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_____年,朱元璋称帝,定都_______,他就是明太祖。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原因: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
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1368应天府2.措施:
(1)政治上:改革官制。行中书省三司丞相六部大都督府(2)司法上:设立_____机构。
①目的:监视官民。
②概况:朱元璋设立_______,明成祖成立_____。
③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④地位:由皇帝直接指挥,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厂卫锦衣卫东厂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背景:明朝提倡_________。
2.变化:
(1)命题: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
(2)答题:以朱熹的《_________》为标准,不得随意发
挥。
(3)文体:_______。尊孔崇儒四书五经四书集注八股文3.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了原产_______的玉米、甘薯、马铃薯、
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成为丝织
业中心。_______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
畅销海内外。
3.商业:商品经济活跃,_____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
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南美洲苏州景德镇北京【因果探源·历史理解】
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有什么利弊得失?
提示:利: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弊:皇帝独断专行,官吏唯上是从,贪污腐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经典史料·历史解释】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解读】材料的意思是八股取士的危害相当于秦始皇的焚书,而摧残人才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要严重得多。材料抨击了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明朝的八股取士这两件大事。焚书坑儒和八股取士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加强了君权,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易混点拨】
☉易错点1 明太祖在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易错点2 秦朝设立丞相,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易错点3 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是苏州,制瓷中心是景德镇。☉关键点 隋唐科举考查儒家经典、诗赋政论等,可以发挥个人见解,文体不限;明朝仅限于“四书”“五经”,以朱熹《四经集注》为标准,以八股文为文体,不能发表个人的见解。【归纳总结·知识构建】【历史纵横·时空观念】 清代的史学家赵翼曾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朱元璋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身上,豪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谁也无法忽视他的存在,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个有“色彩”的人。……【改革官制,立竿见影】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二 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1)据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为此,他是怎样做的?
提示:看法: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2)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弊端?为改变这一弊端,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朝官制改革的影响。
提示:弊端:军国重事掌握在地方官手里。
措施: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监视臣民,恐怖统治】
材料三 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吗?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幅画,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3)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明朝类似的机构还有什么?
提示:因为朱元璋设了锦衣卫,监视官民的言行。东厂。【八股取士,为害甚巨】
材料四 (4)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提示:助长了读书人为当官读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风气,扼杀了许多人的创造性思维,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八股取士选拔的人才没有自己的思想,变成了皇帝的忠实奴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