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选择题
1.[2018·贵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
①生物能生长 ②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018·绵阳]为配合垃圾分类工作,清华附中对每天产生垃圾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摸底,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推测法 B.调查法
C.比较法 D.模型制作
3.[2018·恩施州]“春有桃花迷人眼,夏有莲叶荷田田”,不同的花儿在不同季节绽放,主要是受了________的影响,所以在异地引进作物品种之前应充分考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A.温度、水分 B.水分、日照
C.日照、温度 D.温度、土壤
4.[2017·通辽]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
D.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爽
5.[2018·张家界]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
A.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
C.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D.沙漠里的骆驼刺根系特别发达
6.[2018·云南]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
A.10只鼠妇太多了,用2只就可以
B.纸盒上面应该全部用玻璃板盖住
C.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
D.没有错误,不需要修改
7.[2017·孝感]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8.[2017·营口]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阳光→草→鼠→狐”可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D.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木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9.[2018·遂宁]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B.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C.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D.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真菌
10.[2018·东营]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图①:丙→甲→乙→丁
B.图②:丙→乙→甲→丁
C.图③:丁→甲→乙→丙
D.图④:戊→乙→丙→甲→丁
11.[2018·包头]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D.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热能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12.[2018·广安]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
C.生物圈能为大多数生物提供生存的基本条件
D.生物圈的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
13.[2017·德州]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应包括( )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生物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非生物成分
二、非选择题
14.[2018·南通]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图1中草属于________________,鼠、兔、狐属于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1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判断,图2中甲~丁代表草的是________________,代表狐的是________________。
(4)由于干旱导致草的数量减少,一段时间后,鼠和兔的数量也随之减少;鼠和兔数量的减少有利于草的生长,草的数量逐渐增加;草的数量增加又有利于鼠和兔的数量增加。正因为如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
15.[2018·成都]香蕉营养丰富,是人们非常喜爱食用的一种水果。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观
察发现,夏天逐渐成熟和腐烂的香蕉常常会招引来许多果蝇。一些同学认为是香蕉腐烂时的酒味招引来了果蝇,另一些同学则认为是香蕉成熟时的香味招引来了果蝇。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诱捕果蝇的瓶子,他们将3只甲瓶和3只乙瓶随机均匀地放置在一个果蝇较多的地方。一段时间后他们将诱捕到的果蝇数记录在下表中。回答下列问题:
瓶类
甲瓶
乙瓶
瓶号
1
2
3
总计
1
2
3
总计
果蝇数量
2
3
5
10
36
35
37
108
(1)在同学们的实验方案中,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设计甲、乙两种瓶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种装置所用瓶子、纱布、开口、所装液体浓度及数量等都完全相同,其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用3只甲瓶和3只乙瓶而不是用1只甲瓶和1只乙瓶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4)仅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CBCAB 6-10CCBDB 11-13CBD
14. (1)生产者 消费者。
(2) 草→鼠→狐(或草→兔→狐)。
(3) 甲 丁。
(4) 自动调节
15. (1) 糖溶液的香味和酒味 进行对照实验。
(2) 控制无关变量,确保变量的唯一性。
(3)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4) 香蕉的酒味对果蝇的吸引力比香味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