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教
学
目
标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了解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2、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运用资料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
3、通过各族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辉煌成就;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由来及意义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大团结。
新课讲授
讲解:民族团结。同学们看课题民族大团结,什么是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阅读课文,找出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的知识点并作出标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确立、实施情况、意义)
强调: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是中国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3、民族区域自治由基本政策到基本政治制度,经历了制度化、法律化的过程。
4、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目前全国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讨论:1、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
2、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呢?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国情,又符合历史传统。
各民族对统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联系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特别是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
过度提问:在刚刚建国的时候,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发展缓慢,这一问题影响到国家发展进程,政府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二、共同繁荣发展
阅读课文,自主学习,标注知识点;
1、阅读教材说出我国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采取了哪些政策?
讨论:谈一谈作为中学生的你们如何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
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习惯。
在民族节日时,向他们表示祝贺。
课堂小结: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符合中国国情,顺乎民心,我相信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因此,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板书设计: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确立
意义
民族大团结
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
采取优惠政策
共同繁荣发展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
西部大开发
兴边富民行动
卫
教学反思:
回忆我国古代处理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
汉朝开始是武力解决,后来是和亲,再后来设立机构;唐朝是和亲、册封、设立;清朝是册封设立;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国情,又符合历史传统。
各民族对统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联系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特别是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民意。
卫青霍去病被击匈奴,昭君出塞,设西域都护;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册封怀仁可汗,设立安西都护府;册封五世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设立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
措施
结果
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
翻身做主人
给予优惠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支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战略
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兴边富民行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