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辽石房子
根据图片和材料说说契丹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渔猎、游牧,居住在山洞,比较原始的状态。
契丹族的统一
耶律阿保机,907年统一契丹各部
辽的建立
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即辽太祖,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河的上游,过着渔猎和游牧的生活。在同中原人民的密切交往中,他们逐渐学会农耕,并仿照汉字偏旁创制了契丹文字。
幽云十六州大致是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险要之地,易守难攻。
“儿皇帝”
后晋皇帝石敬塘
辽太宗时,辽夺取了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洲示意图
宋辽之间的和战
宋太祖晚期:
宋辽关系友好,互通使节
宋太宗时期:
宋向辽发动数次进攻,都以失败结束
“守内虚外”消极防御
宋真宗时期:
辽大举攻宋——澶渊之盟
辽大举南下
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成信,虔诚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每岁”是什么意思?双方“交割”的地点设在哪?在教材的地图上找出具体的位置。为什么会选择在此“交割”?
每年。雄州。
雄州是辽与北宋的交界处,处于交通要道上,并且是商业重镇。
材料二: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北宋)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辽国与北宋贸易的物品有羊、马、橐驼、麻布、食盐、珠玉等,其中以羊、马为大宗,每年约数万只,主要供应皇家的需要,“河北榷场博买契丹羊,岁数万”。而北宋对辽输出的物品则有香药、犀象、苏木、茶叶、瓷器、绵帛、漆器、粮食为主。宋太祖时即“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互市”。宋辽间的榷场贸易活动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两国财政的重要来源。
——陈鑫:《试论北宋与辽夏边区的违禁贸易问题》
(2)根据上面的材料,说说澶渊之盟的作用。
结束战争,恢复经济生产,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宋夏和战
西夏的建立
(1) 起源: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
(2)建立政权:1038年,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巩固政权: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战争
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到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战争与和平(宋夏关系)
阅读课文36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西夏
辽
北宋