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2-23 11: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六单元 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课标要求]
1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 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4 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知识结构] 辽、宋、西夏的并立
政权并立
政权并立到 金与南宋的对峙
国家统一 蒙古兴起
国家统一 元朝建立和统一
元朝的统治
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 过程
农业
表现 手工业
商业
各民族的兴起 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经济重心的南移 辽、宋、西夏
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融和加强 战争 金与南宋
蒙古和元的统一
元的统一和统治
民族迁徙和新的民族形成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科技 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
光辉灿烂的文化 史学
史学、文学 宋词 元曲
文学艺术 绘画
书法
[阶段特征] 本阶段封建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但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加强,对外关系进一步发展,科技文化发达。
(1)、政治上:①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实现大一统;
(2)、经济上:①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②商品经济有了新发展,海外贸易发达。
(3)、民族关系:①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②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高潮,新的民族形成。到元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又得到巩固和发展。
(4)、中外关系:①中外交流频繁,对外交往的范围空前扩大;②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5)、思想文化:①科学技术仍处世界前列;②史学、文学、艺术繁荣。
课本知识线索 知识重点及常见题目
政治:民族政权并立和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1、北宋: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2、元朝:行省制度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实行_______制度。在中央设_______;在地方设_______,简称_______。元政府设_______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_______(今台湾)的管辖。(二)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1、宋和少数民族的三次和议北宋和辽的___________ 北宋和西夏南宋和金 南宋向金称臣,南宋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如何看待三次议和 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抗金名将 和抗元名将 3、___________统一蒙古;___________建立元朝4、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融合是主流。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①汉人到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杂居相处 ②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已经汉化 ③形成新的民族――▁▁▁▁▁。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2) (3) (4) (5)(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1、农业的发展(1)粮食作物: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____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_______, _______”的谚语。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_______产量居粮食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2)经济作物: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茶树栽培有很大发展,产地在南方。 2、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 丝织业:_______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号为冠天下”。(2) 棉织业: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_______时已发展到▁▁▁▁▁ (3)制瓷业: _______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_______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时兴起的景德镇成为瓷都 。(4)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造船业发达 3、商业的繁荣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最大的商业都市是_______和_______,南宋_______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_______。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1)▁▁▁▁▁▁▁▁▁▁▁▁▁▁▁ (2)▁▁▁▁▁期,▁▁▁▁▁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3)▁▁▁▁▁的出现 (4)▁▁▁▁▁4、海外贸易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南方的▁▁▁▁▁、▁▁▁▁▁是大商港;政府设立_______ 管理海外贸易。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5、交通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开通和疏浚▁▁▁▁▁,又开辟▁▁▁▁▁航线。元朝大运河:目的:▁▁▁▁▁。特点:▁▁▁▁▁。影响:便利了南粮北运,加强了元朝政府对全国的统治。(三)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______________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_______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文化: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1、活字印刷术:▁▁▁▁▁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比欧洲早了约▁▁▁▁▁年。2、指南针:▁▁▁▁时期,最早的指南仪器“▁▁▁▁▁”。▁▁▁▁时期制成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由阿拉伯传到欧洲。火药:▁▁▁▁▁时期记载制造火药的配方,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史学:《资治通鉴》成书时间:▁▁▁▁ 作者:▁▁▁▁▁ 体裁:▁▁▁▁▁体史书。记载了从▁▁▁▁▁到▁▁▁▁▁的历史,与《史记》相同的是▁▁▁▁▁▁▁▁▁▁时期的历史。绘画: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以▁▁▁▁的《清明上河图》为代表。 1、我国开始设置省级行政区的时间2、西藏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权的朝代3、历代对台湾的管辖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封建政权5、回族形成的时间6、 “苏湖熟,天下足”――民间谚语上述谚语反映出:看宋代《货郎图》、《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北宋纸币铜板拓片》、《南宋纸币铜板拓片》。思考七下第58页动脑筋8、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9、对比西汉、唐朝、宋朝对外商路的特点并分析原因。10、对比隋运河与元运河的不同。11、“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上述材料说明:12、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段材料反映出: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宋时期从越南引入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B.北宋时期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C.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迅速兴起
D.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 B.宋辽间维持了较长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3.关于辽宋夏金时期历史特点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B.北宋实现了全国统一
C.封建生产关系向边疆地区扩展 D.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4.岳飞《满江红》诗中的“靖康耻”是指
A.北宋同辽签定和约 B.宋想西夏交纳岁币
C.金灭北宋 D.宋与金达成和议
5.北宋和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东魏与西魏 D .唐朝与后唐
6.被毛主席称为“一代天骄”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松赞干布 B.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7.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发展经济 B.抵御少数民族的入侵
C.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D.促进民族融合
8.元朝开凿新运河的直接目的是
A.便利南粮北运 B.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C.促进海外贸易 D .解决洪水泛滥问题
9.宋代商业发达的基本原因是
A.纸币的出现使商品交换极为方便
B.宋朝历来重视商业
C.北宋土地兼并剧烈失去土地的农民以经商为生
D.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商品
10.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宋代商业的发展 B.统治阶级的重视
C.宋朝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D.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11.宋朝政府设立的管辖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榷场 B.瓦子 C.市舶司 D.交子
12.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纳入我国正式行政区最早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3.元朝统一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新疆地区设立都护府进行管辖 B.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边疆各族人民大量内迁
C.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逐渐消失 D.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14.关于隋朝、元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都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方面有开拓性的贡献
C.都开通或疏浚了著名的水利工程
D.都是短命的封建王朝
15.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是指这一制度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6.宋元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不包括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指南针的应用
C.火药的广泛应用 D.造纸术的改进
17.“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战国 B.隋唐 C.两宋 D.元朝
18.宋朝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B. 绘画技艺的发展
C.国家分裂 D.民族融合加强
19.我国对外贸易由汉唐的陆路贸易为主转到宋元的海外贸易为主的主要原因是①北方战乱,丝绸之路不畅②南方相对安定,经济重心南移③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的应用④泉州成为宋元时期重要对外贸易港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关于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于秦朝 ②西汉初期出现过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的局面 ③元朝的行省制度奠定了中国今天行政区划的基础 ④明朝初期废除丞相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阅读材料:
……成宗大德年间,全国除大都附近包括今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一部分地区划为“腹里”,直属中央机构外,共划为11个地方行政机构,“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郡……无不领之。”
请回答(1)上述材料说明元朝是谁统治时期在政治上实行什么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这种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这种制度的实施对后世有什么深远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四: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出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第六单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C 5.B 6.C 7.C 8.A 9.D 10.D
11.C 12.C 13.B 14.D 15. D 16.D 17.C 18.A 19.D 20.C
二、非选择题
1、⑴元世祖(忽必烈) 行省制度 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⑵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⑶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2、(1)材料一反映出南方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材料二反映出南方农业发展;材料三反映出南方成为经济重心;材料四反映出南方人口不断增多,
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2)重大变化: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南方相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去先进技术和生产
工具;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