日本右翼势力制造了什么麻烦?(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各组同学可以自由回答。
多媒体显示:
谈到中日关系,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面对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对那一场战争灾难的消极态度,我们国人能想到点什么?
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是极其野蛮而残酷的。它们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不可饶恕的。对今天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有死灰复燃,重新抬头的危险,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2005年,《南方周末》的三名记者赴日,近距离观察,在他们眼中,今天的日本,这个民族的内核并没有大的改变,一边是自负,一边是对现代中国的轻视,如今再加上对今天飞速发展的中国的恐惧,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日本人功利性的解读,以往在处理中日关系中,存在于日本身上那种心照不宣的负罪感已经渐渐消失。这或许是中日关系陷入恶性循环的因素。铭记民族灾难,并非煽动复仇。忘却仇恨,才是忍辱为患。为什么“大”中国被“小”日本侵略?牢记历史,不该只是间或从我们口中蹦出的一句“该死的日本右翼”,不该只是购物时义愤填膺的拒绝日货;更不该是将烈士墓前的花篮顺手牵羊,或是微笑着任小孩攀爬刻着烈士姓名的纪念碑。
我们需要一个刺激的声音时刻提醒:我们会被第二次屠杀吗?
我们需要一个深邃的声音时刻提醒: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应该让那段真实的历史代代相传!
问题情境2:举国一致,共赴国难
面对侵略,不愿做亡国奴的东方雄狮发出了一声怒吼:(多媒体显示一段《国歌》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多媒体显示图片)
中国奋起抗战
“中国的革命,自1927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在1939年,毛泽东作出了这样的评论。结合抗战的史实,我们就能理解这句评论的正确性。
两大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政治信仰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也不同,但都是炎黄子孙,在巨大的民族危机面前,国共两党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摒弃前嫌,一致对敌,国共两党于1937年9月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领导抗日战争,为战胜日寇凝聚起了强大的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抗日战争出现了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特殊局面。
结合《抗日战争示意图》,让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代表两个战场,主动掌握两个战场的抗战,并请代表作简要介绍,教师作分析和归纳。
多媒体显示:
(1)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
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
敌后战场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为主。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国共军事合作的典范就是抗战初期的太原会战。
(2)两条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的一切力量,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作战的路线。
两条抗战路线的区别是由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导致的。
(3)两个战场都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4)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
(5)重大战役:四大会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引导学生从中国共产党依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自己的模范行动指引广大军民英勇抗战,支撑起全民族长期抗战胜利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去分析。
(统一战线、抗战路线、抗战道路、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
多媒体显示: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华北、华中及华南等19个省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面积达100余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发展到近132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余万人。敌后抗日军民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人、伪军118.7万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敌后战场的开辟,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抗战力量的不断发展,形成了独当一面的战略格局,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全面、彻底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也要肯定国民党的抗战。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问题情境3:伟大的胜利
有人曾这样写道,“战事初起,国际人士一般认为,中国决不能抵抗日本的武力,抗战简直是发疯”。国际人士为何有这种看法?这种看法对吗?
抗战前的中日状况:七七事变时,中日两国国力对比悬殊。日本是帝国主义的五大强国之一,轻重工业相当发达,陆海军在质量与装备上占绝对优势。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工业落后,生产力薄弱,军事装备差。
但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中国人民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进程中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日本侵略者从最初的疯狂到最后的低头。
战争是残酷的,抗战是艰辛的,胜利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载入了史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成为中华民族抵御侵略战争史上的不朽篇章!
让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胜利原因:
(1)全民族的抗战。
(2)得道多助、并肩战斗。
(3)正义必胜。
(4)中国是大国,地大、人多、物多。
(5)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抗战胜利是我们民族命运的转折点,我们饱经沧桑的民族,迎来了走向复兴的美好时光。中国得到了联合国创始国的荣誉和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以并非强国的身份加入大国俱乐部,中国一举名列“四大国”。
让学生思考:如何评价抗战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从国内、国际两方面来分析)
国内:
(1)民族空前觉醒,民族自尊心大大增强。
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
对中国人来说,抗日战争是中国一百多年来在对外国列强的战争中,第一次能够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战争,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人民力量的壮大。
经过八年抗战,到抗战结束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发展到100万正规军、260万民兵,占据着华北和华中的大片根据地,成为中国当时第二大政治势力,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前途和发展方向。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国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为欧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位二战中的三巨头,都曾有过高度的评价。
多媒体显示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的评价。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歼灭日军150多万,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鼓舞了被压迫、遭侵略的民族进行解放战争的信心和勇气。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课堂小结
抗日战争结束60多年了,“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在这里重温那段历史,决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而是为了记住教训。今天,我们透过历史的硝烟,应反思一个大国为何会为了抵御一个小国的侵略而付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代价。战后60多年,是中国赢得了战争却依旧感到悲痛的60多年,是成为战胜国却依旧值得不断反思的60多年,更是要从抗战精神中不断汲取力量、坚定地走向未来的60多年。
板书设计
活动设计
回顾历史,往事如昨,历历在目。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许多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请谈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答案提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民战争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强大的国防是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可靠保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习题解答
本课测评
思路引领:注意时间,具体与概括相结合,注意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注意国际背景
答案提示:
在侵华战争期间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罪行数不胜数,罄竹难书。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滔天罪行之一。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30万人以上。
1941年1月,日军包围冀东丰润县潘家峪村,集中屠杀和烧杀1340多名村民。
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日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造成了无数的惨案,给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
细菌战、化学战问题和七三一部队。日本的七三一部队,1940-1945年间,至少用3000多个中国人作活体解剖试验。
中国劳工问题和慰安妇问题。据统计,1931-1945年,日本共强制役使中国劳工2000多万人。中国是日军慰安妇制度的最大受害国。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中国军民伤亡总数3500万人以上,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兴起了抗日救亡运动,到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共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创造出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游击战术与日寇周旋,在抗战后期,敌后战场成为对日作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依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自己的模范行动指引广大军民英勇抗战,支撑起全民族长期抗战胜利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与支援是日本战败的重要因素。
学习延伸(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