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2-23 11: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七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时期
【课标要求】
⑴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⑵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⑶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⑷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⑸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明
【知识结构】 加强中央集权:
对内 清 西藏
加强对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新疆
巩固 安置:
对外:反对外来侵略
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
和社会的危机 政治:君主专制强化
经济:资本主义的萌芽
社会危机 对外:开放走向闭关;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思想文化:束缚思想,压制文化发展
【阶段特征】
政治方面:
特征:君主专制加强
史实:明朝:设锦衣卫和东厂,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集权达到顶峰。
经济方面:
特征:(1)大量引进、推广国外粮食作物。史实: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明朝从国外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区推广种植。(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缓慢发展。史实:明朝中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江南局部地区的个别手工业部门中稀疏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清朝手工业部门增多,生产规模扩大。
对外关系
特征:(1)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史实: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
(2)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和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民族关系
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史实: 对内加强对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管辖。
(1)迁都:明成祖时,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地区的统治。(2)册封:确立了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称号的制度。(3)平定少数民族贵族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4)民族迁徙: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5)设置管理机构: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
对外:反对外来侵略。
(1)戚继光抗倭(2)郑成功收复台湾(3)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4)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思想文化
特点:时代特点鲜明。史实:
1 加强思想控制: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
2 科技著作多为总结性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3 出现反封建的文学艺术作品: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戏剧(《牡丹亭》)
知识梳理 重点知识
一、封建制度渐趋衰弱:A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建立:1368年初, 建立明朝,后来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2.加强君权:⑴.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立直属中央的 ,分管 、刑狱和 ;在中央,废除 ,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⑵. 明太祖还授权侍卫亲兵 ,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察。⑶. 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朝对科举考试加以种种限制,形成 取士的局面。⑷. 靖难之役后,燕王于1421年,迁都 ,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清朝的建立: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 ,他就是清太宗; 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了对全国统治。2. 强化君主专制:⑴.军机处的设立:为加强君主集权, 时,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加强。 ⑵.制造文字狱:为加强君主集权,清统治者从 严格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制造了大批 。清朝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B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背景:经济发展农业:引进国外品种 ;手工业: 棉织业 ;丝织业 制瓷业 。商业 2、时间:明朝中后期3、表现: 出资, 出力,他们之间 是 关系。4、清初发展: 增多, 扩大。C、对外交往:边疆地区开始受到外来侵略D思想:思想控制日趋强化。明朝 ,清朝大兴 ,造成社会恐怖,束缚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统一国家的巩固:平叛:乾隆时平定 分裂祖国的叛乱加强对边疆的管辖西藏:确立了中央政府册封 和 称号的制度;设 与他们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新疆: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 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 部。台湾:1684年设 ,加强与大陆联系。3.反击侵略:(1)明 抗倭,取得了我国历史上抵御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2)清初 从 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 。(3)抗击沙俄的侵略:清朝康熙帝两次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年,中俄双方代表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定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 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另外,乾隆时,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首领 带领下回归祖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对外关系——交往与冲突1郑和下西洋:1405——1433 7次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目的: 。 作用: 2、明戚继光抗倭 取得我国历史上抵御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3、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4、抗击沙俄侵略清初闭关锁国政策根本原因: 。举措: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 政策;清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又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事务。影响:积极—— 消极——科技文化科技——明 李时珍 《 》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明 宋应星 《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 徐光启 《 》农业百科全书,介绍欧洲水利技术是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科技的书籍。 2、文学 1、明清时期的社会危机主要表现?2、明加强君权表现在?3、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4、历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5、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前提条件?6、清巩固统一国家的主要方式?7、与过去相比,这一时期对外关系有何不同特点?8、历代对西藏、新疆、台湾地区管辖的举措和方式。
【专题训练】
1. 从明朝建立到鸦片战争以前,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是:
A.继续向前发展 B.空前繁荣 C.走向衰落 D.逐步统一
2. 与以前的封建王朝相比较,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突出的特点体现在: ①废丞相 ②在地方设三司,分散地方官员的权力 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④实行八股取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 明朝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的是)
A.废行省,改设三司 B.实行“削藩”政策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4. 明初,大学士宋濂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中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了些什么。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地说:“你没有欺骗我”这个故事实际上说明
A.宋濂唯唯诺诺,是皇帝的忠实奴仆 B.宋濂对朱元璋很忠诚
C.明太祖利用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视 D.明朝君臣关系很和睦
5. 评价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正确的是
A.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 B.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宋代以前基本上起积极作用,以后尤其是明清弊端丛生
D.西方学者说:“中国这条入仕道路标志着与西方的一大差别。”
6. 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
A.有效地控制黄河流域 B.逃避南方农民起义的打击
C.加强北方军事防御力量 D.发展北方的社会经济
7. 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年前从长江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海家
A.鉴真 B.郑和 C.郑成功 D.迪亚士
8. 关于明清封建专制集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
②钳制社会思想,影响社会发展 ③遏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④阻碍、压制了社会变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 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强 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
10.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我国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中央机构越来越简化
11. 与唐朝相比,明朝主要工商业城市集中在江南地区,这表明
A.经济重心南移 B.国内市场扩大 C.生产技术推广 D.政治中心东移
12. 明朝时有店铺招牌“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这说明
A.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B.农产品种类多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
13. 明清时期(1840年前),最能反映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八股取士 B. “机户出工,机工出力”C.郑和下西洋 D.“闭关锁国”
14. 下列有关明朝后期“机户出工,机工出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
B.“机户”开设“机房”,雇佣几个至几十个机工,进行生产
C.机户与机工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D.许多大商人掌握大量资本、原料和织机,是早期的资本家
15. 与以前各代相比,明朝在经济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特点有 ①大量引进农作物品种 ②棉花的种植推广和棉纺织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④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6. 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B.农民极端贫困 C.国内关卡林立 D.腐朽的封建制度
17. 清朝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其根本原因是
A.只希望官方获利 B.防止不法商人与海外恶势力结合
C.外商要求独占中国市场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18.中华民族是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民族。电影《东归英雄传》讲述了清朝时期我国有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尽艰险回归祖国的故事。请你说说这支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吐蕃 C.回族 D.土尔扈特
19.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设立台湾府的共同作用是
A.打败荷兰殖民者 B.加强了清朝对台湾地区的统治
C.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D.鼓舞了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斗争
20. 2004年10日,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中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双方表示:两国间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历史上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
21. 明清时期,既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的时期,又是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的时代。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与明清以前的封建王朝相比,这一时期封建社会出现危机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⑵.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政府在对内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2、唐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王朝,它们采取的对外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答:
(1) 唐朝和清朝各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分析其原因?
(2)唐朝、清朝对外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不同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附: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C B C B A A B A A B D A D D D B B
21. ⑴.政治方面:君主集权空前加强;采用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经济方面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东北边疆与东南沿海地区开始遭受外来侵略。
⑵.确立中央政府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达赖、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事务,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的管辖。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22、(1) ①政策:唐朝:开放政策; 清朝:闭关政策;
②原因: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清朝: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危及统治。
(2) 影响:唐朝对外开放,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领先的国家。清朝实行闭关政策,与世隔绝,无法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启示: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