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习题
一、基础练习
1.不属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是( )
A.乱砍滥伐 B.垃圾围城 C.核污染 D.退耕还湖
2.自从地球上出 现了人类,生物界就深深地打上了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烙印。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破坏环境
B.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无法修复
C.资源和环境问题都是由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D.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3.近期,广州发现部分外地产的大 米镉含量严重超标,你认为镉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是( )
A.广州市本地空气 污染严重,导致大米中镉含量严重超标
B.大米原产地土壤和水等环境因素中镉含量严重超标,进而导致大米镉含量超标
C.不法分子在生产中故意添加
D.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自身产生的
4.下列哪些不属于砍伐森林造成的危害(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水体富营养化 D.生物多样性破坏
5.苏州为减少雾霾天气,苏州市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控制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增加绿化面积 B.禁止焚烧秸秆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6.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
A.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
B.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
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
D.建设核电站,解决燃煤发电产生废气的问题
7.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引入的水葫芦泛滥成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没有天敌 B.气温适宜 C.繁殖力强 D.阳光充足
8.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只是为了获取大 量的木材
B.植树造林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C.植树造林能维持大气中的碳一氧平衡
D.植树造林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二、提升练习
9.(2018郴州)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往往带来很大影响。请选出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
A.低碳出行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放生外来物种 D.植树造林
10.(2018聊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中与环境保护无直接关系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B.加大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罚力度
C.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
D.放开二孩政策,改善人口结构
11.(2017昆明)共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昆明人在行动。我们提倡的是( )
A.小草在呼吸,脚下要留情
B.家住盘龙江,污水直接排
C.公园鲜花美,采来嗅花香
D.徒步游西山,树干刻字迹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活动一定会改善环境
B.人类的活动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
C.人类的活动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D.我们不需要关注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 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
牙买加盛产甘蔗,但是鼠害非常 严重。当地人为了控制老鼠的繁殖,引进了老鼠的天敌——獴(měng)(一种肉食性的哺乳动物)。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没有天敌,檬大量繁殖。虽然老鼠数量得到了控制,但是檬也大量捕食鸟类,从而导致了甘蔗甲虫泛滥成灾,对甘蔗造成严重危害。
/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甘蔗属于____ ___________者,獴属于_______________者。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依据上图,至少写出三个环节)。
(3)这个事 实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生产必须要 遵循生态规律,否则生态 平衡将遭到破坏。
(4)如果浇灌甘蔗的水源被污染,那 么该生态系统中,体内含毒素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
14.2015年12月8日至10日北京市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应对雾霾.红色预警期间: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停课.而高浓度的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中学的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车流量大)
中午(车流量小)
下班时间(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变量,而其它条件都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______ .
(3)根据如表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PM2.5的浓度(什么时间) ______ 最大.
(4)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 .
15.请阅读下面文章后,回答问题。
我国西辽河冲积平原上的科尔沁沙地,以前曾盛长森林和草原。20世纪以来,人们大面积毁林、垦草,使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土质贫瘠,经过干旱风沙活动,草原急速退化成沙漠。有人把科尔沁沙地称作“人造沙漠”。沙漠是丧失了生产能力的土地,一旦形成,不仅恶化了气候,还破坏了许多动物栖息的场所,更为严重的是任其发展,就难以自行恢复为森林、草原生态系统。
(1)说“沙漠是丧失了生产能力的土地”,主要是因为这里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生态系统的生产者________________难以自行恢复,赖以生存的消费者____________包括人也难以在此生息。
(2)科尔沁从一个“盛长森林和草原”的生态系统演变为沙地,造成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因素,即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坏了这里的植被,进而导致土质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____,急速退化为沙漠。
(3)土地的沙漠化将严重地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科尔沁沙地演变的事实,警告人们应遵循法则,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更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要大规模地______________,这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使人类与自然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措施之一。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习题答案
1.【答案】D
【解析】选项中的乱砍滥伐、垃圾围城、核污染都是人类活动,这些活动都对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破坏,所以这些都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而退耕还湖是改善环境的最佳做法,有利于保护水生生物.
2.【答案】D
【解析】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3.【答案】B
【解析】重金属污染是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 所致。若当地土壤或水体镉污染较严重,被水稻吸收后, 会导致大米镉含量超标。人们食用这样的大米,大米中的镉会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4.【答案】C
【解析】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失去栖息地、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没有了森林的保护,沙尘暴会经常光临。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中污染,导致大量单细胞藻类繁殖,跟砍伐森林无关。
5.【答案】D
【解析】A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以及对有毒物质的指示监测等作用。B秸秆在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烟尘和一氧化碳等会污染大气,故禁止焚烧秸秆能有效控制雾霾天气发生,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煤炭燃烧会产生CO、SO2和粉尘等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产生雾霾天气。D汽车尾气中含有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烟尘等,会产生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能有效减轻雾霾天气,D正确.
6.【答案】A
【解析】长期使用高效杀虫剂和农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使害虫形成强的抗药性.因此A措施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7.【答案】A
【解析】生物入侵是指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20 世纪初作为畜禽 饲料引入我国,并作为观赏 和净化水质的植物 推广种植。然而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时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下生物的生存。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水葫芦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
8.【答案】A
【解析】植树造林不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树木也可以起到其他作用;树木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植物能够吸收一定数量的有害气体,树木的枝叶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并且还有过滤和吸收作用,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因此植物能净化空气。所以,本题选A。
9.【答案】C
【解析】低碳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放生外来物种,有可能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破坏生态环境;植树造林,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
10.【答案】D
【解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罚力度,从思想上引起人们的注意,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解决当前能源危机;放开二孩政策,改善人口结构与环保无关。
11.【答案】A
【解析】经常踩踏小草,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小草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小草死亡;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可严重污染环境,与文明城市的要求不相符;爱护花草树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摘公园里的鲜花破坏了环境,不符合文明城市要求;在树干上刻字,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还破坏树皮,影响树木的生长。
12.【答案】BC
【解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等,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地球上所有生物间又是以各自的生物圈相互串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人类要想更好的生存就要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
13.【答案】(1)生产消费 (2)甘蔗→老 鼠→獴(或甘蔗→甲虫→鸟→獴)
(3)自动调节 (4)獴
14.【答案】控制单一变量;求平均值;下班时间;少开车
【解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变量,而其它条件都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2)取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另外,减少实验误差的办法还可以设置重复组等.
(3)清晨时段,车流量最少,PM2.5的平均值为20.33微克/立方米;上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86微克/立方米;中午时段,车流量少,PM2.5的平均值为40.67微克/立方米;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98微克/立方米;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下班时间,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大.
(5)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少开车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15.【答案】(1)干旱和多风沙 森林和草原植被
各种动物
(2)人为 人们大面积毁林、垦草 贫瘠
干旱多风沙
(3)保护生态环境 植树种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