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课件(17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课件(17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28 21:0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2.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3.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根源和影响。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春望》—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忆昔》—杜甫


第一篇章:

八年浩劫成割据,
开国容易守业难。
安史之乱:(755年-763年)
原因:
玄宗宴乐图
思考:这幅图反映了什么历史情况?
1、唐玄宗追求享乐,不理政事,荒废朝政。


高力士
杨国忠
2.任人唯亲,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这种兵力分布有何隐患?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玄宗幸蜀图
在马嵬坡,玄宗为保军心安定,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玄宗入蜀。
影响
1、使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藩镇割据形势图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
材 料 研 读:
想一想:
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土地荒芜;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民众恐慌、天下大乱;
第二篇章:

官逼民反黄巢起义,
朱温反叛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
原因
1、唐朝后期,通知腐朽,宦官专权;
2、藩镇割据,连年征战,人民生活困苦;
3、连年灾荒,百姓难以生存;
进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
这首诗是黄巢起义的预兆。“九月八”是起义时间。 “杀”是要起义。“长安”起义地点。 “黄金(巾)”是凡是支持他的人都戴黄巾,以免错杀自己人。
借咏叹菊花来形容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即将攻破长安的磅礴气势。建立“ 大齐农民政权”,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理想。
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投降唐朝,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朱温被其子所杀
以史为鉴:
第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第二,亲近贤达之人,远离小人
第三,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第四,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结合唐玄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同的结果,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第三篇章:

五代十国重分裂,
藩镇割据是根源。
实质:
藩镇割据的延续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社会状况:
统一是必然趋势
课堂整合






由盛而衰(安史之乱)
致命打击(黄巢起义)
后梁灭唐(唐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